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减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0921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减震支座,属于钢结构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钢结构减震支座不能对径向减震而因此减震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钢结构减震支座,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侧的连接座,底座以及连接座之间设有减震套,减震套包括刚性的内筒以及套设在内筒外侧且呈刚性的外筒,内筒与外筒之间粘连有弹性体,弹性体的内侧与内筒相粘连,弹性体的外侧包括与外筒的内侧相粘连的连接部以及呈凹陷的受压部,外筒的内侧壁粘连有弹性凸体且弹性凸体位于受压部内,外筒受到压缩发生形变使弹性凸体的端部抵靠在受压部上。本钢结构减震支座具有能够径向减震且减震效果较为理想的优点。

Steel structure damping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eel structure shock-absorbing support,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tee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steel structure shock absorbing support can not be used for radial damping and therefore the damping effect is not ideal. The structure damping bearing,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the upper side of the connecting seat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the base and the connecting sea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damping sleeve, a damping sleeve comprises a rigid inner cylinder and the inner cylinder is sheathed outside the outer cylinder and rigid,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cylinder elastic body, the elastic body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inner cylinder. The adhesion junction, lateral elastic body comprises an inner and outer cylinder of the adhesion and compression is concave, the medial wall of the outer cylinder adhesion elastic convex body and the elastic convex body is positioned inside the compression zone,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of the end elastic convex body is abutted on the compression part by the outer cylinder. The steel structure shock absorbing bear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able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shock absorp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钢结构
,涉及一种钢结构减震支座。
技术介绍
为了确保建筑以及桥梁等生命线工程在地震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减小地震灾害,传统的抗震设计思想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水准为设防目标,工程结构依靠结构的变形来吸收并消耗地震能量。在结构遭遇到中、小烈度地震时,依靠结构和结构构件来吸收并消耗地震能量是可行的。然而,当构筑物遭遇到大地震或特大罕遇地震时,完全依靠结构及其构件难以吸收并消耗巨大的地震能量。因此,虽然采用了严格的设计,在遇到超过规范设计要求的大地震或特大地震时仍无法确保结构的安全,于是工程减震控制体系,工程结构减震控制包括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及混合控制发展起来。隔震技术作为工程结构减震控制的一支重要分支,不需要外加能源,安全、经济,受到了工程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国内外建筑、桥梁等工程结构抗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隔震支座性能决定了体系的隔震效果与抗震性能,因而研发出高性能的减隔震支座成了隔震技术中的关键问题。一般来说,结构隔震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在上部结构和地基之问设置隔震层,延长了整个结构体系的周期,并使变形主要集中在隔震层之内,从而保护上部结构,使其受到的地震荷载大大减小。现有的大多数隔震装置,抗拉拔能力较弱,或造价昂贵,很难推广使用。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建筑减震支座(申请号:201610338903.X),包括多个浮置板、橡胶减振带和多个隔振单元,浮置板通过放置于楼板或地面上的隔振单元支撑使浮置板与楼板或地面之问形成空隙,橡胶减振带设置在相邻浮置板之问;隔振单元包括固定于地面或楼板的油缸,作为油缸的活塞设置于油缸内的隔振基座、设置于隔振基座内的弹簧、由弹簧支撑的支撑板,所述浮置板为混凝土板并预制有上大下小的阶梯孔,隔振单元位于所述阶梯孔内,阶梯孔的台阶上固定有项升功能板且该项升功能板由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定位杆所支撑。但该建筑减震支座只适用于对竖直方向进行减震,不能对径向减震,因此减震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径向减震且减震效果较为理想的钢结构减震支座。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钢结构减震支座,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侧的连接座,所述的底座以及所述的连接座之间设有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套包括刚性的内筒以及套设在内筒外侧且呈刚性的外筒,所述的内筒与所述的外筒之间粘连有弹性体,所述的弹性体的内侧与内筒相粘连,所述的弹性体的外侧包括与外筒的内侧相粘连的连接部以及呈凹陷的受压部,所述的外筒的内侧壁粘连有弹性凸体且所述的弹性凸体位于受压部内,所述的外筒受到压缩发生形变使所述的弹性凸体的端部抵靠在受压部上。在使用时将底座浇筑在地面上,再将钢结构的立柱固连在连接座上,由于连接座与底座之间设有减震套,当立柱受到外力传递到连接座上时,外筒受到径向力时,弹性凸体与受压部的接触面积增大,起到较好的径向减震,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内筒的下端伸出于外筒的下端面,内筒的上端面位于外筒的腔体内,能够对竖直方向进行减震。在上述的钢结构减震支座中,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的定位凹槽的底部设有定位凸体,所述的减震套的下端位于所述的定位凹槽内且所述的定位凸体嵌于所述的内筒内。通过定位凸体嵌于内筒内,使底座与内筒相固连,具有连接较为可靠方便且结构较为简单的优点,定位凹槽的直径略大于外筒的直径,使外筒能够相对底座摆动一定角度,增加了减震效果。在上述的钢结构减震支座中,所述的底座的侧壁均匀定位有若干刚性弹簧,所述的刚性弹簧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的刚性弹簧的外端抵靠在所述的外筒的外侧壁上。通过刚性弹簧抵靠在外筒的外侧壁,对外筒外侧起到二重减震,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在上述的钢结构减震支座中,所述的底座的侧壁设有若干供刚性弹簧插入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的外端螺纹连接有堵头,所述的刚性弹簧的内端抵靠在所述的堵头上。通过调节堵头的前后位置,达到调节刚性弹簧的预紧力,具有调节较为方便的优点。在上述的钢结构减震支座中,所述的连接座与所述的减震套垂直设置且所述的外筒的上端螺纹连接在所述的连接座的下侧。在上述的钢结构减震支座中,所述的弹性体为橡胶制成且所述的弹性体与内筒为硫化粘连,所述的连接部与所述的外筒的内侧壁为硫化粘连。在上述的钢结构减震支座中,所述的连接座的下端与所述的底座之间套设有呈波浪形的保护罩。通过设置保护罩,对减震套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钢结构减震支座具有以下优点:1、立柱受到外力传递到连接座上时,外筒受到径向力时,弹性凸体与受压部的接触面积增大,起到较好的径向减震,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2、通过定位凸体嵌于内筒内,使底座与内筒相固连,具有连接较为可靠方便且结构较为简单的优点,定位凹槽的直径略大于外筒的直径,使外筒能够相对底座摆动一定角度,增加了减震效果;3、通过调节堵头的前后位置,达到调节刚性弹簧的预紧力,具有调节较为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钢结构减震支座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钢结构减震支座的减震套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底座;1a、定位凹槽;1b、定位凸体;1c、定位孔;2、连接座;3、减震套;3a、内筒;3b、外筒;3c、弹性体;3c1、连接部;3c2、受压部;3d、弹性凸体;4、刚性弹簧;5、堵头;6、保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钢结构减震支座,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侧的连接座2,底座1以及连接座2之间设有减震套3,减震套3包括刚性的内筒3a以及套设在内筒3a外侧且呈刚性的外筒3b,内筒3a与外筒3b之间粘连有弹性体3c,弹性体3c的内侧与内筒3a相粘连,弹性体3c的外侧包括与外筒3b的内侧相粘连的连接部3c1以及呈凹陷的受压部3c2,外筒3b的内侧壁粘连有弹性凸体3d且弹性凸体3d位于受压部3c2内,外筒3b受到压缩发生形变使弹性凸体3d的端部抵靠在受压部3c2上。底座1的上端定位凹槽1a设有定位凹槽1a,定位凹槽1a的底部设有定位凸体1b,减震套3的下端位于定位凹槽1a内且定位凸体1b嵌于内筒3a内。底座1的侧壁设有若干定位孔1c,定位孔1c内均设有刚性弹簧4,刚性弹簧4的轴线水平设置,刚性弹簧4的外端抵靠在外筒3b的外侧壁上,定位孔1c的外端螺纹连接有堵头5,刚性弹簧4的内端抵靠在堵头5上。通过刚性弹簧4抵靠在外筒3b的外侧壁,对外筒3b外侧起到二重减震,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连接座2与减震套3垂直设置且外筒3b的上端螺纹连接在连接座2的下侧。弹性体3c为橡胶制成且弹性体3c与内筒3a为硫化粘连,连接部3c1与外筒3b的内侧壁为硫化粘连。连接座2的下端与底座1之间套设有呈波浪形的保护罩6,对减震套3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使用寿命。在使用时将底座1浇筑在地面上,再将钢结构的立柱固连在连接座2上,由于连接座2与底座1之间设有减震套3,当立柱受到外力传递到连接座2上时,外筒3b受到径向力时,弹性凸体3d与受压部3c2的接触面积增大,起到较好的径向减震,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定位凸体1b嵌于内筒3a内,使底座1与内筒3a相固连,具有连接较为可靠方便且结构较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钢结构减震支座

【技术保护点】
钢结构减震支座,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侧的连接座(2),所述的底座(1)以及所述的连接座(2)之间设有减震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套(3)包括刚性的内筒(3a)以及套设在内筒(3a)外侧且呈刚性的外筒(3b),所述的内筒(3a)与所述的外筒(3b)之间粘连有弹性体(3c),所述的弹性体(3c)的内侧与内筒(3a)相粘连,所述的弹性体(3c)的外侧包括与外筒(3b)的内侧相粘连的连接部(3c1)以及呈凹陷的受压部(3c2),所述的外筒(3b)的内侧壁粘连有弹性凸体(3d)且所述的弹性凸体(3d)位于受压部(3c2)内且所述的外筒(3b)受到压缩发生形变使所述的弹性凸体(3d)的端部抵靠在受压部(3c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结构减震支座,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侧的连接座(2),所述的底座(1)以及所述的连接座(2)之间设有减震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套(3)包括刚性的内筒(3a)以及套设在内筒(3a)外侧且呈刚性的外筒(3b),所述的内筒(3a)与所述的外筒(3b)之间粘连有弹性体(3c),所述的弹性体(3c)的内侧与内筒(3a)相粘连,所述的弹性体(3c)的外侧包括与外筒(3b)的内侧相粘连的连接部(3c1)以及呈凹陷的受压部(3c2),所述的外筒(3b)的内侧壁粘连有弹性凸体(3d)且所述的弹性凸体(3d)位于受压部(3c2)内且所述的外筒(3b)受到压缩发生形变使所述的弹性凸体(3d)的端部抵靠在受压部(3c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定位凹槽(1a)设有定位凹槽(1a),所述的定位凹槽(1a)的底部设有定位凸体(1b),所述的减震套(3)的下端位于所述的定位凹槽(1a)内且所述的定位凸体(1b)嵌于所述的内筒(3a)内。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福明张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钢泰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