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公路跨线桥梁中墩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13738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公路跨线桥梁中墩的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桥梁中墩前后端用作防撞的岛头,岛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证明,所述岛头的防撞等级可达到A级,对于桥梁中墩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通过研究及实际应用证明,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混凝土防护设施可以将车辆撞击桥梁中墩的危险系数降低。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简单易行的优点,能够对桥梁中墩起有效的防护作用,也同时提高了下穿路段的行车安全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公路跨线桥梁中墩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上跨线桥梁中墩立于公路中间和两侧,极易造成车辆撞击桥梁中墩的事故,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也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性。因此,有关跨线桥梁中墩的安全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对于公路跨线桥梁中墩的防护,在现有技术并没有一个较好的方法,仅仅是对桥梁中墩进行简单处理。 一般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在中墩上漆划立面标记,提醒驾驶者注意;还有一种方法是在跨线桥梁中墩前后的位置上摆放一些消能装置,如消能桶,以减小碰撞时产生的能量,减小损失。 但是,由于上跨线桥梁中墩暴露在下穿公路上,缺少专门的防护设施,当路段视线较差或交通量较大时,极易造成车辆与中墩的碰撞事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桥梁的使用安全也存在着较大的隐患。因此需要一种防护装置,能够起到对驾驶员、车辆、桥梁较好的保护作用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公路跨线桥梁中墩的防护装置,具有设计简单易行的优点,能够对桥梁中墩起有效的防护作用,也同时提高了下穿路段的行车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公路跨线桥梁中墩的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桥梁中墩前后端用作防撞的岛头,岛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证明,所述岛头的防撞等级可达到A级,对于桥梁中墩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通过研究及实际应用证明,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混凝土防护设施可以将车辆撞击桥梁中墩的危险系数降低。 所述的用于公路跨线桥梁中墩的防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前后端岛头之间的侧墙,侧墙中设有泄水孔、内边缘设有导水槽。由于岛头、侧墙及路面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防护结构,只有其顶面是敞开的,所以在雨雪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形成积水现象,因此在每两个桥墩间的侧墙中设置泄水孔,可以将防护结构内的积水及时排除,减小对桥墩和防护结构的使用影响。 为了保证驾驶者的行驶安全,所述岛头前端设有防撞的消能设施。即使有车辆不慎与岛头相撞,也可以很好的吸收碰撞能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驾驶者的伤害。 为在视线较差时能更好的引道车辆的运行,以保障车辆安全,所述桥梁中墩的中央渠划线处设有可伏倒的分道体。 为在视线较差时能更好的引道车辆的运行,以保障车辆安全,所述岛头上设有指示标志,所述岛头的迎车方向处漆划有立面标记,立面标记及指示标记用于引导车辆运行。 为在视线较差时能更好的引道车辆的运行,以保障车辆安全,所述防撞的消能设施的迎车方向处漆划有立面标记,立面标记用于引导车辆运行。 所述防撞的消能设施为消能桶。 所述岛头包括露出地表的端头和埋入地下的底座,端头的前端向外凸出、端头顶部设有圆倒角整体呈船型。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设置在桥梁中墩前后两端的钢筋混凝土制的岛头,能够很好的起到保护桥梁中墩的作用,减小车辆与中墩碰撞后中墩的损毁程度,因此也可以避免由于中墩损毁所带来的维修费用; 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侧墙中设置泄水孔,可以将防护结构内的积水及时排除,减小对桥墩和防护结构的使用影响; 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在防撞岛头前端采用设置防撞消能设施,能够保证驾驶者的行驶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驾驶者的伤害; 4.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在岛头、防撞消能设施的迎车方向应漆划立面标记,及设置可伏倒的分道体,在视线较差时能更好的引道车辆的运行,保障了车辆安全。 因此本技术具有设计简单易行的优点,能够对桥梁中墩起有效的防护作用,也同时提高了下穿路段的行车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岛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技术所述防护装置实施例1的平面布置图; 图2b是图2a的立面图; 图3a是本技术所述防护装置实施例2的平面布置图; 图3b是图3a的立面图; 图4a是本技术所述防护装置实施例3的平面布置图; 图4b是图4a的立面图。 图中1岛头、2指示标志、3分道体、4侧墙、5立面标线、6上游混凝土护栏、7下游混凝土护栏、8消能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2a-2b所示,本技术在双车道跨桥桥墩上的应用,所述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桥梁中墩前后端的岛头1、设置在两个岛头1之间的侧墙4、及设置在所述桥梁中墩的中央渠划线处的可伏倒的橡胶分道体3。所述的指示标志2、岛头1及侧墙4的迎车面处漆划有立面标线5。图2a-2b中,6为上游混凝土护栏,7为下游混凝土护栏。 其中所述岛头l,如图1所示,起防撞作用的岛头1由端头和埋入地下的长方形底座(宽2500mm、高200mm)组成,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4350mm、宽2100mm、高1500mm。4其中包括地面上部分1410mm,及埋入地面下部分(以保证防撞岛头的稳定性)310mm。岛头 1的端头前端凸出、顶部设置圆倒角整体类似船型。岛头1内相连钢筋进行捆绑后采用C20 混凝土浇筑(用量为6. 76m2)。为了在岛头1前端预留指示标志2位置,应预先在到端头埋 设小159、壁厚4mm的钢管,待指示标志2装好后,填充15#砂浆。 侧墙4也采用C20混凝土浇筑(用量为3. 62m2,以6m长度计),侧墙4应预留泄 水孔(图中未示出),端头至第一道横梁间设置1. 5%的横坡和2%的纵坡(图中未示出), 墙体内边缘设置10cm宽导水槽(图中未示出),墙体内表面底部及导水槽涂10cm沥青进行 防水处理,侧墙4顶部设置圆倒角(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2 如图3a-3b所示,本技术在双车道跨桥桥墩上的应用,所述防护装置包括设 置在所述桥梁中墩前后端的岛头1、设置在两个岛头1之间的侧墙4、及设置在所述岛头1 前端的消能桶8。所述的指示标志2、岛头1、消能桶8及侧墙4的迎车面处漆划有立面标线 5。岛头1和侧墙4结构的相同之处,本例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4a-4b所示,本技术在中央分隔带双向四车道(及以上)桥墩上的应用, 所述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桥梁中墩前后端的岛头1、设置在两个岛头1之间的侧墙4、 及设置在所述桥梁中墩的中央渠划线处的可伏倒的橡胶分道体3。所述的指示标志2、岛头 1及侧墙4的迎车面处漆划有立面标线5。岛头1和侧墙4结构的相同之处,本例不再赘述。 本技术若用于上跨桥有中墩,下穿公路无中央分隔带,车辆可能与上跨桥的 中墩、边墩相撞的情况,使用时应注意 1)当上跨桥中墩为单独的大尺寸桥墩时,可以只在桥梁中墩前后设置防撞的岛头,岛头应与中墩等宽,之间留有1 2厘米的空隙填充橡胶泡沫等材料; 2)当上跨桥中墩尺寸较小时,中墩防护需要设置前后防撞岛头和岛头之间的侧墙,侧墙之间应设置间距2 4米的横向支撑(一般为混凝土结构)。在侧墙中设置泄水孔,可以将防护结构内的积水及时排除,减小对桥墩和防护结构的使用影响; 3)为了保证驾驶者的行驶安全,在防撞岛头前端采用了消能设计,也可在岛头之前设置防撞消能设施。即使有车辆不慎与岛头相撞,也可以很好的效吸收碰撞能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驾驶者的伤害; 4)若桥梁位于视线不好的路段时,可在中央渠划线中设置可倒伏的分道体,间距 4米; 5)岛头、防撞消能设施以及桥墩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公路跨线桥梁中墩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桥梁中墩前后端用作防撞的岛头,岛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京梅陈瑜王芳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