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红云专利>正文

自动化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3668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动器械,具体是一种自动化滑板车,解决了现有滑板车传动效率低的问题。自动化滑板车包括车板、前部、以及设于前部的车轮,车板分为中车板、后车板,后车板上设有车轮;中车板通过支撑轴与前部、后车板联接并且中车板绕支撑轴摆动;中车板上固定有啮合面为圆弧形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车轮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通过对现有滑板车进行一系列结构上的改进,尤其是在中车板上固定啮合面为圆弧形的传动装置,彻底解决了现有滑板车传动效率低的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动器械,具体是一种自动化裙板车。
技术介绍
现有滑板车多为无动力滑板车,即依靠人蹬地产生的冲力来驱使滑板车前 进。由于人蹬地产生的冲力只能使滑板车维持短暂的行进,因此这便意味着仅 仅依靠人蹬地产生的冲力,滑板车的传动效率是极为低下的,即现有滑板车只 适于在平坦路面上行进, 一旦遇到高低起伏的路面,则必须费很大的力才能使 滑板车行进,所以若能专利技术一种传动效率高的滑板车,则可以解决现有滑板车 遇到高低起伏的路面时行进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滑板车传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滑板车。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自动化滑板车,包括车板、前部、 以及设于前部的车轮,车板分为中车板、后车板,后车板上设有车轮;中车板 通过支撑轴与前部、后车板联接并且中车板绕支撑轴摆动;中车板上固定有啮 合面为圆弧形的传动辨置,传动装置与车轮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中车板为 动力源,踏动中车板即使得与之固定的啮合面为圆弧形的传动装置摆动,传动 装置进而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车轮转动。所述传动机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实 现的结构,可以有多种结构变形。所述啮合面为圆弧形的传动装置为本领域技 术人员容易实现的结构,可以有多种结构变形。使用时,使用者以脚踏动中车板,使得中车板绕支撑轴来回摆动,中车板 于是带动与之固定的fl齿合面为圆弧形的传动装置摆动,传动装置随即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车轮旋转,最终使得滑板车向前行进。 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通过对现有滑板车进行一系列结构上的 改进,尤其是在中车板上固定啮合面为圆弧形的传动装置,彻底解决了现有滑 板车传动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化滑板车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化滑板车第二种具体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化滑板车第三种具体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所述自动化滑板车第四种具体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中l-车轮,2-前部,3-中车板,4-后车板,5-支撑轴,6-传动装置,7-棘轮,^动力传输轴,9-轮轴,10-伞齿轮副,11-变速链条,12-传动轴,13-轴承,14-轴套,15-轴孔,16-轴孔,17-轴承,18-齿轮,19-棘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自动化滑板'车,包括车板、前部2、以及设于前部2的车轮1,车板分为 中车板3、后车板4,后车板4上设有车轮1;中车板3通过支撑轴5与前部2、 后车板4联接并且中车板3绕支撑轴5摆动;中车板3上固定有啮合面为圆弧 形的传动装置6,传动^S 6与车轮1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含 伞齿轮副10、啮合于传动装置6啮合面的棘轮7、以及固定于后车板4上的动 力传输轴8,动力传输轴8 —端与棘轮7联接,另一端通过伞齿轮副10与车轮 1联接;棘轮7的数量为两个且一正一反啮合在传动装置6啤合面上。工作时, 棘轮7带动动力传输轴8进行单向旋转,进而依次带动伞齿轮副10、车轮1 进行单向旋转; 一正一反设置两个棘轮7的好处在于无论中车板是顺时针摆动还是逆时针摆动,两个棘轮7中必有一个带动动力传输轴8进行单向旋转, 进而依次带动伞齿轮副10、车轮1进行单向旋转,即带动滑板车行进,由此使 得人踏动中车板做的功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滑板车的动能,大大提高了滑板车的传动效率。在本实施例中,中车板3上设有联接支撑轴5用的轴承13,前 部2、后车板4上设有联接支撑轴5用的轴套14,支撑轴5与轴承13联接, 支撑轴5两端与轴套14联接;后车板4上设有与动力传输轴8联接的轴承17。 所述传动装置6为半圆形齿条。 实施例二自动化滑板车,包括车板、前部2、以及设于前部2的车轮1,车板分为 中车板3、后车舉4,后车板4上设有车轮1;中车板3通过支撑轴5与前部2、 后车板4联接并且中车板3绕支撑轴5摆动;中车板3上固定有啮合面为圆弧 形的传动装置6,传动装置6与车轮1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含 伞齿轮副10、变速链条11、传动轴12、啮合于传动装置6啮合面的棘轮7、 以及固定于后车板4上的动力传输轴8,动力传输轴8—端与棘轮7联接,另 —端通过伞齿轮副10与传动轴12联接,传动轴12与车轮1之间通过变速链 条11传动;棘轮7的数量为两个且一正一反啮合在传动装置6啮合面上。工 作时,棘轮7带动动力传输轴8进行单向旋转,进而依次带动伞齿轮副10、传 动轴12、变速链条ll、车轮l进行单向旋转; 一正一反设置两个棘轮7的好 处在于无论中车板是顺吋针摆动还是逆时针摆动,两个棘轮7中必有一个带 动动力传输轴8'进行单向旋转,进而依次带动伞齿轮副10、传动轴12、变速 链条ll、车轮l进行单向旋转,即带动滑板车行进,由此使得人踏动中车板做 的功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滑板车的动能,大大提高了滑板车的传动效率。在 本实施例中,前部2、屮、后车板3、 4上均设有联接支撑轴5用的轴孔,支撑 轴5与设在前部2、后车板4上的轴孔15联接,支撑轴5与设在中车板3上的轴孔16活动连接;后车板4上设有与动力传输轴8联接的轴承17。所述变速 链条U与现有自行车变速链条结构一致;工作时,通过调节传动轴12与车轮 l之间的变速链条ll,即可实现滑板车的变速行进,使得滑板车即使遇到高低 起伏的路面,也能方便地行进。所述传动装置6为半圆形齿条。 实施例三自动化滑板车,包括车板、前部2、以及设于前部2的车轮1,车板分为 中车板3、后车板4,后车板4上设有车轮1;中车板3通过支撑轴5与前部2、 后车板4联接并且中车板3绕支撑轴5摆动;中车板3上固定有啮合面为圆弧 形的传动装置6,传动装置6与车轮1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含 伞齿轮副10、设于动力传输轴8与伞齿轮副IO之间的棘轮19、啮合于传动装 置(、啮合面的齿轮18、以及固定于后车板4上的动力传输轴8,动力传输轴8 一端与齿轮18联接,另一端通过棘轮19、伞齿轮副10与车轮1联接。具体实 施时,当棘轮19设于动力传输轴8与伞齿轮副IO之间时,棘轮19的内、外 圈分别与动力传输轴8和伞齿轮副10固定,工作时棘轮19带动伞齿轮副10、 车轮1进行单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中车板3上设有联接支撑轴5用的轴承 13,前部2、后车板4上设有联接支撑轴5用的轴套14,支撑轴5与轴承13 联接,支撑轴5两端与神套14联接;后车板4上设有与动力传输轴8联接的 轴承17。所述传动装置6为半圆形齿条。实施例四自动化滑板车,包括车板、前部2、以及设于前部2的车轮1,车板分为 中车板3、后车板4,后车板4上设有车轮1;中车板3通过支撑轴5与前部2、 后车板4联接并且中车板3绕支撑轴5摆动;中车板3上固定有啮合面为圆弧 形的传动装置6,传动装置6与车轮1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含 伞齿轮副10、设于伞齿轮副10与车轮1之间的棘轮19、啮合于传动装置6啮合面的齿轮18、以及固定于后车板4上的动力传输轴8,动力传输轴8—端与 齿轮18联接,另一端通过伞齿轮副IO、棘轮19与车轮1联接。具体实施时, 当棘轮19设于伞齿轮副10与车轮1之间时,棘轮19的内、外圈分别与车轮1 和伞齿轮副10固定,工作时棘轮19带动车轮1进行单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滑板车,包括车板、前部(2)、以及设于前部(2)的车轮(1),其特征在于:车板分为中车板(3)、后车板(4),后车板(4)上设有车轮(1);中车板(3)通过支撑轴(5)与前部(2)、后车板(4)联接并且中车板(3)绕支撑轴(5)摆动;中车板(3)上固定有啮合面为圆弧形的传动装置(6),传动装置(6)与车轮(1)之间设有传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云
申请(专利权)人:吴红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