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油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00877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5 16:14
一种注油润滑装置,包括压盖、导油装置,所述压盖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导油装置包括单向阀,单向阀包括阀体、进油端、出油端、控制活塞、弹簧,所述出油端穿过通孔并固定在压盖上,所述弹簧与控制活塞的尾部连接,所述阀体的前部分的直径小于阀体的后部分的直径,控制活塞的最大直径位于阀体的前部分的直径和阀体的后部分的直径之间,所述控制活塞的尾部位于阀体内部的后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且易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传送设备注油润滑的
,尤其涉及一种注油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拖拉机工作时,通过摩擦片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前段轴,前段轴通过动力输出连接套将动力传递到动力输出中段轴,再传递到动力输出后段轴,后段轴把动力传递到套在轴后端的动力输出主动双联齿轮,再传递到主动齿轮下面的动力被动车轮,再通过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出来,从而完成了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拖拉机后端动力输出的一个过程。在拖拉机工作过程中,变速箱和后桥的润滑装置润滑着轴承和齿轮,维系着拖拉机的每一个部件能够正常的运转。福田800拖拉机将动力输出的前、中、后三根轴设计在变速箱和后桥的最上部位,这个部位距变速箱的润滑油上位线距离8—10cm,润滑方式为齿轮运转飞溅润滑,飞溅的润滑油很难完全润滑到镶嵌在动力输出双联齿轮后轴承座里面的两个7210轴承,7210轴承承载着动力输出后端轴的平衡和传递输出功率到动力输出轴的两个作用。缺乏润滑油润滑的7210轴承工作时很容易造成烧轴承的现象,继而动力输出后端轴和轴上面的动力输出双联齿轮就会产生倾斜,倾斜的齿轮和其下面的动力输出被动车轮传动运转时,就会出现咬齿现象,从而导致动力输出齿轮、轴、轴承等一系列零部件的损坏。目前,国产如福田、黄海金马、常州东风、耕王、泰山等诸多品牌大型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装置都存在润滑不到位的设计缺陷。全国有数十家拖拉机厂生产的大型拖拉机大多采用类似的动力输出结构,此类型的大型拖拉机市场保有量数以万台,每年因为动力输出主动齿轮一端的轴承缺油而导致的轴承、齿轮损坏所产生的维修费用高达上亿元。因此,如何做到最优润滑才是亟需解决的。技术内容本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需要打开压盖才能将润滑油加入设备中,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注油润滑装置,包括压盖、单向阀,所述压盖上设置有通孔,单向阀包括阀体、进油端、出油端、控制活塞、弹簧,所述出油端穿过通孔并固定在压盖上,所述弹簧与控制活塞的尾部连接,所述阀体内为空腔,阀体的前部分的直径小于阀体的后部分的直径,控制活塞的最大直径位于阀体的前部分的直径和阀体的后部分的直径之间,所述控制活塞的尾部位于阀体内部的后部分。优化的,所述通孔和出油端上设置有匹配的螺纹结构。优化的,所述出油端上方设置有雾化装置。优化的,所述控制活塞为球形或者三角柱体。优化的,所述控制活塞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优化的,出油端穿过通孔的部分套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紧贴压盖内侧。优化的,所述阀体为漏斗形空腔。优化的,所述阀体的前部分和阀体的后部分均为矩形,阀体的前部分的矩形的高度小于阀体的后部分矩形的高度。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使用单向阀结构,润滑油只能单方向的从进油端流向出油端,不会出现返流的现象。(2)本技术使用密封圈,防止了润滑油外渗出设备。(3)本技术中在出油端的上端设置有雾化装置,这样可以提高润滑的面积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注油润滑装置控制活塞为三角柱形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注油润滑装置控制活塞为球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注油润滑装置,包括压盖11、单向阀,所述压盖11上设置有通孔,单向阀包括阀体14、进油端5、出油端10、控制活塞7、弹簧8,出油端10穿过通孔并固定在压盖11上,通孔和出油端10上设置有匹配的螺纹结构。出油端10穿过通孔的部分套设有第二密封圈62,这样可以防止润滑油从通孔的缝隙中流出。弹簧8与控制活塞7的尾部连接。控制活塞7的尾部位于阀体14内部的后部分。阀体14内为空腔,阀体14的前部分和阀体14的后部分均为矩形,阀体14的前部分的矩形的高度小于阀体14的后部分矩形的高度。控制活塞7为三角柱体,三角柱体最大高度大于阀体14的前部分的高度且小于阀体14的后部分的高度,这样控制活塞7能在弹簧8的弹力的作用下阻断阀体14的前部分和阀体14的后部分之间的润滑油流通,也可以在油压的作用下向阀体14的后部分运动,从而导通整个阀体14的流通。在控制活塞7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这样可以防止出油端10的润滑油反向流入进油端5内。作为优化方案,在出油端10的上方设置有雾化装置9,这样进入出油端10的润滑油为雾化状态,提高润滑油的均匀性,提高润滑的效果。该单向阀的工作过程为:润滑油从进油端5进入阀体14内,对控制活塞7的三角柱体形成向后的推力,当油压推力大于弹簧8对控制活塞7的向前抵推力时,控制活塞7向后运动,此时润滑油流入的雾化装置9中,经过雾化后的润滑油通过出油端10进入需要润滑的设备中。当油压推力小于弹簧8对控制活塞7的向前抵推力时,此时弹簧8抵推控制活塞7,控制活塞7阻断阀体14的前部分和阀体14的后部分之间的润滑油流通,从而防止润滑油反向流出。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注油润滑装置,包括压盖11、单向阀,所述压盖11上设置有通孔,单向阀包括阀体14、进油端5、出油端10、控制活塞7、弹簧8,出油端10穿过通孔并固定在压盖11上,通孔和出油端10上设置有匹配的螺纹结构。出油端10穿过通孔的部分套设有第二密封圈62,这样可以防止润滑油从通孔的缝隙中流出。弹簧8与控制活塞7的尾部连接。控制活塞7的尾部位于阀体14内部的后部分。阀体14为漏斗型空腔,阀体14的前部分的宽度小于阀体14的后部分宽度。控制活塞7为球形,球形的直径大于阀体14的前部分的宽度且小于阀体14的后部分的宽度,这样控制活塞7能在弹簧8的弹力的作用下阻断阀体14的前部分和阀体14的后部分之间的润滑油流通,也可以在油压的作用下向阀体14的后部分运动,从而导通整个阀体14的流通。在控制活塞7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这样可以防止出油端10的润滑油反向流入进油端5内。作为优化方案,在出油端10的上方设置有雾化装置9,这样进入出油端10的润滑油为雾化状态,提高润滑油的均匀性,提高润滑的效果。该单向阀的工作过程为:润滑油从进油端5进入阀体14内,对控制活塞7的球体形成向后的推力,当油压推力大于弹簧8对控制活塞7的向前抵推力时,控制活塞7向后运动,此时润滑油流入的雾化装置9中,经过雾化后的润滑油通过出油端10进入需要润滑的设备中。当油压推力小于弹簧8对控制活塞7的向前抵推力时,此时弹簧8抵推控制活塞7,控制活塞7阻断阀体14的前部分和阀体14的后部分之间的润滑油流通,从而防止润滑油反向流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创造,凡在本技术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油润滑装置,包括压盖、单向阀,所述压盖上设置有通孔,其特征在于,单向阀包括阀体、进油端、出油端、控制活塞、弹簧,所述出油端穿过通孔并固定在压盖上,所述弹簧与控制活塞的尾部连接,所述阀体内为空腔,阀体的前部分的直径小于阀体的后部分的直径,控制活塞的最大直径位于阀体的前部分的直径和阀体的后部分的直径之间,所述控制活塞的尾部位于阀体内部的后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油润滑装置,包括压盖、单向阀,所述压盖上设置有通孔,其特征在于,单向阀包括阀体、进油端、出油端、控制活塞、弹簧,所述出油端穿过通孔并固定在压盖上,所述弹簧与控制活塞的尾部连接,所述阀体内为空腔,阀体的前部分的直径小于阀体的后部分的直径,控制活塞的最大直径位于阀体的前部分的直径和阀体的后部分的直径之间,所述控制活塞的尾部位于阀体内部的后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和出油端上设置有匹配的螺纹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端上方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泗县伟达农机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