椎体球囊导管的保护端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003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一种椎体球囊导管的保护端帽,属于介入性医疗器械领域。现有技术中,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所用的椎体球囊导管,因其充气通道的端口没有盖或帽,椎体球囊导管使用前易进异物。椎体球囊导管的保护端帽的外形为圆柱形,内部有一个圆柱形内芯,保护端帽置于端口上,封闭了由端口、球囊以及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空隙构成的通道。椎体球囊导管组装时就把保护端帽盖在Y型连接器的端口上,使用时,当确认将球囊置于椎体塌陷终板下方后,再把端帽取下,确保在充入造影介质前不会有异物进入椎体球囊导管,保障了手术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在椎体球囊导管上,应用于人体腰椎或胸椎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介入性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椎体球囊导管的保护端帽
技术介绍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症或因肿瘤侵犯,导致脊柱椎体抗压强度显著下降,轻微的负重或摔跤,甚至过度弯腰都可以导致椎体压縮性骨折。椎体压縮性骨折主要的治疗手段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它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其缺陷有①骨水泥是在高压下注入,手术时有一定的风险性。②.骨水泥较容易泄露,造成并发症。③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疗效,但不能很好地恢复椎体的高度。 另外一种治疗方法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通过球囊扩张将压縮的椎体复位,形成一个空腔,之后向其内部填充骨水泥,从而恢复椎体的强度和刚度,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压縮性骨折。此治疗方法主要的手术器械为椎体球囊导管。椎体球囊导管包括一个可膨胀的球囊,还包括软的外管,置于外管内软的中空内管,置于内管内的具有弹性的支撑导丝以及Y型连接器和鲁尔接头。Y型连接部件的一个分支与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空隙以及可膨胀球囊构成一个封闭通道,手术时,通过这个通道向可膨胀的球囊加压充气或注入造影介质,球囊扩张将压縮的椎体复位,形成一个空腔,再给形成的空腔填充骨水泥。但现有技术的椎体球囊导管,其充气通道的端口没有盖或帽,椎体球囊导管使用前容易进异物。 一旦椎体扩张球囊导管的充气时有异物进入,将影响手术质量,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椎体球囊导管容易进异物影响手术质量,甚至造成医疗事故的问题,特别提出一种椎体球囊导管的保护端帽,由可膨胀的球囊1、外管2、内管3、钢针7、钢针帽8、鲁尔接头6、Y型连接器4、端口 5构成椎体球囊导管,中空的内管3置于外管2内,具有弹性的支撑钢针7置于内管3内,Y型连接器4的斜向分支的端口 5与外管2和内管3之间的空隙以及可膨胀球囊1构成封闭通道,其特征在于,保护端帽9置于端口 5上,保护端帽9的外形为圆柱形,保护端帽9的内部有一个圆柱形内芯,保护端帽9封闭由端口 5、可膨胀球囊1以及外管2和内管3之间的空隙构成的通道。 所述保护端帽9的内螺纹为左旋螺纹,与端口 5的外螺纹配合,构成螺纹连接。 所述保护端帽9的材料为聚碳酸酯(PC)。 手术中使用带有保护端帽的椎体球囊导管时,将球囊1从工作通道插入,用X光机观察球囊1中内管3上的显影环IO确定球囊的位置,确认将球囊置于椎体塌陷终板下方后,将端帽9旋下,把压力泵与端口 5连接,之后进行缓慢充入造影介质等手术操作。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从椎体球囊导管组装时就把保护端帽盖在Y型连接器斜向分支的端口上,直到使用时,将球囊从工作通道插入,用X光机观察显影环确定球囊的位置,确认将球囊置于椎体塌陷终板下方后,才把端帽取下,就将端口与压力泵连接。确保在充入造影介质前不会有异物进入椎体扩张球囊导管,保障了手术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保护端帽的椎体球囊导管示意图。 图2为保护端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一球囊,2—外管,3—内管,4一Y型连接器,5—端口,6—鲁尔接头,7—钢针,8—钢针帽,9-保护端帽,10-显影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应用和在治疗椎体压縮性骨折中的作用。图1为具有保护端帽9的椎体球囊导管示意图,图2为保护端帽9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外管2的近端与Y型连接器4的外管接头相连,远端与球囊1相接,内管3的近端与鲁尔接头6的内管接头相连,远端与球囊1的另一端用内管顶座密封,鲁尔接头6与Y型连接器4的水平端口固接,起支撑作用的钢针7置于内管3中,近端与钢针帽8连接,钢针帽8安装在鲁尔接头6上,端口 5、外管2与内管3的空隙以及球囊1构成封闭通道,保护端帽9通过螺纹连接装在Y型连接器4的斜向分支的端口 5上,把端口 5、外管2与内管3的间隙以及球囊1构成的通道封闭。 在进行微创介入手术时,首先在x光透视下进行穿剌,常采用椎弓根入路,胸椎可采用经肋骨头与椎弓根之间入路,腰椎也可采用后外侧入路,建立到达椎体后部的工作通道,用手钻将椎体内工作通道扩大。术者应根据椎体大小选择合适尺寸的球囊,将球囊从工作通道插入,同时术者要观察外管上的标记环,初步判断球囊的位置。同时用X光机观察球囊中内管上的显影环10,确定球囊的位置,最后将球囊准确置于椎体塌陷终板下方。取下保护端帽9,将压力泵与端口 5连接,之后缓慢充入造影介质,球囊会逐渐扩张,进行椎体扩张和修复等微创手术。因为在确认球囊l已经置于目标位置后,才取下保护端帽9,在椎体球囊导管进入工作通道过程中不可能有异物进入椎体球囊导管内,确保手术安全。本技术装在椎体球囊导管上,广泛应用于人体腰椎或胸椎的微创手术,主要针对椎体压縮性骨折的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椎体球囊导管的保护端帽,由可膨胀的球囊(1)、外管(2)、内管(3)、钢针(7)、钢针帽(8)、鲁尔接头(6)、Y型连接器(4)、端口(5)构成椎体球囊导管,中空的内管(3)置于外管(2)内,具有弹性的支撑钢针(7)置于内管(3)内,Y型连接器(4)的斜向分支的端口(5)与外管(2)和内管(3)之间的空隙以及可膨胀球囊(1)构成封闭通道,其特征在于,保护端帽(9)置于端口(5)上,保护端帽(9)的外形为圆柱形,内部中心有一个圆柱形的内芯,保护端帽(9)封闭由端口(5)、可膨胀球囊(1)以及外管(2)和内管(3)之间的空隙构成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椎体球囊导管的保护端帽,由可膨胀的球囊(1)、外管(2)、内管(3)、钢针(7)、钢针帽(8)、鲁尔接头(6)、Y型连接器(4)、端口(5)构成椎体球囊导管,中空的内管(3)置于外管(2)内,具有弹性的支撑钢针(7)置于内管(3)内,Y型连接器(4)的斜向分支的端口(5)与外管(2)和内管(3)之间的空隙以及可膨胀球囊(1)构成封闭通道,其特征在于,保护端帽(9)置于端口(5)上,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金齐大鹏杨东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众合赛福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