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注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1122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注油器,包括油筒,该油筒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油筒内的空腔分隔为上部的弹簧腔和下部的储油腔,弹簧腔内压装有弹簧,所述油筒的外侧设置有下部开口与大气连通的防进水控制腔,所述防进水控制腔与弹簧腔之间连通有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的进气口靠近防进水控制腔的顶部设置。该自动注油器可有效防止积水从进气通道进入到储油腔内,避免了因水进入储油腔而导致油脂变质的问题出现。(*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注油器,特别是一种用于给车辆润滑系统加注润滑油脂 的自动注油器。
技术介绍
机动车尤其是大型机动车,例如公交车,其各个转动部分需要定期加注润滑脂以 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目前,一般采用自动注油器来定时为车辆待润滑部位 加注润滑脂。中国专利ZL200720111763.9公开了一种电动油脂润滑泵,包括泵体,贮油桶, 油泵组件及加油座;其中油泵组件和加油座的主体安装在泵体内,加油座的附件置于泵体 外,贮油桶设置于泵体之上,贮油桶内装有活塞,贮油桶的上端有贮油桶盖罩覆,贮油桶盖 与活塞之间设置有弹簧;贮油桶底部与油泵组件间的泵体上设有进油孔,贮油桶底部与加 油座间的泵体上设有加油孔,在泵体上还设有油泵组件的出油孔,该出油孔通向分配器。为 了防止贮油桶盖与活塞之间的空腔产生负压,影响活塞向下压油,则在贮油桶与贮油桶盖 之间设置有进气缝隙来平衡贮油桶内部与外界的气压。由于贮油桶与贮油桶盖之间有缝 隙,当车辆行进至低洼积水处容易出现水从进气缝隙进入到油桶内部的问题,水进入到油 桶内会使材料被腐蚀和油脂变质,降低润滑性能,最终降低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使用寿 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注油器,用以解决现有自动注油器在使用时会 有积水从进气缝隙进入到油桶内,导致材料被腐蚀和油脂变质,降低润滑性能的问题,同时 保护自动注油器上电器部分免于积水浸泡,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注油器,包括油筒,该 油筒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油筒内的空腔分隔为上部的弹簧腔和下部的储油腔,弹簧 腔内压装有弹簧,所述油筒的外侧设置有下部开口与大气连通的防进水控制腔,所述防进 水控制腔与弹簧腔之间连通有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的进气口靠近防进水控制腔的顶部设 置。所述油筒外侧的上方罩装有一个下部开口的上壳体,上壳体与油筒之间围成的空 间为防进水控制腔。所述油筒的一侧设置有下部开口的避水罩,避水罩内的空腔为防进水控制腔。所述油筒的外侧罩设有一个下部开口的避水罩,避水罩内的空腔为防进水控制 腔,所述油筒及与油筒连接的油泵、电机及控制电器均设置于防进水控制腔内高于所述下 部开口位置处,这样可以保证油泵、电机及控制电器均高于进水水面,避免了油泵、电机及 控制电器受水的浸蚀。所述油泵的出油管从避水罩的底部穿出避水罩。本技术的自动注油器在使用时,即使积水将 注油器完全浸没,也不会有水进入到弹簧腔,这是因为,在弹簧腔的外侧设置了与弹簧腔相互连通的防进水控制腔,防进 水控制腔内的空腔足够大,即使少部分水经过防进水控制器下部的开口进入到防进水控制 腔内,相应的防进水控制腔及弹簧腔内的空气被压缩,压力随之升高,因为积水的深度不是 无限深的,一般积水的深度不会超过1米,而1米左右深度的水所产生的压强只能使防水控 制腔内进入的水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液面。同时,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靠近防进水控制腔 的顶部位置处,进气口与防进水控制腔内的液面具有较大的距离,因此水不能从进气通道 进入到弹簧腔内,进而也就不会进入到储油腔内,避免了因水进入储油腔导致材料被腐蚀 和油脂变质,降低润滑效果,并最终降低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动注油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注油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动注油器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本技术自动注油器的实施例1,包括油筒1,油筒1上端的开口处安 装有一个油筒盖5,油筒盖5与油桶之间处于良好密封状态,在油筒盖5上部设置有通孔8, 该通孔8为进气通道。在油筒1内安装有一个活塞12,活塞12与油筒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10,该活塞12将油筒内的空腔分为上部的弹簧腔和下部的储油腔,弹簧腔内设置有一个压 簧9,压簧9 一端顶在油筒盖5上另一端顶在活塞12上。在油筒1的下端连接有一个电机 驱动的油泵2。在油筒1的外侧罩有一个下部设置进气口 3的避水罩13,避水罩13内的空 腔为防进水控制腔11,所述的油筒1及油泵2均设置在防进水控制腔11内,并且油泵2的 出油管4从避水罩13的底部穿出。在避水罩13的顶部通过螺栓6将油筒盖5固定在避水 罩13的顶部,并且在螺栓连接位置处采用密封圈7来实现密封。此螺栓6不仅将油筒盖固 定在了避水罩的顶部,同时也使得油筒1及油泵2悬挂在防进水控制腔11内,这样也可以 防止电机受到水的浸蚀。另外,将油筒及油泵均设置在避水罩内也起到了防尘的作用。图2所示,本技术自动注油器的实施例2,包括油筒1,油筒1上端的开口处安 装有一个油筒盖5,油筒盖5与油桶之间处于良好密封状态。在油筒1内安装有一个活塞 12,活塞12与油筒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0,该活塞12将油筒内的空腔分为上部的弹簧腔和 下部的储油腔,弹簧腔内设置有一个压簧9,压簧9 一端顶在油筒盖5上另一端顶在活塞12 上。在油筒1的下端连接有一个电机驱动的油泵2。在油筒1的一侧设置有一个下部设置 进气口 3的避水罩13,避水罩13内的空腔为防进水控制腔11,在防进水控制腔11与弹簧 腔之间设置有一个将防进水控制腔与弹簧腔连通的进气通道8,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靠 近防进水控制腔的顶部位置处。图3所示,本技术自动注油器的实施例2,包括油筒1,油筒1上端的开口处安 装有一个油筒盖5,油筒盖5与油桶之间处于良好密封状态。在油筒1内安装有一个活塞 12,活塞12与油筒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0,该活塞12将油筒内的空腔分为上部的弹簧腔和 下部的储油腔,弹簧腔内设置有一个压簧9,压簧9 一端顶在油筒盖5上另一端顶在活塞12 上。在油筒1的下端连接有一个电机驱动的油泵2。在油筒1外侧的上半部罩装有一个下部设置进气口 3的避水罩13,避水罩13内与油筒之间的空腔为防进水控制腔11。在油筒 盖的上部设置有一个通孔8,该通孔8为使防进水控制腔11与弹簧腔连通的进气通道8。权利要求一种自动注油器,包括油筒,该油筒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油筒内的空腔分隔为上部的弹簧腔和下部的储油腔,弹簧腔内压装有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的外侧设置有下部开口与大气连通的防进水控制腔,所述防进水控制腔与弹簧腔之间连通有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的进气口靠近防进水控制腔的顶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外侧的上方罩装有一个 下部开口的上壳体,上壳体与油筒之间围成的空间为防进水控制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的一侧设置有下部开口 的避水罩,避水罩内的空腔为防进水控制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的外侧罩设有一个下部 开口的避水罩,避水罩内的空腔为防进水控制腔,所述油筒及与油筒连接的油泵、电机及控 制电器均设置于防进水控制腔内高于所述下部开口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注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的出油管从避水罩的底 部穿出避水罩。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注油器,包括油筒,该油筒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油筒内的空腔分隔为上部的弹簧腔和下部的储油腔,弹簧腔内压装有弹簧,所述油筒的外侧设置有下部开口与大气连通的防进水控制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注油器,包括油筒,该油筒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油筒内的空腔分隔为上部的弹簧腔和下部的储油腔,弹簧腔内压装有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的外侧设置有下部开口与大气连通的防进水控制腔,所述防进水控制腔与弹簧腔之间连通有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的进气口靠近防进水控制腔的顶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民章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奥特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