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长庚专利>正文

液体燃料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93536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体燃料燃烧器,用于供应液体燃料时,以电热器先加热燃烧器本体至适当温度,使液体燃料于流经燃烧器设置的流道时,先予以气化后,再经喷火管道的喷火管喷出,并由点火装置点燃后,藉由燃烧的热能持续加热燃烧器本体,即可持续将供给的液体燃料气化,当燃烧器本体达到设定温度时,此时电热器自动关闭,而该流道内的液体燃料则由于温度上升,产生气化并增压后由喷火管喷出燃烧,藉此取得持续且高燃烧效率热源的燃烧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液体燃料燃烧器,特别是指一种可直接供应液体燃料并可自行气 化液体燃料及提升燃烧效率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现行之燃烧器,皆使用气体为燃料,由于考虑可大量取得与运输之方便性,皆以天 然气及液化石油气为炊事燃料。但,此种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对现今地球暖化 产生极大的影响,并由于该燃料属于石油产品,在油源持续开采恐有干枯之虞,因此另外寻 找更干净及可大量生产之燃料是刻不容缓的事,以目前之技术,要取得大量之干净燃料并 易于储存,只有将气体燃料改为液体燃料,例如甲醇是一种洁净之液体燃料,且为真正之 再生能源,而其燃烧后所产生之二氧化碳则仅为天燃气及液化石油气的一半,并具有安全 及经济之特性。而,一般使用甲醇作为燃料之炉具,则通常受限于甲醇燃烧效率较差,原因则在于 甲醇均为液态,直接燃烧时须先受热方能转换为气态而燃烧,而在转换为气态之过程中即 需先消耗部分热能,因此无法达到如瓦斯般产生足够之热能(燃烧效率);故而,即使使用 甲醇作为燃料之费用较低、较符合环保且不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等优良特性,仍旧无法 取代使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为主要燃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者有鉴于上述液体燃料使用上热值较低,燃烧时所产生之热量有限之缺 失,故而研发出一种火力(燃烧效率)更胜瓦斯炉具之液体燃料燃烧器,期能为减缓地球暖 化作一分贡献;故本专利技术包括有一底座,其下方设置一电热器并连接一恒温器及一过热断电器,其内侧设有一点 火棒及一感温棒;上方环设一圆弧形第一流道,由流道下方设一穿孔连接母火管线到底座 中央,该底座中央设置一集热盘,并于周围设数导热杆与底座内壁相连,又该底座内壁上设 置数道喷火管路,并连通喷火管;另该第一流道上并嵌设一环状之第一垫片,其上设一第一 透孔以供连通第一流道。一第一承接座,固接于该底座上,其周圆环设一圆弧形第二流道,该第二流道上设 置一第一连通孔,该第一连通孔连通该第一透孔,又该第二流道上并嵌设一第二垫片,该第 二垫片上设置一第二透孔,该第二透孔并连通该第二流道。—第二承接座,固接于该第一承接座上,其周圆环设一圆弧形第三流道,该第三流 道上设置一第二连通孔,该第二连通孔连通该第二透孔,又该第三流道上并嵌设一第三垫 片,另该第二承接座侧壁上贯穿该第三流道设置一注入孔。一顶盘,固接于该第二承接座上,其中央设置一穿孔。一阻热环,固接于底座上方内围,并向上延伸至顶盘下方。上述该第一承接座可依需求增加为两组以上,以增加液体燃料于流道内之流动距3离,达到气化、增压之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下列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使用之液体燃料,可于流道内即因受热而气化增压,故于燃烧时可提 升热值及燃烧之效率。2.本专利技术以常温常压下之液体燃料,直接注入燃烧器内,再经由流道气化增压后 喷出燃烧,使用上较为安全。3.本专利技术以液体燃料做为燃烧热源,以甲醇为例,在天然气瓦斯及液化石油气将 课征能源税及石油日益减少下,价格势必增涨,若改以第二能源(此以甲醇为例)为燃料, 其气化增压后燃烧之热值与目前之天然气瓦斯及液化石油气相当,但价格便宜又安全,并 能降低二氧化碳之产出量,达到节能减碳、环保之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之底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之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流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液体燃料燃烧器,包括有一底座(1),其下方设置一电热器(11)并连接一恒温器(12)及一过热断电器 (13),其内侧设有一点火棒(1 及一感温棒(14);上方环设一圆弧形第一流道(16),由流 道下方设一穿孔(161)连接母火管线(17)到底座中央,该底座中央设置一集热盘(18), 并于周围设数导热杆(171)与底座(1)内壁相连,又该底座(1)内壁上设置数道喷火管路 (19),并连通喷火管(191);另该第一流道(16)上并嵌设一环状之第一垫片(162),其上设 一第一透孔(1621)以供连通第一流道(16)。一第一承接座0),固接于该底座(1)上,其周圆环设一圆弧形第二流道(21),该 第二流道上设置一第一连通孔011),该第一连通孔(211)连通该第一透孔(1621),又该第 二流道上并嵌设一第二垫片(22),该第二垫片0 上设置一第二透孔021),该第二 透孔021)并连通该第二流道01)。一第二承接座(3),固接于该第一承接座( 上,其周圆环设一圆弧形第三流道 (31),该第三流道(31)上设置一第二连通孔(311),该第二连通孔(311)连通该第二透孔 (221),又该第三流道(31)上并嵌设一第三垫片(3 ,另该第二承接座C3)侧壁上贯穿该第 三流道(31)设置一注入孔(33)。一顶盘(4),固接于该第二承接座( 上,其中央设置一穿孔Gl)。一阻热环(5),固接于底座(1)上方内围,并向上延伸至顶盘(4)下方。使用时,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由该第二承接座(3)的注入孔(3 注入液体燃 料,该第三垫片(3 可避免液体燃料由该顶盘(4)喷溅出产生危险,而液体燃料会顺着该 第三流道(31)之第二连通孔(311)流过该第二垫片0 之第二透孔(221)进入该第一承接座( 之第二流道(21),并由该第二流道上之第一连通孔011)流过该第一垫片 (162)之第一透孔(1621)进入该底座(1)之第一流道(16),并流至母火管线(17)与喷火 管路(19);而当液体燃料于流道流动时,可先由底座(1)之电热器(11)燃烧器本体加热至 适当之温度后,将流道内之液体气化后,由点火棒(14)启动点燃,再由炉火本身持续加热 阻热环( 及母火管线(17)之母火加热集热片,再将热传送至底座,即可持续气化流道内 的液体燃料,此时电热器(11)即关闭;而该液体燃料于进入喷火管路(19)前即气化,该已 气化的液体燃料会由喷火管(191)喷出燃烧;该阻热环( 接收来自燃烧室的部分辐射热 量以及母火加热集热盘所产生的热量后,再一并传导至底座(1)以及周围流道,加热燃烧 器本体,并使保持本燃烧器的温度,使本燃烧器得以最佳的气化效能并均勻喷出气体燃料 以供燃烧,以利使用者加热煮熟食物;另外,该过热断电器(1 可防止本燃烧器因温度过 热而产生危险,而该恒温器(12)则可于初点火时,控制维持加热温度于适当的气化温度, 达到以液体燃料作为热源的功效。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底座(11)电热器(12)恒温器(13)过热断电器(14)感温棒(15)点火棒(16)第一流道(161)穿孔(162)第一垫片(1621)第一透孔(17)母火管线(171)导热杆(18)集热盘(19)喷火管路(191)喷火管(2)第一承接座(21)第二流道(211)第一连通孔(22)第二垫片(221)第二透孔(3)第二承接座(31)第三流道(311)第二连通孔(32)第三垫片(33)注入孔(4)顶盘(41)穿孔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燃料燃烧器,包括有一底座,其下方设置一电热器,内侧设有一点火棒及数喷火管;上方环设一圆弧形的第 一流道,且该第一流道下方设一穿孔;另该第一流道上并嵌设一环状的第一垫片,其上设一 第一透孔以供连通第一流道;一第一承接座,固接于该底座上,其周圆环设一圆弧形第二流道,该第二流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燃料燃烧器,包括有:一底座,其下方设置一电热器,内侧设有一点火棒及数喷火管;上方环设一圆弧形的第一流道,且该第一流道下方设一穿孔;另该第一流道上并嵌设一环状的第一垫片,其上设一第一透孔以供连通第一流道;一第一承接座,固接于该底座上,其周圆环设一圆弧形第二流道,该第二流道上设置一第一连通孔,该第一连通孔连通该第一透孔,又该第二流道上并嵌设一第二垫片,该第二垫片上设置一第二透孔,该第二透孔并连通该第二流道;一第二承接座,固接于该第一承接座上,其周圆环设一圆弧形第三流道,该第三流道上设置一第二连通孔,该第二连通孔连通该第二透孔,又该第三流道上并嵌设一第三垫片,另该第二承接座侧壁上贯穿该第三流道设置一注入孔;一顶盘,固接于该第二承接座上,其中央设置一穿孔;一阻热环,固接于底座上方内围,并向上延伸至顶盘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长庚林胜吉
申请(专利权)人:苏长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