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8308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包括支架、至少两块缓冲块、扭簧、轴销、卡扣、手柄、间隙遮板;至少两块缓冲块、扭簧、手柄固定在支架上,卡扣固定在手柄上;支架固定在门护板上,拉线一端的卡接头卡在拉手支架上,拉线最前端的压铸铝卡在卡扣内,另一端固定在门板支架和锁上。还包括一间隙遮板,间隙遮板位于支架与手柄之间,并且固定在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减少一内框,同时增加一块间隙遮板,该间隙遮板不会与本体产生面差或则间隙,另一方面可以在拉手支架在拉开拉手过程中起遮挡作用,不会显现内部结构,满足美观要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手柄,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
技术介绍
汽车内开手柄结构复杂并且质量要求高,如果一旦出现功能问题,导致门打不开, 会引起用户的严重抱怨,此外还甚至可能出现危及驾乘人员生命安全。目前,内开手柄的结 构有很多,但主要的功能和结构都是相同的,就是在拉动内开手柄的时候,手柄带动拉线, 将门锁打开。 如图l所示,现有的内开手柄结构主要包括内框(10)和手柄(7),该手柄通过与该 内框结构连接后,再与门护板固定连接。这种结构的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由于通过一 内 框结构与门护板固定连接,将会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增加零部件的数量,也就增加了成本; 第二、增加了内框结构,内框与门护板本体配合的时候很容易错位而导致间隙存在,影响到 手柄与其他多个部件之间相互配合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其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l)使 用的零部件数量多,成本高的问题;(2)先前的手柄护框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很容易从 护板上脱落,以及手柄与其他多个部件之间相互配合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 —种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包括支架、至少两块缓冲块、扭簧、卡扣、手柄以及拉 线;支架、至少两块缓冲块、扭簧、卡扣以及手柄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门护板上,所述 拉线一端的卡接头卡在拉手支架上,拉线最前端的压铸铝卡在卡扣内,拉线另一端固定在 门板支架和锁上;还包括一间隙遮板,间隙遮板位于支架与手柄之间,并且固定在支架上。 进一步,至少两个缓冲块,其中一块缓冲块固定在支架上,另一个缓冲块固定在间 隙遮板上。 进一步,还包括一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手柄下方。 该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与现有汽车门护板内开手柄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技术省略了内框结构,将内框与本体做成一体的,降低产生缝隙的 风险,同时增加一块间隙遮板,该间隙遮板不会与本体产生面差或则间隙,另一方面可以在 拉手支架在拉开拉手过程中起遮挡作用,不会显现内部结构。 (2)由于本技术省略了内框结构,使用的零部件数量将减少,成本也随之降 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的俯视图; 图3是本技术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含拉线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运动状态图I ; 图6是本技术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运动状态图II ; 图7是本技术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运动状态图III。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10-护框;ll-安装孔;12-安装孔;13_安装孔;2_间隙遮板;21_固定点; 22-固定点;31-缓冲块;32-缓冲块;4-轴销;5_扭簧;6_卡扣;7_手柄;8_拉线;81-卡接 头;82-压铸铝;9_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2至图7,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包括支架1、至少两块缓冲块31、 32、扭簧5、卡扣6、手柄7以及拉线8 ;支架1、至少两块缓冲块31、32、扭簧5、卡扣6以及手 柄7固定在支架1上,支架1固定在门护板上,拉线8的卡接头卡在支架1上卡扣槽中,拉 线8最前端的压铸铝卡在卡扣6上,有效的控制了卡扣6到浇注头的距离。取消了手柄护 框结构,增加了一间隙遮板2,间隙遮板2位于支架1与手柄7之间,并且固定在支架1上。 该间隙遮板2提高了手柄7与护板的配合效果,先前的护框10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很容 易从护板上脱落,现在直接在护板上注塑出护框的结构,避免了护框脱落与配合差的问题。 间隙遮板2还是具有为了手柄7在拉开过程中防止看到钣金结构的作用。 扳动手柄7的时候,带动拉线8运动,实现开启门锁的功能。 至少两个缓冲块31、32,两个缓冲块同时起缓冲和限位作用。其中一块缓冲块31固定在支架1上,另一个缓冲块32固定在间隙遮板2上。 还包括一限位块9,限位块9所述手柄7下方。 扭簧5通过轴销4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 间隙遮板2通过至少两个固定点21 、22固定在支架1上。 手柄7通过至少三个安装孔11、 12、 13固定在门护板上。 图4中显示拉线8的位置和形状。 图5至图7为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运动状态图,具体说明如下 如图5所示,手柄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6所示,当拉动手柄7的月牙型前端时,手柄7绕轴旋转,带动卡扣6向前运 动,由于拉线8固定在卡扣6里面,拉线8将也同时向前运动,当拉手7行程为S =L2-L1 时,打开门锁。 如图7所示,当打开到45°角的位置,限位块9与支架1发生接触,无法再继续打 开,实现限位目的。 此外,在打开的同时,扭簧5产生反作用扭矩,当手放开的时候,弹簧力将手柄7反 弹,与支架1末端的缓冲块31和间隙遮板2上面的缓冲块32的作用力达到平衡,手柄处于 平衡状态,并回复到原始状态。权利要求一种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包括支架(1)、至少两块缓冲块(31、32)、扭簧(5)、卡扣(6)、手柄(7);所述至少两块缓冲块(31、32)、扭簧(5)、卡扣(6)以及手柄(7)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拉线(8)一端的卡接头(81)卡在拉手支架上,所述拉线(8)最前端的压铸铝(82)卡在所述卡扣(6)内,所述拉线(8)另一端固定在门板支架和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间隙遮板(2),所述间隙遮板(2)位于所述支架(1)与所述手柄(7)之间,并且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缓冲块 (31、32),其中一块缓冲块(31)固定在支架(1)上,另一个缓冲块(32)固定在间隙遮板(2) 上。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限位块(9),所 述限位块(9)位于所述手柄(7)下方。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5)通 过轴销(4)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遮板(2)通过 复数个固定点(21、22)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6. 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其特征在于内开手柄总成通过 复数个安装孔(11、12、13)固定在门护板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包括支架、至少两块缓冲块、扭簧、轴销、卡扣、手柄、间隙遮板;至少两块缓冲块、扭簧、手柄固定在支架上,卡扣固定在手柄上;支架固定在门护板上,拉线一端的卡接头卡在拉手支架上,拉线最前端的压铸铝卡在卡扣内,另一端固定在门板支架和锁上。还包括一间隙遮板,间隙遮板位于支架与手柄之间,并且固定在支架上。本技术由于减少一内框,同时增加一块间隙遮板,该间隙遮板不会与本体产生面差或则间隙,另一方面可以在拉手支架在拉开拉手过程中起遮挡作用,不会显现内部结构,满足美观要求。文档编号B60N3/02GK201520238SQ200920170550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5日专利技术者杜利静, 杜生宏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门护板的内开手柄,包括支架(1)、至少两块缓冲块(31、32)、扭簧(5)、卡扣(6)、手柄(7);所述至少两块缓冲块(31、32)、扭簧(5)、卡扣(6)以及手柄(7)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拉线(8)一端的卡接头(81)卡在拉手支架上,所述拉线(8)最前端的压铸铝(82)卡在所述卡扣(6)内,所述拉线(8)另一端固定在门板支架和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间隙遮板(2),所述间隙遮板(2)位于所述支架(1)与所述手柄(7)之间,并且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生宏杜利静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