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543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包括一呈中空状的管体、以及设于管体内壁的沟槽毛细、多孔毛细与纤维毛细;其中,管体具有一蒸发部与一冷凝部,而沟槽毛细乃沿着管体内壁的全周面轴向延伸,以连接所述蒸发部与冷凝部,且多孔毛细仅位于蒸发部内壁上,并覆盖在沟槽毛细上相对于所述蒸发部处,纤维毛细呈一长条状,其一端结合于多孔毛细上、另一端则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而延伸至冷凝部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是通过多种不同毛细的配置关系,提供了热管内部封存的工作流体有一条可快速回流的传输路径,其是以在轴向上有较佳毛细力的纤维束构成,以令热管在不同的摆置状态下,皆可令工作流体不受引力的影响而快速回流至热管的蒸发部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传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由多种不同毛细以构成热管内部的 毛细结构。
技术介绍
热管(Heat pipe)是为一种利用液、汽相变化来达到快速传递热量的热传组件,且 为了产生温差,通常是以热导管的一端作为蒸发部、另一端作为冷凝部;当蒸发部遇热时, 其内部的工作流体因热导管内部为真空而能快速汽化,再通过热管内朝向较低温的冷凝部 传递,此时冷凝部再通过外界的散热组件(如鳍片)释放热量,使汽化的工作流体以恢复成 液相,再通过热管内壁上的毛细组织回传至蒸发部,如此循环即可重复进行热传作用。而热管在实际的使用上,并非一定为平置或使其蒸发部朝下的使用状态,有时可 能为倒置或是倾斜的状况,以致液态工作流体在回流上容易受到引力的影响。而一般热管 的毛细组织附着于其内壁上,故一旦热管在倾斜状态下使用,即造成其毛细组织仅有部分 提供毛细回流的效果,且其回流效率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是通过多种不 同毛细的配置关系,提供了热管内部封存的工作流体有一条可快速回流的传输路径,其是 以在轴向上有较佳毛细力的纤维束构成,以令热管在不同的摆置状态下,皆可令工作流体 不受引力的影响而快速回流至热管的蒸发部处。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包括一管体,呈中空状且具有一蒸发部与一冷凝部;—沟槽毛细,沿着该管体内壁的全周面轴向延伸而形成,以连接所述蒸发部与所 述冷凝部;一多孔毛细,仅位于所述蒸发部内壁上,并覆盖在该沟槽毛细上相对于所述蒸发 部处;以及一纤维毛细,呈一长条状,其一端结合于该多孔毛细上、另一端则沿着该管体的长 度方向而延伸至所述冷凝部处。上述的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中,所述蒸发部位于该管体的一端。上述的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中,所述冷凝部则位于该管体的另一端。上述的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中,该多孔毛细为粉末经烧结所形成的烧结粉末 件。上述的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中,该纤维毛细的一端以烧结而结合于该多孔毛 细上。上述的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中,该纤维毛细由多个纤维束交编而形成。上述的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中,该纤维毛细由多个金属丝交编而形成。3 上述的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中,该纤维毛细的另一端呈悬摆状态。 上述的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中,该管体呈扁平状,该管体内壁的相对两侧沿着长度方向由所述蒸发部至所述冷凝部皆对该纤维毛细予以夹持固定。 本技术的功效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是通过多种不同毛细的配置关系,提供了热管内部封存的工作流体有一条可快速回流的传输路径,其是以在轴向上有较佳毛细力的纤维束构成,以令热管在不同的摆置状态下,皆可令工作流体不受引力的影响而快速回流至热管的蒸发部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 图l为本技术的内部构造示意图;[002、] 图2为图l的2—2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l的3—3截面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5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于蒸发部的截面剖视图; 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于冷凝部的截面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热管l 管体lo蒸发部lOO 冷凝部lol沟槽毛细11[003、] 多孔毛细12纤维毛细13 端130端13l 热源2 散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l及图4,分别为本技术的内部构造示意图与局部剖切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该热管l主要包括一呈中空状的管体lo、以及设于该管体lo内壁的沟槽毛细11、多孔毛细12与纤维毛细13;其中 该管体lo至少具有一蒸发部lOO与一冷凝部lol;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所述蒸发部lOO位于管体lo的一端,而所述冷凝部lol则位于管体lo的另一端;当然,热管l也可以具有多个蒸发部lOO或冷凝部lol,其配置上视实际需求而定,在此不予赘述。而上述沟槽毛细11即沿着管体lo内壁的全周面轴向延伸而形成,并连接管体lo的蒸发部lOO与冷凝部lol,使封存于热管l管体lo内的工作流体(图略)可通过沟槽毛细11从冷凝部lol回流至蒸发部lOO。该多孔毛细12可为粉末经烧结而形成的烧结粉末,其仅位于上述管体10的蒸发 部100内壁上,并覆盖在位于蒸发部100处的沟槽毛细11上。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纤维毛细13可由多个纤维束或金属丝交编而形成 一条状,且其一端130与上述多孔毛细12相结合(即如图3所示),例如多孔毛细12以粉 末烧结时,即令纤维毛细13的该端130 —并烧结于多孔毛细12上;而另一端131则沿着管 体10的长度方向而延伸至冷凝部101处(即如图2所示);而在本实施例中,纤维毛细13 的另一端131延伸至冷凝部101呈悬摆状态,且并未与管体10内壁作任何的固定手段等。 此外,该纤维毛细13的截面积可占管体10的截面积约1/8左右。所以,借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技术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据此,如图5所示,将热管1的蒸发部100接触于一热源2上,而热管1远离蒸发 部100的冷凝端101则串接有多个散热组件3,如散热鳍片等;当热源2产生热量时,位于 热管1的多孔毛细12内的工作流体开始汽化,而由于多孔毛细12仅位于蒸发部100上,故 汽化的工作流体可由通过管体10内而朝向热管1的冷凝部101作传递,并经由散热组件 3的冷凝作用而回复成液态后,即可通过沟槽毛细11将回复成液态的工作流体输送回蒸发 部100。但重点是若此时热管1呈倾斜摆置等不利于液态工作流体回流的情况时,该纤维 毛细13的末端131也会因为引力的影响而垂置,借以与液态工作流体接触,如此即有利于 使液态工作流体被纤维毛细13吸附,而使液态工作流体有一条可快速回流的传输路径,以 快速回流至蒸发部100的多孔毛细12处,并提升热管1的热交换效率。此外,如图6及图7所示,该热管1亦可使其管体10呈扁平状,以令管体10内壁 二侧处沿着长度方向至冷凝部101皆对纤维毛细13予以夹持固定(即如图7所示),但在 蒸发部100则因纤维毛细13的一端130被施压于多孔毛细12上,而未被管体10内壁二侧 处所夹持。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 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 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管体,呈中空状且具有一蒸发部与一冷凝部;一沟槽毛细,沿着该管体内壁的全周面轴向延伸而形成,以连接所述蒸发部与所述冷凝部;一多孔毛细,仅位于所述蒸发部内壁上,并覆盖在该沟槽毛细上相对于所述蒸发部处;以及一纤维毛细,呈一长条状,其一端结合于该多孔毛细上、另一端则沿着该管体的长度方向而延伸至所述冷凝部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管体,呈中空状且具有一蒸发部与一冷凝部;一沟槽毛细,沿着该管体内壁的全周面轴向延伸而形成,以连接所述蒸发部与所述冷 凝部;一多孔毛细,仅位于所述蒸发部内壁上,并覆盖在该沟槽毛细上相对于所述蒸发部处;以及一纤维毛细,呈一长条状,其一端结合于该多孔毛细上、另一端则沿着该管体的长度方 向而延伸至所述冷凝部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部位于该管体 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部则位于该管 体的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多复合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多孔毛细为粉末经烧 结所形成的烧结粉末件。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昱博郭东荣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巨仲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