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理森专利>正文

万向空间推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5205 阅读:4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一种不依靠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来工作的灵活可控的机械式万向空间推进器。倒置伞形结构的轴向推力轮与外支承壳体共同作用使动螺旋管在公转的同时自转,从而强迫管内液体建立径向循环流动。动螺旋管靠混流腔消耗向内流体的能量获得反作用力,定螺旋管靠矩形螺旋通道阻碍离心流体流动获得动力。偶数对称的动/定螺旋管的合作用完成电动机扭矩向轴向推力的转换;径向推力轮在转动的基础上,利用外加电磁力迫使质量滑块径向位移,以造成外轮辐所受离心力失衡。由前后半圈所受合力差为径向推力轮提供单向平动力。轴向推力轮与径向推力轮通过重力支承轴承平衡扭矩。此推进器高效、可控、环保,可单独或集群使用,必将带来新一轮交通革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封闭式流体机械万向推进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推进器都必须与外界发生能量传递。车辆靠克服摩擦力,飞机靠射流获得 反作用力,人造天体靠反动量等——或多或少都依靠与外界的能量传递。人们依靠与外界 的作用获得动力的同时付出了高能耗、高风险和高污染的代价。也正是由于依靠与外界进 行能量传递获得动力这一根本模式的存在,使得交通工具的结构和功能受到这样和那样的 限制。追求一种廉价、高效、环保、可控、全域适用的交通工具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妄想。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甚至宇宙中涡旋的认识,涡旋不再神秘。它不再单以灾难制造 者的身份为人共知。实际上,流体的涡旋运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以利用,例如涡旋运动可 加速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和热交换率;在水利建筑物中利用涡旋消减能量。在此,我们 将利用涡旋来消除或减弱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对系统的作用效果,使系统获得单向动力。对称离心力失衡导致系统单向力输出,是一项已经实用化的技术,俗称振动导向 技术。但目前现有的机械装置存在转向不灵活、大小不易调的缺点。通常的做法是依靠约 束在一个圆周轨道内的对称偏心行星轮转动,造成特定方向的离心力失衡从而使系统获得 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中的流体轴向推力器由8根动螺旋管和8根定螺旋管和轮辐间隔腔体、混流腔体,一起构成倒置伞形结构。在电动机驱动下,轴向推力轮与下支承壳体共同作用使动螺旋管在公转的同时自转,从而克服螺旋段液体离心力强迫管内液体建立径向循环流动。动螺旋管靠混流腔与腔内太阳棘轮共同制造的液体复杂涡流消耗向内液流的能量并改变其作用力方向,获得反作用力;定螺旋管靠离心液体流动正压矩形螺旋通道获得动力。偶数对称的动/定螺旋管的合作用力通过8个磁重力支承轴承传递给支承结构,完成电动机扭矩向轴向推力的转换。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中的流体轴向推力器由8根动螺旋管和8根定螺旋管和轮辐间隔腔体、混流 腔体,一起构成倒置伞形结构。在电动机驱动下,轴向推力轮与下支承壳体共同作用使动螺 旋管在公转的同时自转,从而克服螺旋段液体离心力强迫管内液体建立径向循环流动。动 螺旋管靠混流腔与腔内太阳棘轮共同制造的液体复杂涡流消耗向内液流的能量并改变其 作用力方向,获得反作用力;定螺旋管靠离心液体流动正压矩形螺旋通道获得动力。偶数对 称的动/定螺旋管的合作用力通过8个磁重力支承轴承传递给支承结构,完成电动机扭矩 向轴向推力的转换。2.电磁径向推力器由6根径向导轨和18个动/定超导电磁铁滑块及相应的轴承、电器 元件组成。将超导电磁力通过集电环输入动态平衡转动系,通过超导电磁铁通/断电产生 和消灭电磁排斥/吸引力,与离心力一起迫使每组超导电磁铁中间的电磁铁动滑块,在其 余两个固定电磁铁的推拉作用下在导轨上往复运动,造成对轮辐离心压力的变化。由于对 称离心力的失衡,合力通过8根立轴传递给外支承结构,表现为整个径向推力器的单向力 输出。通过周期性调压、调向或采取双径向推力轮组合以期得到较为稳定的径向合力矢量。3.轴向、径向推力器共用1个动力源(动力来自倒置伞形结构底部的单轴可调速电动 机,或延伸注液轴从外界传来的传统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理森
申请(专利权)人:孟理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