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体扩张复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2656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椎体扩张复位器,包括手柄和导杆,所述导杆为内外套管结构,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前端沿导杆轴向方向均匀设有至少六条开缝,所述外套管末端设有柱状扩张部,所述内套管末端表面设有螺纹且伸出外套管;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为中央设有与内套管末端螺纹相匹配螺纹的空心手柄,所述第二手柄包括前部卡钳柄和后部受力柄组成,所述后部受力柄中央设有盲管,所述盲管直径大于内套管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金属弹性进行可控机械扩张,且可多次反复扩张,有利于对球囊难以复位的骨折进行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椎体扩张复位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椎体扩张复位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日益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危害最大的并发症,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又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接近全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半。美国每年新增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约70万。根据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50岁以上人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病率估算,我国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数已达3000万,而且正以每年181万例的数量增加,相当于每17.4秒就增加一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常起病隐匿,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发现时往往留有严重后凸畸形。而且,椎体骨折后因疼痛、卧床,导致活动减少,骨量进一步丢失,发生再骨折,形成恶性循环,许多患者最终因并发症而死亡,美国报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4年死亡率高达50%。即使采用开放手术内固定,由于骨质疏松,内固定松动率也高达25%,被列为相对禁忌证。 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KP)于上世纪末问世,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新兴微创技术。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2699259U公开了一种椎体扩张球囊套件,包括可膨胀球囊、外套管、中空的内套管、三通连接件和容置于内套管内的加强丝,内套管插装在外套管中,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具有间隙,内套管的一端穿过三通连接件,三通连接件的分支管和可膨胀球囊的内腔以及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的间隙构成一个封闭通道,在位于可膨胀球囊内的内套管上设置有显影环,所述的三通连接件的分支管的进口处安装有单向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手术时,将抽瘪可膨胀球囊的本技术插入工作通道,通过在X影响中观看显影环的位置,从而确定是否达到手术部位,然后在单向阀上连接压力泵,进行注液扩张操作,然后拔出加强丝,从其尾部注入骨水泥,而后抽瘪可膨胀球囊,拔出上述套件即可完成手术。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采用的是球囊扩张,而球囊扩张是一种柔性扩张,扩张力量有限,对于部分骨折难以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椎体扩张复位器,利用金属弹性进行可控机械扩张,且可多次反复扩张,有利于对球囊难以复位的骨折进行复位。 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椎体扩张复位器,包括手柄和导杆,所述导杆为内外套管结构,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前端沿导杆轴向方向均匀设有至少6条开缝,所述外套管末端设有柱状扩张部,所述内套管末端表面设有螺纹且伸出外套管;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为中央设有与内套管末端螺纹相匹配螺纹的空心手柄,所述第二手柄包括前部卡钳柄和后部受力柄组成,所述后部受力柄中央设有盲管,所述盲管直径大于内套管直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套管长为220mm,内径为2.1mm,外径为3.4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套管为实心杆,直径为2.0mm,长为25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前端无缝焊接固定,所述无缝焊接固定部分长度为2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套管前端沿导杆轴向方向均匀设有六条开缝,所述开缝长度为25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柱状扩张部长度为10mm,外径为1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套管末端表面螺纹长度为50mm。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手柄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为长20mm,直径1mm的空心圆柱,所述后部厚10mm,外径40mm,所述后部均匀设有四个防滑缺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盲管直径为2.5mm。 本技术工作原理为,将导杆经皮置入压缩骨折椎体内,将第一手柄套入内套管螺纹,旋转第一手柄,第一手柄沿螺纹前进,当第一手柄前进超过30mm后,外套管前端开缝部即像灯笼一样扩张,当第一手柄前进至50mm时,外套管前端扩张至最大,从而起到复位并撑开椎体压缩骨折的作用;再将第一手柄旋出,将第二手柄的后部受力柄中央盲管套入内套管末端,将第二手柄前部卡槽柄卡于外套管末端的柱状扩张部,第二手柄的前部卡槽柄和后部受力柄相对用力,将外套管后拉,外套管前端扩张状态消失,恢复原状,此时将导杆从椎体内取出,再注入骨水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技术的外套管和内套管一端固定,并在外套管的前端均匀设置开缝部,通过第一手柄沿内套管向前端推动外套管,实现外套管前端开缝部的扩张,再通过第二手柄的前部卡槽柄卡于外套管末端的柱状扩张部,前部卡槽柄和后部受力柄相对用力,将外套管后拉,外套管前端扩张状态;该复位器替代了传统的扩张球囊,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可控性强。 2.本技术的内套管末端和第一手柄中央设有相匹配的螺纹,第一手柄通过螺纹实现外套管的线性推进,从而使得开缝部可以逐渐稳定地扩张,可以减小对椎体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扩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本技术恢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第二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导杆的剖面图。 其中:1、外套管;2、内套管;3、开缝;4、柱状扩张部;5、螺纹;6、第一手柄;7、第二手柄;8、空心圆柱;9、防滑缺口 ;10、卡钳柄;11、受力柄;12、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5所示,一种椎体扩张复位器,包括手柄和导杆,所述导杆为内外套管结构,所述外套管I与内套管2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前端沿导杆轴向方向均匀设有至少六条开缝3,所述外套管末端设有柱状扩张部4,所述内套管末端表面设有螺纹5且伸出外套管;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6和第二手柄7,所述第一手柄为中央设有与内套管末端螺纹相匹配螺纹的空心手柄,所述第二手柄包括前部卡钳柄10和后部受力柄11组成,所述后部受力柄中央设有盲管12,所述盲管直径大于内套管直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长为220mm,内径为2.1mm,外径为3.4m ;所述内套管为实心杆,直径为2.0mm,长为250mm。 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前端无缝焊接固定,所述无缝焊接固定部分长度为2mm。 所述外套管前端沿导杆轴向方向均匀设有六条开缝,所述开缝长度为25mm。 所述柱状扩张部长度为10mm,外径为10mm。 所述内套管末端表面螺纹长度为50mm。 所述第一手柄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为长20mm,直径1mm的空心圆柱8,所述后部厚10mm,外径40mm,所述后部均勻设有四个防滑缺口。 所述盲管直径为2.5mm。 本技术的椎体扩张复位器采用医用钛合金制造,耐高温高压灭菌。 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导杆经皮置入压缩骨折椎体内,将第一手柄套入内套管螺纹,旋转第一手柄,第一手柄沿螺纹前进,当第一手柄前进超过30mm后,外套管前端开缝部即像灯笼一样扩张,当第一手柄前进至50mm时,外套管前端扩张至最大,从而起到复位并撑开椎体压缩骨折的作用;再将第一手柄旋出,将第二手柄的后部受力柄中央盲管套入内套管末端,将第二手柄前部卡槽柄卡于外套管末端的柱状扩张部,第二手柄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椎体扩张复位器,包括手柄和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为内外套管结构,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前端沿导杆轴向方向均匀设有至少六条开缝,所述外套管末端设有柱状扩张部,所述内套管末端表面设有螺纹且伸出外套管;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为中央设有与内套管末端螺纹相匹配螺纹的空心手柄,所述第二手柄包括前部卡钳柄和后部受力柄组成,所述后部受力柄中央设有盲管,所述盲管直径大于内套管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体扩张复位器,包括手柄和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为内外套管结构,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前端沿导杆轴向方向均匀设有至少六条开缝,所述外套管末端设有柱状扩张部,所述内套管末端表面设有螺纹且伸出外套管;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为中央设有与内套管末端螺纹相匹配螺纹的空心手柄,所述第二手柄包括前部卡钳柄和后部受力柄组成,所述后部受力柄中央设有盲管,所述盲管直径大于内套管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体扩张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长为220_,内径为2.1mm,夕卜径为3.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体扩张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为实心杆,直径为2.0mm,长为2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体扩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军杨惠林薛婷孟斌王根林朱雪松孙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