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锭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1676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锭脱模装置,包括锭模承载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顶撑凸起,所述顶撑凸起外形适宜于穿越锭模模底上升孔并具有一在基座承载锭模时可触及铸锭底部的高度,以形成一向上的顶撑力;所述基座还连接一震动电机。通过顶撑和震动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剥离铸锭和锭模的粘接,并达到安全、快捷、不损坏锭模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领域,具体地,本技术涉及冶炼行业中一种用来分离金属铸锭及其成型锭模的装置。
技术介绍
冶炼行业中通常会将液态的金属溶液通过注入锭模后的冷却成型,然后分离形成 锭坯,方便进行后续的储存、加工、运输,例如铝锭、钢锭的生产。 以钢锭为例,模铸钢生产所用的锭模,为方便其钢锭的脱模,原则上都是采用倒V 形或正V形来制作的。用倒V形锭模浇铸的钢锭,由于钢锭在冷却结晶过程中的冷却比与 锭模不一致和上小下大的形状,使其在钢锭与锭模之间自然会形成一定的气隙,钢锭脱模 时只要用钳吊先将锭模向上脱出就可以直接对钢锭作进一步的处理。 但用正V形锭模浇铸的钢锭,由于其上大下小的形状,结晶后的钢锭在重力作用 下与锭模的之间接触较紧密,钢锭脱模时必须用钳吊先将钢锭从上拔出,然后再对锭模进 行处理。另外,倒V形锭模所浇铸的钢锭发生粘模锭的机会较少,一旦出现只需通过钳吊 中间的顶杆将钢锭向下顶出即可。而正V形锭模所浇铸的钢锭发生粘模锭的机率就相对较 高,其粘模锭处理时基本都是先用钳吊将粘模锭连锭带模一起翻倒,再用钳吊从锭模的下 半部将其提起使其成倒V形,并通过钢锭的自身重量将其倒出。 此时,由于其上大下小的锭模形状,粘模锭靠自身重量无法倒出的状况经常发生 (又由于正V形锭模基本都是封底模,底部只有一个小的上升孔,钳吊的顶杆对其也不起作 用)。遇到这种状况时一般都是通过钳吊将已成倒V形的粘模锭提起连锭带模一起向处理 场上的大锭模或大钢锭等进行撞击,通过震动来将钢锭震落,当这样还无法处理出钢锭时, 就只能采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将锭模破碎后再取出钢锭。因此,现有技术对正V形锭模的粘 模锭存在处理难度大(特别是大型的锭模)、安全隐患大、锭模损耗高等不合理问题。 对于厚板向模铸钢的生产,为改善其产品质量,正在逐步向大的(20吨以上)正V 形锭型上发展和演变,但是该锭型在脱模时必须先将钢锭向上拔出(俗称顺拔钢锭),如遇 到中、后期锭模(内部模壁龟裂较严重)和高温浇铸的钢锭而出现粘模锭时,只能进行倒锭 处理(俗称倒拔钢锭),用这方式处理大型的粘模锭,既不安全,还易损坏钢锭模,同时处理 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正V形锭模的脱模装置,在脱模中遇到粘模锭时使用该装置可以实现在保持锭模基本完好的情况下不经过倒模处理直接将粘模锭脱出锭模,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 —种铸锭脱模装置,包括锭模承载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顶撑凸起,所述顶撑凸起外形适宜于穿越锭模模底上升孔并具有一在基座承载锭模时可触及铸锭底部的高度,以形成一向上的顶撑力;所述基座还连接一震动电机。通过顶撑和震动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剥离铸锭和锭模的粘接,并达到安全、快捷、不损坏锭模的目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上部具有一方形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为 斜面,所述凹槽开口大小与锭模底部轮廓大小相适应,所述凹槽的中心位形成所述顶撑凸 起。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锭模可以合理得置放在凹槽内,斜面凹槽可以起导向槽的作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上部开口大于所述锭模底部轮廓, 所述凹槽的下部开口不大于所述锭模底部轮廓。该技术特征更容易使锭模置放在槽内并且 方便顶撑凸起顶入上升孔内。 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顶撑凸起为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与基座平面相垂直。并且所述顶撑凸起可以为圆柱形,当圆柱外径约为上升孔内径的三分之二时,不仅能保持柱状凸起的硬度和强度,同时也可以方便将柱状凸起顶入上升孔内。 也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震动电机内装有震动偏心轮。 并且,所述凹槽槽沿与置放于凹槽内的锭模的下吊耳相邻接。而邻接处的槽沿可以设计成内高外低的斜面结构。这样在震动状态下可以适当保证锭模的稳定,并且其内高外低的斜面结构也有利于振幅的保持。 同时,所述顶撑凸起穿越所述上升孔的长度要大于所述上升孔的孔深。 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粘模锭处理装置,可有效将粘模锭与锭模分离,确保了产品质量;避免了由于钢锭粘模而必须破模取锭的做法,提高了锭模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减少了特大正V型锭模粘锭时采用一般处理方法的安全风险。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粘模锭处理装置,具有制作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对锭模损耗小的特点,另外,本技术的装置同时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安全性能,改善了生产环境,也适用于类似铝锭等其它金属铸锭的应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一详细说明. 图la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lb为图la的俯视图; 图2为铸锭脱模装置与锭模的作用关系图; 图3为采用该装置的顺拔钢锭示意图。 图中 01——钢锭顶杆 02——大功率震动电机 03——震动偏心轮 04a、04b——钢锭模下吊耳 05——钢锭模底孔/上升孔 06——锭模 07a、07b——钢锭模上吊耳 08——钢锭 09——空隙 10——导向槽斜面边沿 11——导向槽斜面 12——导向槽底座 13——夹钳 14——行车具体实施方式以20吨模铸钢为例,如图la、图lb和图2所示,根据正V形锭模06外壳上大下小和其封底模模底平面中心有钢锭模底孔(上升孔)05的原理,制作一块(用铁水浇铸)比 铸模模底面积稍大( 一般在2000mm*2500mm左右)、厚度400mm以上、中心设一个直径与模 底上升孔相等的圆柱形钢锭顶杆Ol的粘模锭处理平台(此平台为顶力脱模装置的基体)。 在该平台中心位所安装的一根顶杆01的直径是该钢锭模底孔05的约2/3粗、高 出平台300mm左右(其周围可用钉屑等固定,使顶杆01保持垂直与平台)。 将平台的两边做成斜面的导向槽,该导向槽具有一导向槽底座12,导向槽槽壁为 导向槽斜面ll,导向槽斜面边沿10内高外低,整个导向槽结构主要起到定位的作用,避免 夜间作业,作业人员仅凭肉眼很难将顶杆01对准锭模底部的上升孔05。 在平台上安装大功率震动电机02,电机内装有震动偏心轮03,钢锭脱模时通过钳 吊将粘模锭的底部上升孔05对准平台上的顶杆01放下,通过锭模自重(如顶杆Ol向上的 顶力不够再加上钳吊的钳体压力),以及大功率震动电机02的震动,将钢锭08与锭模06内 壁分离,然后再通过顺拔钢锭将钢锭顺利脱出。 如图3所示,当发生钢锭粘模时,借助于钢锭模上吊耳07a和07b将正V型锭模 06 (连钢锭08)放在该钢锭脱模的顶力装置上,装置上的顶杆01通过锭模下部的上升孔05 接触到内部的钢锭08,钢锭模下吊耳04a和04b搭放在导向槽斜面边沿10上,钢锭08和锭 模06利用自身重力在顶杆01的支撑下以及大功率震动电机02的震动下摆脱和锭模之间 的粘结而被脱出,产生顶起后钢锭08和锭模06间的空隙09,脱出后,用行车14所设的夹钳 13夹住钢锭08的头部从而将钢锭顺利拔出。 在设计时可以根据铸锭大小合理确定凹槽大小高度,选用合适功率的震动电机。 本技术所提供的粘模锭处理装置具有制作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对锭模损耗 小的特点。其效果表现为 可有效将粘模锭与锭模分离,确保了产品质量;避免了由于钢锭粘模而必须破模 取锭的做法,提高了锭模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减少了特大正V型锭模粘锭时采用一 般处理方法的安全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锭脱模装置,包括锭模承载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顶撑凸起,所述顶撑凸起外形适宜于穿越锭模模底上升孔并具有一在基座承载锭模时可触及铸锭底部的高度;所述基座还连接一震动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南跃孔利明刘卯汪宁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