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耐磨耐蚀不锈钢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3700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不锈钢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元素化学成份含量百分比分别是,C为0.2至0.3,Si为1至2,Mn为1至2,Cr为24至30,Ni为14至20,Mo为2至3,Cu为2至3,Ti为0.3至0.8,S为0至0.03,P为0至0.035,Fe为余量,经混合、冶炼、铸造、热处理、机械加工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耐磨又能耐强酸腐蚀、耐高温、耐冲刷,广泛适用于化工、石油、冶金、电力等领域,且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耐磨耐蚀不锈钢及其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
,特别涉及不锈钢
目前,国内用于各种耐强酸腐蚀的金属材料一般有ICrlSNi 12Mo2Ti, OCr 18Ni12Mo2Ti,ICr18Ni12Mo3Ti,OCrl8Ni12Mo3Ti,OOCr18Ni14Mo2CU2, 0Crl8Nil8Mo2⑶2Ti,国外主要有316L等。以上这些材料在8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各种耐酸 泵阀,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在腐蚀介质中,除了有强酸液体外,还有很多颗粒存在,有不同 的浓度、压力和流速,现在的普通不锈钢材料不能适应以上生产的工矿条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因一般普通不锈钢含碳量较低,没有抗磨性合金元素,碳 化物低、机械强度低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采用新的配比工艺,提供一种既能耐强酸腐蚀又耐磨、 耐热、耐冲刷,能生产各种适应性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产品要求的耐蚀耐磨不锈钢及其生 产工艺。现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普通不锈钢边角料,铬铁、镍板、钼铁、硅铁、锰铁,它还包括铜板,其元 素的化学成份含量百分比是C为0.2至0.3,Si、l至2,Mn、l至2,Cr、M至30,Ni、14至 20,Mo,2 至 3,CU,2 至 3,Ti、0. 3 至 0. 8,S 彡 0. 03,P 彡 0. 035。其化学成从含量百分比的最佳值是C为0.24,Si、1.86,Mn、1.65,Cr,26. 45, Ni、 19. 24,Mo,2. 83,CU,2. 92,Ti、0. 65,S、0. 026,Ρ、0· 031。本专利技术的材料配比是,不锈钢边角料占60至70%,铬铁15至20%,镍板10至 15 %,钼铁、钛铁、铜板、硅铁、锰铁5-10%。本专利技术还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铬铁含络50至60%,镍板含镍99%、钼铁含钼50 至55 %、钛铁含钛20至30 %,铜板含铜95至98 %、硅铁含硅75 %、锰铁含锰75 %。本专利技术又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占5至10%的钼铁、钛铁、铜板、硅铁、锰铁的比例 为钼铁2至3%、铜板2至3%、硅铁、锰铁各1至1.5%、钛铁0.5%。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程序是,经混合、冶炼、铸造、热处理、机械加工而成,其特征在 于,冶炼时,其浇注温度为1530至1580°C,热处理扩散退火温度1100至1150°C,4至6小 时,固溶处理温度1050至1150°C,2小时,时效处理为560°C。优点和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增加了合金材料类别,调整了各种材料元素的比例成分,增加了碳化 合物,含镍量较高,达到既能耐强酸腐蚀又耐磨、耐高温、耐冲刷、机械性能高。附表经混合、冶炼、铸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其冶炼时炼化期以最大功率送电,炉料炼 化70-80%时,进行推料及钢液搅拌,精炼时进行三次以上脱氧,出钢温度为1600-1650°C, 烧注温度为1530至1580°C,热处理扩散退火温度1100至1150°C,4至6小时,炉冷至500°C 以下出炉空冷,固溶处理温度是1050至1150°C,2小时,水冷或空冷,时效处理为560°C,8 小时空冷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耐磨耐蚀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它的元素化学成份含量百分比分别是C为0. 2至 0. 3,Si 为 1 至 2,Mn 为 1 至 2,Cr 为 24 至 30,Ni 为 14 至 20,Mo 为 2 至 3,CU 为 2 至 3,Ti 为0. 3至0. 8,S为0至0. 03,P为0至0. 035,Fe为余量。2.一种生产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耐蚀不锈钢的生产工艺,它包括混合、冶炼、铸造、 热处理、机械加工,其特征在于,冶炼时炼化期以最大功率送电,炉料炼化70-80%时进行 推料及钢液搅拌,精炼时进行三次以上脱氧,出钢温度为1600-1650°C,浇注温度为1530至 15800C,热处理扩散退火温度为1100至1150°C,4至6小时,炉冷至500°C以下出炉空冷,固 溶处理温度是1050至1150°C,2小时;水冷或空冷,时效处理为560°C,8小时空冷。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
,特别涉及不锈钢
本专利技术元素化学成份含量百分比分别是,C为0.2至0.3,Si为1至2,Mn为1至2,Cr为24至30,Ni为14至20,Mo为2至3,Cu为2至3,Ti为0.3至0.8,S为0至0.03,P为0至0.035,Fe为余量,经混合、冶炼、铸造、热处理、机械加工而成。本专利技术既能耐磨又能耐强酸腐蚀、耐高温、耐冲刷,广泛适用于化工、石油、冶金、电力等领域,且降低成本。文档编号C22C33/04GK102041453SQ200910044600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2日专利技术者陈海军 申请人:湖南海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磨耐蚀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它的元素化学成份含量百分比分别是C为0.2至0.3,Si为1至2,Mn为1至2,Cr为24至30,Ni为14至20,Mo为2至3,CU为2至3,Ti为0.3至0.8,S为0至0.03,P为0至0.035,Fe为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海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