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直接连接的混水直连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力站(W)、一级管网供水管(8)、一级管网回水管(9)、水水喷射泵(1)、安全阀(5)、电动调节阀(6)、关断闸阀(7)、板式换热器(2)、一级管网回水升压泵(3)、二级管网循环水泵(4)、二级管网供水管(10)和二级管网回水管(11),所述热力站为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的换热系统布置场所。优点是:通过水水喷射器将一级管网、二级管网采用混水直连系统形式连接,不需要单独在热力站设置水处理及补水等一整套设备、设施和附件装置,直接利用热源的统一水处理和补水,节省热力站的用地面积、减小设备及工程投资、简化站内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将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直接连接的混水直连供热系统,是将一级管网和二级管网通过水水喷射泵直接连接供热的系统,改变了现有的一级管网和二级管网通过板式换热器间接连接供热的方式。
技术介绍
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是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需求。随着城镇大型集中供热的推广,采用“热源一热力站一用户”间接供热方式的二级管网系统得到普及;由于一级管网与二级管网之间的压力、温度相差较大,热源与热用户采用间接连接方式,中间设置板式换热器(或管壳式换热器等)间接换热,两系统各自循环运行;一级、二级管网间接换热系统需要建中间换热站,内部配套设置板式换热站、二级管网循环泵、二级管网软化水处理装置、软化水箱和补水泵等运行设备,以及辅助的阀门、电气和控制装置等。存在的问题是:热力站内系统复杂、工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站内一级管网存在节流损失、浪费能源,间接换热存在换热温度端差、提高了热源的无效火用损、同时也不利于低温余热热源的有效利用。水水喷射泵基本原理是利用流体来传递能量和质量的真空获得装置,其在化工、医药行业应用广泛;水水喷射泵通过流体势能与动能的转化,使高压流体与引射的低压流体混合,达到消耗高压、提高低压、得到压力均衡的混合流体,上述性能为引入水水喷射泵设备实现一级管网、二级管网混水直连供热系统提供了基础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直接连接的混水直连供热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直接连接的混水直连供热系统,包括热力站、一级管网供水管(8)、一级管网回水管(9)、水水喷射泵(1)、安全阀(5)、电动调节阀(6)、关断闸阀(7)、板式换热器(2)、一级管网回水升压泵(3)、二级管网循环水泵(4)、二级管网供水管(10)和二级管网回水管(11),所述热力站为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的换热系统布置场所,所述的水水喷射泵(I)的高压进水口与一级管网供水管(8)连通,该水水喷射泵(I)的低压水进口与一级管网回水管(9)和二级管网回水管(11)连通,水水喷射泵(I)的混合水出口与二级管网供水管(10)和二级管网回水管(11)连通,所述的板式换热器(2)的一级管网侧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一级管网供水管(8)和一级管网回水管(9)相通,二级管网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二级管网供水管(10)和二级管网回水管(11)相通;其中,在与水水喷射泵(I)的低压水进口处和高压进水口处安装有电动调节阀(6);板式换热器(2)的一级管网侧的进水口处和二级管网侧的出水口处安装有电动调节阀(6),在水水喷射器混合水出口处安装安全阀(5);—级管网回水管(9)上安装一级管网回水升压泵(3),二级管网供水管(10)上安装二级管网循环水泵(4);所述的一级管网回水管(9)、二级管网供水管(10)、二级管网回水管(11)上安装有关断闸阀(7)。所述的水水喷射泵包括依次连通的接受室(12)、混合段(13)和扩散段(14),渐缩段(15)位于接受室(12)的内部,并与接受室(12)同轴设置,该渐缩段(15)的扩口端为高压水进口( 16),扩散段(14)的扩口端为混合水出口( 17),在所述接受室(12)的侧部设置有低压水进口(18)。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水水喷射器将一级管网、二级管网采用混水直连系统形式连接,不需要单独在热力站设置水处理及补水等一整套设备、设施和附件装置,直接利用热源的统一水处理和补水,节省热力站的用地面积、减小设备及工程投资、简化站内管理。混水直连系统替代间接换热系统,消除了换热温度端差,一级管网回水温度大大下降,提高了热源的热效率,同时也为利用各种低温余热热源提供了前提条件。混水直连系统使一级管网侧的供/回水温差拉大,减小了一级管网的循环流量,管道阻力下降,一级管网循环水泵的运行费用降低,电耗和水耗都相应减少。混水直连系统利用水水喷射泵回收一级管网的余压,驱动混合后的二级管网供水,减小二级管网循环水泵扬程和功率,达到运行节會K。【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工作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工作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种工作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水水喷射泵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涉及一种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直接连接的混水直连供热系统,包括热力站W、一级管网供水管8、一级管网回水管9、水水喷射泵1、安全阀5、电动调节阀6、关断闸阀7、板式换热器2、一级管网回水升压泵3、二级管网循环水泵4、二级管网供水管10和二级管网回水管11,所述热力站W为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的换热系统布置场所,所述的水水喷射泵I的高压进水口与一级管网供水管8连通,该水水喷射泵I的低压水进口与一级管网回水管9和二级管网回水管11连通,水水喷射泵I的混合水出口与二级管网供水管10和二级管网回水管11连通,所述的板式换热器2的一级管网侧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一级管网供水管8和一级管网回水管9相通,二级管网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二级管网供水管10和二级管网回水管11相通;其中,在与水水喷射泵I的低压水进口处和高压进水口处安装有电动调节阀6 ;板式换热器2的一级管网侧的进水口处和二级管网侧的出水口处安装有电动调节阀6,在水水喷射器混合水出口处安装安全阀5;—级管网回水管9上安装一级管网回水升压泵3,二级管网供水管10上安装二级管网循环水泵4 ;所述的一级管网回水管9、二级管网供水管10、二级管网回水管11上安装有关断闸阀7。以下各个工作方式的区别,则根据控制关断闸阀7和电动调节阀6的开闭状态不同所导致的。参见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针对的是板式换热器备用、水水喷射泵作为主加热器时,所述的板式换热器2作为备用、不运行,详见图1中关断闸阀7和电动调节阀6的开闭状态,表示阀门关闭的即关断闸阀7和电动调节阀6处于闭合状态,其余的则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的水水喷射泵I作为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的热量和流量交换设备,其工作原理是:来自热源的120°C高压水经一级管网供水管8、进入水水喷射泵1、与来自二级管网回水管11的一部分50°C采暖低压回水、通过水水喷射泵I的能量转化混合、得到温度和压力均衡的75°C混合水、进入二级管网供水管10、并经二级管网循环泵4升压后、送至采暖用户,二级管网回水管11的另一部分50°C采暖低压回水经一级管网回水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直接连接的混水直连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力站、一级管网供水管(8)、一级管网回水管(9)、水水喷射泵(1)、安全阀(5)、电动调节阀(6)、关断闸阀(7)、板式换热器(2)、一级管网回水升压泵(3)、二级管网循环水泵(4)、二级管网供水管(10)和二级管网回水管(11),所述热力站为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的换热系统布置场所,所述的水水喷射泵(1)的高压进水口与一级管网供水管(8)连通,该水水喷射泵(1)的低压水进口与一级管网回水管(9)和二级管网回水管(11)连通,水水喷射泵(1)的混合水出口与二级管网供水管(10)和二级管网回水管(11)连通,所述的板式换热器(2)的一级管网侧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一级管网供水管(8)和一级管网回水管(9)相通,二级管网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二级管网供水管(10)和二级管网回水管(11)相通;其中,在与水水喷射泵(1)的低压水进口处和高压进水口处安装有电动调节阀(6);板式换热器(2)的一级管网侧的进水口处和二级管网侧的出水口处安装有电动调节阀(6),在水水喷射器混合水出口处安装安全阀(5);一级管网回水管(9)上安装一级管网回水升压泵(3),二级管网供水管(10)上安装二级管网循环水泵(4);所述的一级管网回水管(9)、二级管网供水管(10)、二级管网回水管(11)上安装有关断闸阀(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枚军,李红,王浩,杜震宇,史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智博热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