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力盒装置。属于建筑施工中用的调整装置。该反力盒装置包括:后座板、两个翼板、两个加劲板、焊接舌头板和竖向限位扣;所述两个翼板相对设置,两个翼板的一侧均固定设置在后座板上,两个翼板的另一侧均设置加劲板,两个加劲板下端与设置的焊接舌头板连接,焊接舌头板的一侧边同时与两个翼板固定连接;一个翼板的下面设有竖向限位扣。该反力盒装置结构简单,与千斤顶配合可以方便的进行钢结构施工中的柱距调整,使测量校正工作量大大降低,相比传统的缆风绳加单纯的导链调节方法,技术优势经济效益相当明显。(*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中用的调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施工中 调节钢柱之间距离的反力盒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钢结构施工中,因安装过程中钢结构构件不会一次安装到位, 因此常要调整两个钢柱之间距离等, 一种是钢柱开间之间距离偏大需要调 整,另一种是钢柱开间之间距离偏小需要调整,当钢柱与钢柱之间开间距离 偏大时,用导^T连向内侧对4i,偏小时用导《连向外侧对4立或者用千斤顶顶开, 但在某些情况下,现场并不具备条件拉设导链时,钢柱的柱距将无法调整, 即便是可以拉设导链的情况下,拉设导链也极不方便。如图1所示,以现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中钢外框的施工为例,核心筒领先外框钢结构约4-6层,核心筒采用爬模工艺进行施工,钢 梁与核心筒混凝土通过预埋铁件进行铰接,当钢结构吊装完成,并形成整体 框架后,即需对整体钢外框进行钢柱垂直度及轴线偏差调整,为了确保钢柱 焊接前各钢柱顶垂直度及轴线偏差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在钢柱吊装前,挂设 缆风绳于柱顶处,等钢柱吊装后即可拉设缆风绳,确保钢柱临时连接稳定 性,待外框形成相对稳定结构刚度单元后,利用螺栓连接时螺栓及螺栓孔之 间的可调节间隙,借助柱侧拉设的导链进行钢柱垂直度轴线偏差校正,直至 达到规范要求。在上述施工中,在强轴方向调整时,可沿柱侧对称调节导链,对弱轴方向(内外筒方向),当钢柱向外倾斜时,即可向内拉导链,而当钢柱向里倾斜时,即可通过千斤顶顶升作用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方式存在下述缺点(1) 拉设导链太多,影响现场作业面交叉施工环境,例如焊接作业时压型钢 板铺设时及安全网拉设时均会遭遇缆风绳障碍,干扰太大;(2) 校正工作时劳动力投入太大,吊装前需预先挂设缆风绳于柱顶连接耳 板,柱吊装到位后,需额外花费人工挂设导链,焊接完后需及时拆除;(3) 利用缆风校正完毕后,因为对其它工序造成干扰,容易被其它工序施 工人员误松掉导致柱栓前或焊前垂直度和轴线偏差超差,直至焊接后发生无 法挽回质量事故,质量隐患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力盒 装置,可以在拉设较少导链的情况下,方便的对钢结构施工中的钢结构的钢 柱间的距离进^f亍调整。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反力盒装置,包括后座板、两个翼4反、两个加劲板、焊接舌头板和竖向限位扣;所述两个 翼板相对设置,两个翼板的一侧均固定设置在后座板上,两个翼板的另一侧 均设置加劲板,两个加劲板下端与设置的焊接舌头板连接,焊接舌头板的一 侧边同时与两个翼板固定连接; 一个翼板的下面设有竖向限位扣。所述两个翼板相对平行设置,两个翼板之间形成容置千斤顶的空间。所述加劲板为呈三角形的平板结构。所述竖向限位扣为"L"型折板,其上端与一个翼板底边固定连接。 所述竖向限位扣设置在相邻后座板一端的翼板下端。 由上述本技术实施例^是供的4支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 通过将两个翼^l相对i殳置,并将两个翼^l的一侧i殳置在后座4反上,并在两个翼板的另一侧设置加劲板,通过加加劲板固定设置焊接舌头板,并在一个翼 板的下面设置竖向限位扣,形成一个两翼板间可容置千斤顶的反力盒装置。调整,使测量校正工作量大大降低,相比传统的缆风绳加单纯的导链调节方 法,,技术优势经济效益相当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钢结构施工中钢柱间调整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力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力盒装置的应用示例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力盒装置调整钢柱间距离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力盒装置,用在钢结构施工中,调节柱开 间尺寸,该反力盒装置具体包括后座板、两个翼板、两个加劲板、焊接舌 头板和竖向限位扣;所述两个翼板相对设置,两个翼板的一侧均固定设置在 后座板上,两个翼板的另一侧均设置加劲板,两个加劲板下端与设置的焊接 舌头板连接,焊接舌头板的一侧边同时与两个翼板固定连接; 一个翼板的下 面设有竖向限位扣。该反力盒装置结构简单,与千斤顶配合可以方便的进行 钢结构施工中的柱距调整,使测量校正工作量大大降低,相比传统的缆风绳 加单纯的导链调节方法,技术优势经济效益相当明显。为便于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 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力盒装置,用在钢结构施工中,与千斤顶配合,适用于柱与柱,柱与核心筒剪力墙之间开间尺寸大小调整,借以控制柱顶垂直度和轴线偏差达到设计要求,如图2所示,该反力盒装置具体包括后座板l、两个翼板2、 21、两个加劲板5、 51、焊4妄舌头板4和竖向限位 扣3;其中,所述的两个翼^反2、 21相对:没置,两个翼+反2、 21的一侧均固定i殳 置在后座板l上,两个翼板2、 21的另一侧均设置加劲板5、 51,加劲^反5、 51 为呈三角形的平板结构,两个加劲板5、 51下端与设置的焊接舌头板4连接, 焊接舌头板4的一侧边同时与两个翼板2、 21固定连接; 一个翼板21的下面设 有竖向限位扣3,竖向限位扣3设置在相邻后座板1一端的翼板21下端,即设置 在整个反力盒装置的后端,竖向限位扣3为"L"型折板结构,其上端与所连 接的翼板21的底边固定连接,"L"型竖向限位扣的下端指向另一侧翼板2, 这种结构的竖向限位扣2可以在反力盒装置使用时,使反力盒装置尾部扣紧调 整的钢下翼缘,达到抵抗由于反力盒装置工作时尾部造成的起翘。实际中,上述反力盒装置中的两个翼板可以是相对平行设置,在两个翼 板之间形成容置千斤顶的空间,上述的反力盒装置在钢结构施工中,与千斤顶配合可以方便的调整两个 钢柱之间的距离或钢柱与核心筒剪力墙之间开间尺寸的大小,在利用该反力 盒装置调整时,对钢结构施工中的整个外框钢结构每节柱只需拉设8个缆风即 可,即每面沿强轴方向对称拉设二个导链即可,其余部位柱开间尺寸调节时 均无须拉设太多导链,全部可以通过该反力盒装置进行调整。下面结合图3、 4的具体应用示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力盒装置进行具体说明。参照图3,在钢结构施工中,当钢柱通过钢梁与核心筒连接时,经测量, 若钢柱向外倾斜,在省却向内拉设导链的情况下,即可采用本技术实施 例中的反力盒装置S1快速收小柱与核心筒距离,从面达到校正钢柱垂直度和 轴线偏差的目的。操作时,先将反力盒装置的焊接舌头板与核心筒的预埋板点焊,点焊前保 持竖向限位扣扣紧钢梁面上翼缘(以防反力盒装置工作时舌头板处偏心受力而致尾部起翘),点焊时,根据钢柱偏移量及反力盒装置需受力大小把握点焊 量,为方便拆卸,在确保受力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点焊工作量。摆放千斤顶在反力盒装置的两侧翼板内,在钢梁面焊接临时助动钢板,调 节千斤顶,通过核心筒^^焊接舌头板~~^加劲^^~^翼缘拓^~^后座板~~ 千 斤顶^H各时助动钢板~ 4岡梁^ 钢柱(向核心筒移动)传力体系,将钢柱 与核心筒之间距离缩小,从而确保钢柱轴线与垂直度偏差符合规范要求。如图4所示,在钢结构施工中,利用反力盒装置与千斤顶配合可以方便的钢 柱与钢柱之间的距离,当钢柱与钢柱通过钢梁连接时,由于钢梁螺栓孔距误 差、连接板制作误差、柱牛腿制作误差等影响, 一定程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力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座板、两个翼板、两个加劲板、焊接舌头板和竖向限位扣;所述两个翼板相对设置,两个翼板的一侧均固定设置在后座板上,两个翼板的另一侧均设置加劲板,两个加劲板下端与设置的焊接舌头板连接,焊接舌头板的一侧边 同时与两个翼板固定连接;一个翼板的下面设有竖向限位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戴立先,周发榜,刘家华,陆建新,陈韬,高勇刚,罗琴丽,赵中原,谭神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