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的冷轧方法及冷轧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501103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板的冷轧方法及冷轧设备,在冷轧钢板卷材时,当在第1道次轧制结束后,在第2道次轧制前将钢板卷材(7)的末端部卷绕在张力卷取辊(3)上时,通过配置在轧制座(1)和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3)之间的加热装置,将所述末端部加热到50℃~350℃的温度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轧制Si含量较高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等脆性钢板的冷轧方法及 冷轧设备。
技术介绍
以往,在制造铁损优良的高磁通密度单取向性电磁钢板时,在冷轧的道次间进行 在50°C 350°C的温度范围将钢板保持1分钟以上的处理。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着这样的 处理被称为道次间时效处理。通过采用串列式轧机的轧制难以得到与道次间时效处理同等的效果。因此,在制 造取向性更优良的、磁通密度较高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时,一般采用可逆式轧机进行冷轧。 这是因为容易保持道次间的温度。另一方面,高磁通密度单取向性电磁钢板为实现低铁损而含有3%以上的硅,结果 非常脆。因此,在制造途中容易发生边缘裂纹。此外,假设即使少量地发生边缘裂纹,有时 也因裂纹扩展而产生板断裂。特别是在采用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进行轧制时,在轧机结构 上进行将热轧卷的端部卷绕在张力卷取辊上的作业,因而在将热轧卷的端部卷绕在张力卷 取辊上时的弯曲应力的作用下,使钢板断裂的可能性较高。这里,对采用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的冷轧进行说明。图4A 图4E是按工序顺序 表示采用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的冷轧方法的图示。在采用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的冷轧设备中,在中央配置有轧制座(可逆式轧 机)21。此外,夹着轧制座21而在一方的一侧配置有卷材顶端侧的张力卷取辊22,在另一 方的一侧配置有卷材末端侧的张力卷取辊23及开卷机(或放线盘)24。而且在冷轧之前,如图4A所示,将要开始轧制的钢板26形成带卷状,将此状态的 钢板卷材(热轧卷材)25搬入到开卷机24上。接着,从钢板卷材25上卷开钢板26的前端, 经由轧机座21卷绕在张力卷取辊22上。然后,如图4B所示,一边在开卷机24与张力卷取辊22之间对钢板26施加张力, 一边进行第1道次的轧制。然后,如图4C所示,在钢板卷材25的末端27脱离开卷机24后 结束轧制,如图4D所示,将末端27卷绕在位于开卷机24和轧制座21之间的卷材末端侧的 张力卷取辊23上。然后,如图4E所示,一边在两张力卷取辊22及23间对钢板26施加张 力,一边进行第2道次以后的轧制。在采用此方法的冷轧中,在第1道次轧制后,如图5所示,在末端27残留未轧制部 28。因此,在将末端27卷绕在张力卷取辊23上时,在将未轧制部28卷绕后,可卷绕1道次 轧制部30的一定长度的部分。此时,在开始卷绕的曲率较大的部分有时发生断裂。此外,通过第1道次轧制,形成厚度从热轧原厚度to过渡到1道次轧制后的厚度 tl的轧辊咬入部(1道次轧辊咬入部)29。轧辊咬入部29也是弯曲应力大的厚的未轧制部 28和加工硬化了的1道次轧制部30的边界区域。因此,在卷绕时有时在轧辊咬入部29产 生断裂。因此,从提高生产性的观点来看,重要的是缓和材料的脆性,抑制板断裂的发生。 这样的板断裂不局限于Si含量较高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在对其它脆性钢板(例如高碳钢 钢板)进行上述轧制时有时也同样发生。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对电磁钢板等脆性钢板进行冷轧时缓和材料脆性的技 术。在该技术中,在采用连续式的串列式轧机进行冷轧时,事先将带材温度设定为50°C 150°C,在输送到第一轧制机座之前加热钢板,从而在各轧制机座间将钢板温度保持在规定 的范围内。但是,如果将此技术应用于可逆式轧机,则发生以下的问题。(i)在采用可逆式轧机的轧制中,在第1道次轧制结束后将末端卷绕在张力卷取 辊上,因此即使预先加热好钢板,其效果在卷绕前也下降。(ii)尽管1道次轧辊咬入部是最容易断裂的部分,但由于在该部分停止轧制,因 而不能得到充分的加工发热。(iii)在1道次轧辊咬入部暴露于轧制油中后,由于在直到被卷绕在张力卷取辊 上的期间,被暴露于大气中,因此伴随着轧制油的气化而被快速放热。(iv)在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的轧制中,如果将冷轧前的带卷加热到追加了放热部分 的温度,则因温度变得过高而使得最终得到的钢板的磁特性劣化。因此,即使将专利文献2的技术应用于可逆式轧机,在将钢板的末端卷绕在带卷 材末端侧的张力卷取辊上时,也不能得到充分的脆性缓和效果。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用保温围璧覆盖开卷机与轧制机座之间,以防止钢 板温度下降的技术。而且,还考虑采用此技术来解决专利文献2的(iii)的问题。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保温围璧覆盖到接近轧制机座的范围。另一方面,在 可逆式轧机中,在偶数道次时,末端侧被切换到开始侧。因此,大量的伴随烟气进入到围璧 内,在围璧的内部充满烟气,因而难以确保围璧内的测试设备(板厚度计及板温度计等)的 测定精度及保全设备。此外,如果为了降低弯曲应力本身而使卷筒径大型化,则能够降低板断裂的发生, 但将卷筒径的大型化应用于现有的装置在空间上是困难的。此外,与大型化相对应,未轧制 部延长,从而使得成品率降低。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昭54-1384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昭61-13220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昭61-1354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板冷轧方法及冷轧设备,在采用可逆式轧机对Si 含量较高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等脆性钢板进行冷轧时,能够抑制板断裂的发生。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的构成。(1) 一种钢板的冷轧方法,其采用开卷机及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对钢板卷材进行 冷轧,所述冷轧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采用所述可逆式轧机进行所述钢板卷材的第1道次轧制的工序;接着,通过配置在所述可逆式轧机与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之间的加热装置,将所述钢板卷材的末端部加热到50°C 350°C的温度范围,使所述末端部卷绕在所述卷材末 端侧张力卷取辊上的工序;接着,进行所述钢板卷材的第2道次以后的轧制的工序。(2)根据上述(1)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在靠 近所述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的期间对所述末端部进行加热。(3)根据上述(1)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部包括所述第1 道次轧制后的未轧制部分及与所述未轧制部分邻接的轧辊咬入部。(4)根据上述(2)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部包括所述第1 道次轧制后的未轧制部分及与所述未轧制部分邻接的轧辊咬入部。(5)根据上述⑴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卷材是含有3质量%以上的Si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用的热轧卷材;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将所述末端部加热到50°C 150°C的温度范围内。(6)根据上述(2)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卷材是含有3质量%以上的Si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用的热轧卷材;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将所述末端部加热到50°C 150°C的温度范围内。(7)根据上述(3)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卷材是含有3质量%以上的Si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用的热轧卷材;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将所述末端部加热到50°C 150°C的温度范围内。(8)根据上述(4)所述的钢板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卷材是含有3质量%以上的Si的单取向性电磁钢板用的热轧卷材;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将所述末端部加热到50°C 150°C的温度范围内。(9) 一种冷轧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开卷机;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加热装置,其被配置在所述可逆式轧机与所述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之间,用于 对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板的冷轧方法,其采用开卷机及单机座的可逆式轧机对钢板卷材进行冷轧,所述冷轧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采用所述可逆式轧机进行所述钢板卷材的第1道次轧制的工序;接着,通过配置在所述可逆式轧机与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之间的加热装置,将所述钢板卷材的末端部加热到50℃~350℃的温度范围,使所述末端部卷绕在所述卷材末端侧张力卷取辊上的工序;接着,进行所述钢板卷材的第2道次以后的轧制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村洋之向井圣夫宫元一浩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