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金昌专利>正文

一种滤光片滑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960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滤光片滑动结构包含一壳体、滑动片、外盖。所述长方形壳体内有一滑槽,滑槽中间设有一透孔视窗。所述壳体两侧分别绕有一定圈数的线圈。所述滑动片为一大小可容置于滑槽、长度为较滑槽小的片体。滑动片的两边缘处装各设有一永久磁性体,在两磁性体中间有两相邻的透孔可设有滤光片。所述外盖为一可覆盖于滑槽的片体,在中央设有一与壳体对应的透孔视窗。当控制壳体两侧的线圈的电流方向产生磁场使之与滑动片的磁性体产生相吸与相斥的作用时,即可令滑动片受磁力滑动而可控制另其中之一滤光片移动至视窗位置。(*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光片滑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体积小、利用线圈与磁性体的磁力作用使滤光片产生移动的滤光片滑动结构
技术介绍
滤光片是使用在摄影镜头上一项辅助工具之一,尤其对在用作24小时使用的摄 影镜头而言,由于白天光线较强,因此摄影镜头采集的光线量将有过高而导致影像过亮的 情形,因此需要使用滤光片将肉眼无法见到的光线能量(如紫外线、红外线等)加以滤除, 使摄影镜头能够采集到适量的光线及影像,但是在夜间时,由于光线不足,因此即使是肉眼 无法见即的光线能量也有助于提高影像的解析度,因此此时滤光片的使用便没有其必要性 而加以从摄影镜头前移除。 现有技术有使用驱动马达驱动一承载滤光片的滑移片以达到滤光片的使用切换,但驱动马达的体积相较于壳体而言较为庞大,相对之下在设置此驱动结构时,必须消耗较大的容置空间,使得整个系统的体积无法有效地降低,因此让系统获得有效的利用。 另外如中国台湾省专利申请案号92132271以及95210739所公开的滤光片滑动技术,都是使用一包括有中央设有视窗孔的壳体、其上设置有滤光片,且周缘设置有线圈的滑移片、以磁性相反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壳体设置孔中的两磁性体。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当线圈通电时,所述线圈便会产生磁场效应,使得滑移片会相对于磁性体的磁场在壳体中进行移动,以使得滤光片可对准视窗孔或自视窗孔处移除。然而此类设计因为将线圈设置于会滑动的滑移片上,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导线不断被拉扯移动会逐渐受损而断裂,造成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创作人有鉴于此,积极进行研究改良,以期可提供一种体积更小、寿命 更长的滤光片驱动结构,进而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经过不断的试验及努力,终于开发出本 技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而耐用的滤光片滑动结 构。利用线圈磁场与磁性体作用使滤光片滑动而配合使用环境的操作。通过将线圈设置于 固定的壳体上,而将磁性体设置于滑动片上,可以避免导线因不断滑动而日渐损坏或断裂。 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滤光片滑动结构,其包含一壳体、滑动片和 外盖。所述壳体为长方形,其内有一滑槽,滑槽中间设有一透孔视窗。所述壳体两侧分别绕 有一定圈数的线圈。所述滑动片为一大小可容置于滑槽、长度为较滑槽小的片体。滑动片 的两边缘处装各设有一永久磁性体,在两磁性体中间有两相邻的透孔可设有滤光片。所述 外盖为一可覆盖于滑槽的片体,在中央设有一与壳体对应的透孔视窗。当控制壳体两侧的 线圈的通电方向产生磁场使之与滑动片的磁性体产生相吸与相斥的作用时,即可令滑动片 受磁力滑动而可控制另其中之一滤光片移动至视窗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滤光片滑动结构。利用线圈磁场与磁性体作 用使滤光片滑动而配合使用环境的操作。通过将线圈设置于固定的壳体上,而将磁性体设 置于滑动片上,可以避免导线因不断滑动而日渐损坏或断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如后,需加上滤光片透光片磁性体,线圈须套上壳体) 图2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组合图) 图3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运作的示意图;(向左侧移动) 图4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运作的示意图。(向右侧移动) 附图标记说明:壳体-10 ;侧边-ll ;侧边-12 ;线圈_110 ;线圈_120 ;滑槽_130 ;视 窗-140 ;滑动片-20 ;侧边-21 ;侧边-22 ;透孔-23 ;透孔-24 ;磁性体-210 ;磁性体-220 ;滤光片-230 ;透光片-240 ;外盖-30 ;视窗-340。具体实施方式再配合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以期能使熟悉本技术相关技术的人士,得依本说明书的陈述据以实施。 本技术的滤光片滑动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含下列元件 —壳体IO,所述长方形壳体10内有一滑槽130,滑槽130中间设有一透孔视窗 140。所述壳体10两侧边11、12分别绕有一定圈数的线圈110及120,所述两线圈为同一导 线分别互为反向缠绕。 —滑动片20,所述滑动片20为一大小可容置于滑槽130、长度为较滑槽130小的 片体。滑动片20的两侧边21、22处装各胶合有一永久磁性体210、220,磁性体的两磁极延 滑动片的长度方向排列,磁性体210的N极朝向滑动片20之外而磁性体220的S极朝向滑 动片20外。滑动片20在两磁性体中间有两相邻的透孔23、24,所述透孔23胶合一滤光片 230,而所述透孔24胶合一透光片240。 所述外盖30为一可覆盖于滑槽130的片体,将滑动片20固定于滑槽10中,在所 述外盖30中央设有一与壳体10的视窗140对应的透孔视窗340。 依照右手定则,如图3所示,当持续施以壳体10两侧的线圈110与120—偏压时, 流经导线的电流将于两线圈IIO与120产生磁场,且磁场方向相反,也就是当线圈110于内 侧(滑动片处)产生N极磁场而外侧产生S极磁场时,线圈120在内侧(滑动片处)则会 产生S极磁场而于外侧产生N极磁场。又因为滑动片20的磁性体210的N极磁极朝向线 圈IIO,于是产生互斥力。而另一方面,磁性体220的S极磁极朝向线圈120,于是产生吸引 力。滑动片则可因两侧的作用力往线圈120移动至一预定位置,而可将相对于移动方向后 方的透孔23以及胶合于其上的滤光片230暴露于壳体10及外盖30的视窗140与340下。 同理,如图4所示,通过持续施以线圈110、120—反向偏压则可使磁场方向改变,则作用力 方向也随之改变使滑动片20的透孔24以及胶合于其上的透光片240暴露于壳体10及外 盖30的视窗140与340下。 本案中磁性体210,220及线圈110,120的连结并不限于上述说明者,其中只要磁性体210,220为顺向连结,而线圈110,120的绕线方向为反向绕线即可。 综上所陈,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技术专利范围所涵盖。权利要求一种滤光片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一长型的滑槽,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导体线圈,所述滑槽中央有一为一透孔的视窗;一滑动片为一能容置于所述滑槽、长度较所述滑槽短的片体;所述滑动片的两边缘处各装设有一永久磁性体,该磁性体的两磁极沿所述滑动片的长度方向成顺向排列,该磁性体的一磁极朝向相邻设于所述壳体的线圈;所述滑动片在所述两磁性体中间有两相邻的透孔,至少有一透孔设有一滤光片;一外盖,为一能覆盖于所述滑槽的片体,能固定滑动片于所述滑槽中,在所述外盖中央设有一与所述壳体对应的透孔视窗;当控制所述壳体两侧的线圈的电流方向产生磁场使所述壳体与所述滑动片的磁性体产生一端相吸且另一端相斥的作用时,能令所述滑动片受力滑动而使靠近相斥端的透孔移动至所述壳体与所述外盖的视窗的对应位置。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两侧的线圈为同一导 线以相反方向缠绕一预定圈数,且所述滑动片两侧的永久磁性体朝向其对应圈的磁极互为 相反。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两侧的线圈为同一导 线以相同方向缠绕一预定圈数,且所述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光片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一长型的滑槽,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导体线圈,所述滑槽中央有一为一透孔的视窗;    一滑动片为一能容置于所述滑槽、长度较所述滑槽短的片体;所述滑动片的两边缘处各装设有一永久磁性体,该磁性体的两磁极沿所述滑动片的长度方向成顺向排列,该磁性体的一磁极朝向相邻设于所述壳体的线圈;所述滑动片在所述两磁性体中间有两相邻的透孔,至少有一透孔设有一滤光片;    一外盖,为一能覆盖于所述滑槽的片体,能固定滑动片于所述滑槽中,在所述外盖中央设有一与所述壳体对应的透孔视窗;    当控制所述壳体两侧的线圈的电流方向产生磁场使所述壳体与所述滑动片的磁性体产生一端相吸且另一端相斥的作用时,能令所述滑动片受力滑动而使靠近相斥端的透孔移动至所述壳体与所述外盖的视窗的对应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金昌
申请(专利权)人:钟金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