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柴油机电控共轨式气缸注油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25388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柴油机电控共轨式气缸注油润滑系统,包括气缸油箱、输油泵、高压油泵、共轨管,共轨管包括圆环状共轨,两个圆弧状共轨之间通过直管相连,每个直管均通过两个油管与气缸油箱相连,直管上设置轨压传感器,圆环状共轨上连接有注油控制阀,所述注油控制阀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里的衔铁、弹簧和静铁芯,弹簧和静铁芯分别固定在壳体两端的内壁,衔铁位于弹簧和静铁芯之间并与弹簧相连,静铁芯上缠绕线圈,壳体上分别设置进油口和出油口,出油口连接位于气缸里的注油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注油过程不受高压气缸油产生过程的影响,可以实现注油压力、注油量、注油正时更为精确的控制,从而提高气缸润滑效果,节省气缸油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柴油机,具体地说是船舶柴油机的气缸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大型低速二冲程船舶柴油机多采用十字头式结构,在气缸下部开设横隔板,这样把气缸与曲轴箱空间隔开以免气缸内的脏油、烟灰和燃气等漏入曲轴箱,污损曲轴箱底部的滑油,这对燃烧重油的柴油机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样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气缸润滑必须采用气缸注油润滑系统。传统机械式气缸注油润滑系统都是通过凸轮轴驱动机械注油器来注油的,由凸轮顶动小柱塞做往复运动,它的泵油频率与柴油机转速同步,注油量的大小与主机转速的变化成线性关系,它的注油量调节主要依靠手动调节每个注油小单元的柱塞行程来实现。这种系统具有明显的缺点:注油压力低,定时粗放且不能随柴油机的负荷变化而变化,不仅浪费了气缸油,增加运行成本,也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和污油处理的工作量和费用;同时还造成活塞顶面、气口、排气阀处积炭,引起活塞环、排气阀的粘着,气流通道的不畅,多余气缸油进入活塞下部造成扫气箱着火。为提高柴油机运行性能,减少润滑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国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柴油机电控共轨式气缸注油润滑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气缸油箱、输油泵、高压油泵、共轨管、控制阀,所述共轨管包括圆环状共轨,两个圆弧状共轨之间通过直管相连,每个直管均通过两个油管与气缸油箱相连,所述两个油管其中之一设置滤清器、输油泵、高压油泵,所述两个油管中另一个油管与直管相连处设置压力限制阀,高压油泵上设置压力控制阀,直管上设置轨压传感器,圆环状共轨上连接有注油控制阀,所述注油控制阀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里的衔铁、弹簧和静铁芯,弹簧和静铁芯分别固定在壳体两端的内壁,衔铁位于弹簧和静铁芯之间并与弹簧相连,静铁芯上缠绕线圈,壳体上分别设置进油口和出油口,出油口位于衔铁的行程上,线圈通电时,衔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柴油机电控共轨式气缸注油润滑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气缸油
箱、输油泵、高压油泵、共轨管、控制阀,所述共轨管包括圆环状共轨,两个
圆弧状共轨之间通过直管相连,每个直管均通过两个油管与气缸油箱相连,所
述两个油管其中之一设置滤清器、输油泵、高压油泵,所述两个油管中另一个
油管与直管相连处设置压力限制阀,高压油泵上设置压力控制阀,直管上设置
轨压传感器,圆环状共轨上连接有注油控制阀,所述注油控制阀包括壳体以及
安装在壳体里的衔铁、弹簧和静铁芯,弹簧和静铁芯分别固定在壳体两端的内
壁,衔铁位于弹簧和静铁芯之间并与弹簧相连,静铁芯上缠绕线圈,壳体上分
别设置进油口和出油口,出油口位于衔铁的行程上,线圈通电时,衔铁向线圈
移动使得出油口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勇宁一高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