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首钢总公司专利>正文

一种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1628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属于钢铁工业炼铁高炉热风管道技术领域。包括高温管道,冷风管道、环道和冷风喷口及扰流砖等部分。冷风管道与高温管道内一环道相连,环道末端布置10~30个喷口,喷口中心线与高温管道相切,高温管道内安装扰流砖。该结构可快速将1200~1300℃的高温风迅速降温,稳定高炉使用风温,满足高炉定风温要求,其最大降温幅度为100~150℃。(*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钢铁工业炼铁高炉热风管道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风温 调节混风结构,在高温风掺部分冷风的情况下使用。
技术介绍
随着炼铁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高炉向高效、高风温和长寿等方向发展。高炉系 统由高炉本体、热风炉及其送风管道系统等设备构成,热风炉提供的风温一般高于高 炉使用风温,混风结构是送风管道系统用于调节和稳定高炉使用热风温度的装置。目前,送风管道上的混风结构有很多不同的布置方式,有通过三通形式简单混合 的,也有设置混风炉形式混合的,有热风通入冷风管道混合,也有冷风通入热风管道 混合的。随着高炉使用风温的提高,热风炉提供的风温越来越高,送风管道的风温要 求越来越高。由于热风超温和冷热不均,导致管道烧红、开裂等问题,同时送风管道 的混风系统由于其结构的限制和积冷积热的影响,导致混风管道周边开裂和烧红,无 法满足高风温管道混合调节风温的需要。原有送风管道采用混风阀调节的混风系统,采用三通或环管四个冷风口混合方 式,尽管结构设计简单,但在使用过程经常发现热风串入冷风管道,导致冷风管道的 烧红和开裂,混合后风温在较长的送风管道中分布不均匀,导致高炉风口前的风温不 均,无法满足高炉使用稳定和均匀风温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采用冷风旋流和扰流技 术,不仅有效缓解热风串冷风管道的问题,同时能实现高温风快速降温,尽快达到均 匀风温,减少管道出现局部高温烧红、开裂等问题。克服目前高炉热风管道风温调节 存在的缺陷,改进冷热风混合结构,使高温风短时间内实现均匀降温,冷热风尽快达 到混合均匀,减少管道局部高温烧红及开裂,满足高炉使用定风温操作的要求,延长 高温管道使用寿命。本技术包括高温管道,冷风管道、环道和冷风喷口及扰流砖等部分。冷风管 道与高温管道内一环道相连,环道末端布置10 30个喷口,喷口中心线与高温管道相 切,高温管道内安装扰流砖。该结构可快速将1200 1300'C的高温风迅速降温,稳定 高炉使用风温,满足高炉定风温要求,其最大降温幅度为100 150°C。本技术所述的冷风管道与高温管道垂直或平行布置,冷风管道直径为高温管 道直径的0. 3 0. 6 >(音。本技术所述的冷风管道与喷口通道分别与环道前端和末端相接,且环道内冷 风流向与高温风流向 一致。本技术所述的高温管道壁内布置的冷风喷口形状可以圆形或方形,喷口中心 线与高温管道垂直切面的夹角为30 60°,喷口中心线形成的切圆直径为高温管道直径 的0.2 0. 6倍。本技术所述的高温管道内安装的扰流砖为2 4排,交错布置,每排为2 6块。本技术所述的扰流砖形状为长方形或T形,扰流砖中心线与垂直切圆中心线 交角为20 45°,扰流砖与高温管道中心线交角为60 90°。本技术的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在热风管道上安装使用,具有的优点如下-1快速降温。其降温时间与常规三通混合方式比较,时间大大縮短。 2混风均匀。通过旋流和扰流后风温均匀性进一步提高。3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需安装多余设备,利用现有的高炉热风管道安装导流 板和开设环道和喷口即可。4混风精度高。控制关小混风管道前的阀门开度的1%,可降低风温1 1.5'C。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示意图。其中,冷风管道入口 1、冷风管道2、冷风喷口3、高温管道4、环道5、冷风喷口通道6、高温管壁7、扰流砖8、混风管道出口9和扰流砖10。图2为本技术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B — B剖面示意图。其中,切圆ll。 图4为本技术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C一C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D — D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系统实施示意图。其中,冷风管道12、热风炉13、风机14、热风管道15、高温阀16、冷风阀17、混风管道18、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19、高炉20。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在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 构19内部,如图1所示,冷风经冷风管道入口 1、冷风管道2、环道5、冷风喷口通道 6和冷风喷口 3以切圆11相切旋流进入高温管道4,与高温管道4内的高温风进行混 合,混合热风经扰流砖IO、扰流砖8从混风管道出口 9流出。系统实施如图6所示, 由风机14进入的冷风75 90%的比例进入送风期的热风炉13加热后从变为高温风, 从热风管道15出口,经高温阀16进入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19, 10 25%比例冷风 经冷风管道12和冷风阀17进入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19,经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 19的混合热风,经混风管道18送往高炉20,供其使用特定要求风温。权利要求1、一种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包括高温管道,冷风管道、环道和冷风喷口及扰流砖;其特征在于,冷风管道与高温管道内一环道相连,环道末端布置10~30个喷口,喷口中心线与高温管道相切,高温管道内安装扰流砖。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冷风管道与高温管道垂直或平行布置,冷风管道直径为高温管道直径 的0.3 0. 6倍。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冷风管道与喷口通道分别与环道前端和末端相接,且环道内冷风流向 与高温风流向一致。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高温管道壁内布置的冷风喷口形状为圆形或方形,喷口中心线与高温 管道垂直切面的夹角为30 60°,喷口中心线形成的切圆直径为高温 管道直径的O. 2 0.6倍。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高温管道内安装的扰流砖为2 4排,交错布置,每排为2 6块。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扰流砖形状为长方形或T形,扰流砖中心线与垂直切圆中心线交角为 20 45、扰流砖与高温管道中心线交角为60 90Q。专利摘要一种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属于钢铁工业炼铁高炉热风管道
包括高温管道,冷风管道、环道和冷风喷口及扰流砖等部分。冷风管道与高温管道内一环道相连,环道末端布置10~30个喷口,喷口中心线与高温管道相切,高温管道内安装扰流砖。该结构可快速将1200~1300℃的高温风迅速降温,稳定高炉使用风温,满足高炉定风温要求,其最大降温幅度为100~150℃。文档编号C21B9/10GK201386111SQ20092010554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4日专利技术者胡雄光, 蔡景春, 郑敬先, 陈冠军 申请人:首钢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风温调节混风结构,包括高温管道,冷风管道、环道和冷风喷口及扰流砖;其特征在于,冷风管道与高温管道内一环道相连,环道末端布置10~30个喷口,喷口中心线与高温管道相切,高温管道内安装扰流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军胡雄光蔡景春郑敬先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