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型腔模具加工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986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使得批量制造双型腔模具的生产效率高,制造精度容易控制的用于双型腔模具加工的夹具,它包括底座,它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底座设有可容置定位块和工件的孔,所述定位块用于控制工件在孔内移动,可移动的距离等于工件的第一型腔的加工起始点和第二型腔的加工起始点之间的距离。(*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双型腔模具加工的夹具
本技术涉及夹具
,具体讲是一种用于双型腔模具加工的夹具。技术背景目前,由于用于双型腔模具加工的夹具采用通用夹具,这样,在加工完第一个 型腔后,再来加工第二个型腔时,就需要重新装夹和对刀,所以在批量制造所述双型腔 模具时,生产效率低下,制造精度较难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批量制造双型腔模具的生 产效率高,制造精度容易控制的用于双型腔模具加工的夹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用于双型腔模具加工的夹具,它包括底 座,它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底座设有可容置定位块和工件的孔,所述定位块用于控制工 件在孔内移动,可移动的距离等于工件的第一型腔的加工起始点和第二型腔的加工起始 点之间的距离。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 的工作原理是,当加工完第一型腔后,将定位块从孔中取出,然后移动工件一段距离, 该距离为工件的第一型腔的加工起始点和第二型腔的加工起始点之间的距离,这样,第 二型腔的加工起始点就位于原来第一型腔的加工起始点位置,接着将定位块装回孔中, 开动车床加工即可,无需进行重新装夹和对刀,在加工相同形状的型腔时,对于数控车 床,其采用的加工程序为同一个加工程序即可,这是因为所述加工起始点位置未变,反 映到加工程序中就是中心零位未变,所以可以使用同一个加工程序。由于不需要重新装夹和对刀,本技术具有能够使得批量制造双型腔模具的 生产效率高,制造精度容易控制的优点。作为改进,所述底座上设有可与所述定位块或工件相抵的螺栓,这样,使所述 螺栓与所述定位块和工件相抵的目的在于将所述定位块和工件可靠固定在所述孔中,使 所述定位块和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偏移,避免由于所述定位块和工件与孔的配合处的 间隙的存在导致的问题,使双型腔模具的制造精度高,更有利于本技术性能的提高 和实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双型腔模具加工的夹具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双型腔模具加工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加工第一型腔 时)。图3是本技术用于双型腔模具加工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加工第二型腔 时)。图中所示,1、底座,2、定位块,3、孔,4、工件,5、第一型腔,6、第二型腔,7、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用于双型腔模具加工的夹具,它包括底座1,它还包括定位块2,所 述底座1设有可容置定位块2和工件4的孔3,所述定位块2用于控制工件4在孔3内移 动,可移动的距离等于工件4的第一型腔5的加工起始点和第二型腔6的加工起始点之间 的距离。具体结构如图1或2或3所示。所述底座1上设有可与所述定位块2或工件4相抵的螺栓7。本例中,所述孔3为矩形通孔,所述定位块2为矩形块,所述工件4亦为矩形 块,如图2或3所示方位,所述工件4在定位块2的控制下能够上下移动,移动的距离等 于第一型腔5的加工起始点和第二型腔6的加工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加工第一型腔5时的 结构如图2所示,加工第二型腔6时的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螺栓7共有四个,底座1的 上部和下部各两个。在使用本技术时,采用现有技术的车床固定盘和车床花盘将本技术安 装到车床主轴上即可,不加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双型腔模具加工的夹具,它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底座设有可容置定位块和工件的孔,所述定位块用于控制工件在孔内移动,可移动的距离等于工件的第一型腔的加工起始点和第二型腔的加工起始点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型腔模具加工的夹具,它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定位块, 所述底座设有可容置定位块和工件的孔,所述定位块用于控制工件在孔内移动,可移动 的距离等于工件的第一型腔的加工起始点和第二型腔的加工起始点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安纳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