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森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独立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10368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汽车独立悬架。悬架主体由上摆臂和下摆臂构成。上摆臂前端与主销上端铰接,其后边为上摆臂圆筒,上摆臂圆筒两端与上摆臂轴套铰接。下摆臂前端与主销下端铰接,其后边为下摆臂圆筒,下摆臂圆筒置于下摆臂轴套内。下摆臂圆筒内安装一根扭力杆,扭力杆两端制有外花键,一端与下摆臂圆筒固定,另一端与扭力杆控制臂相互啮合固定,扭力杆控制臂固定在扭力杆固定座上,扭力杆固定座固定在车架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技术为一种汽车独立悬架
技术介绍
汽车的悬架装置是连接车身和车轮之间全部零件和部件的总称,主要由弹性组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 一般有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之分。非独立悬架(钢板弹簧悬架)的非簧载质量较大,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较差,独立悬架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使用方便,结构可靠的汽车独立悬架。 本技术用下面方式实现 —种汽车独立悬架,汽车车架经悬架和转向节机构连接车轮。悬架主体由上摆臂 和下摆臂构成,与转向节内的主销、车架侧视成梯形结构。上摆臂为三角形,其前端与主销 上端铰接,其后边为上摆臂圆筒,上摆臂圆筒两端可自由转动的与车架两支座上的上摆臂 轴套铰接。下摆臂也为三角形,其前端与主销下端铰接,其后边为靠外侧的一端制有内花键 的下摆臂圆筒,下摆臂圆筒可自由转动地置于车架支座的下摆臂轴套内。下摆臂圆筒内安 装一根扭力杆,扭力杆两端制有外花键,扭力杆一端与靠外铡的下摆臂圆筒内花键啮合固 定,靠内侧的另一端与扭力杆控制臂的内花键相互啮合固定,扭力杆控制臂固定在扭力杆 固定座上,扭力杆固定座固定在车架上。 本技术尚有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下摆臂铰接有双向筒式减震器下端,减震器上端铰接在车架上。 减震器可以设置二只,分别铰接在下摆臂的两侧臂上。 所述扭力杆控制臂为铰接固定在扭力杆固定座上,同时扭力杆控制臂还用一角度 调节螺栓与车架固定在一起。 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的后边与车架连接处安装内嵌式润滑套件,在下摆臂前端安 装一个外置式润滑套件。 在下摆臂前端还可以安装两个外置式润滑套件。 所述润滑套件为一油缸,油缸空腔为储油腔,油缸一端安装的活塞通过弹簧组件顶靠在端壁上,另一端设置一加油嘴,并在顶端处由螺塞封闭。 在扭力杆暴露在下摆臂外的部位套有扭力杆套。 在上摆臂外侧安装回弹限位块,在车架对应处固定一止位板。 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下面优点1是采用此悬架的车辆在坏路和无路的 情说下,可保证全部车轮与地面的接触,增大牵引力和离地间隙。2是由于采用了扭力杆 弹簧作为弹性组件,结构简单、安装容易、维修方便,减少了非簧载质量,提高了平均行驶速 度、改善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平顺性,提高了操纵稳定性。由于扭力杆弹簧只有一端与扭 力杆控制臂连接,因而可以通过不同的装配预扭角度实现车身高度在一定范围内调节。3是此独立悬架特别适用于在特殊场合下使用的越野车和特种车辆的悬架系统中使用。4是所述润滑套件设置了由弹簧控制的弹性活塞,当润滑脂加满储油腔后,润滑脂就会保持一定压力,使转动副保持充分的润滑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汽车独立悬架的侧向视图; 图2本技术独立悬架上摆臂俯视图; 图3图2中的A向视图; 图4本技术下摆臂前端安装一支润滑套件的俯视图; 图5本技术下摆臂前端安装二支润滑套件的俯视剖视图; 图6为润滑套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由图1可见,该汽车独立悬架为汽车车架6经悬架和转向节机构连接车轮。独立悬架主体由上摆臂1和下摆臂2构成,上摆臂1和下摆臂2与转向节内的主销3、车架6四部分侧视成梯形结构。不影响转向节机构绕主销3的转动。 上摆臂1为水平设置的三角形,见图2,其前端顶点部位与主销3上端铰接,其后边为一上摆臂圆筒4,上摆臂圆筒4两端可自由转动的与车架6两支座上的上摆臂轴套7连接。由图4和图5可见,下摆臂2也为水平设置的三角形,其前端顶点部位与主销3下端铰接,其后边为靠外侧的一端制有内花键的下摆臂圆筒5,下摆臂圆筒5可自由转动地置于车架6支座的下摆臂2二个下摆臂轴套8内。为保护独立悬架的安全,不使其产生过度转动,在上摆臂1外侧安装回弹限位块15,在车架6对应处固定一止位板16。回弹限位块15和止位板16的结构见图3的A向视图。 在下摆臂圆筒5内装配一根扭力杆9,扭力杆9两端制有外花键,扭力杆9 一端与靠外铡的下摆臂圆筒5内花键啮合固定,靠内侧的另一端伸出下摆臂2部分与扭力杆控制臂10的内花键相互啮合固定,扭力杆控制臂10固定在扭力杆固定座11上,扭力杆固定座11固定在车架6上。为了适应各种情况需要,所述扭力杆控制臂IO铰接地固定在扭力杆固定座11上,同时扭力杆控制臂10还用一角度调节螺栓27固定在车架6上,角度调节螺栓27螺帽的一端套在车架6的固定板上,螺杆穿过扭力杆控制臂10上端的孔中,外侧用调节螺母锁住。由于扭力杆9是一个特殊的弹簧,装配时给扭力杆9 一个预扭,独立悬架就具备了弹性组件功能,该扭力杆9的弹性与其材料、长度和直径关系密切,由于弹性功能需要强大而且要稳定可靠,对材料和设计要求很高,根据不同的车型、用途而做出相应的设计。通过调整扭力杆控制臂10的转角,就能改变扭力杆9的扭转角度,调整整个独立悬架的刚度,进而调整车身高度,进而调整车辆离地间隙。在扭力杆9暴露在下摆臂2外的部位套有扭力杆套14,使整个扭力杆9成为内藏结构,用以保护扭力杆9外表面不受损伤以及清洁。 由图1看出,所述下摆臂2铰接有双向筒式减震器12下端,减震器12上端铰接在车架6上,该减震器12的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制造。图4和图5中省略了减震器12主体,只标注了减震器12的安装部件。减震器12可以设置二只,分别铰接在下摆臂2的两侧臂26上。 本汽车独立悬架在各转动部位还设置润滑机构,在所述上摆臂1和下摆臂2的后边与车架6连接处安装内嵌式润滑套件13,在下摆臂2前端安装一个外置式润滑套件13,见图4,还可以安装两个外置式润滑套件13,见图5。图6为润滑套件13结构图,所述润滑套件13为一油缸18组件,油缸18空腔设为储油腔21,油缸18 —端安装的活塞19通过弹簧组件20顶靠在端壁上,另一端设置一固定在缸体上的加油嘴23,并在油缸18的顶端处用螺塞22封闭缸体。用压力在储油腔21内加入润滑脂后,润滑脂就会保持一定压力,润滑脂就可以自动而缓慢地流向转动部位起润滑作用,使转动副保持充分的润滑效果。权利要求一种汽车独立悬架,汽车车架(6)经悬架和转向节机构连接车轮,其特征在于悬架主体由上摆臂(1)和下摆臂(2)构成,与转向节内的主销(3)、车架(6)侧视成梯形结构,上摆臂(1)为三角形,其前端与主销(3)上端铰接,其后边为上摆臂圆筒(4),上摆臂圆筒(4)两端可自由转动的与车架(6)两支座上的上摆臂轴套(7)铰接;下摆臂(2)也为三角形,其前端与主销(3)下端铰接,其后边为靠外侧的一端制有内花键的下摆臂圆筒(5),下摆臂圆筒(5)可自由转动地置于车架(6)支座的下摆臂轴套(8)内,下摆臂圆筒(5)内安装一根扭力杆(9),扭力杆(9)两端制有外花键,扭力杆(9)一端与靠外铡的下摆臂圆筒(5)内花键啮合固定,靠内侧的另一端与扭力杆控制臂(10)的内花键相互啮合固定,扭力杆控制臂(10)固定在扭力杆固定座(11)上,扭力杆固定座(11)固定在车架(6)上。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之汽车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臂(2)铰接有双向筒式 减震器(12)下端,减震器(12)上端铰接在车架(6)上。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汽车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减震器(12)设置二只,分别铰接 在下摆臂(2)的两侧臂(26)上。4. 根据权利要求l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独立悬架,汽车车架(6)经悬架和转向节机构连接车轮,其特征在于悬架主体由上摆臂(1)和下摆臂(2)构成,与转向节内的主销(3)、车架(6)侧视成梯形结构,上摆臂(1)为三角形,其前端与主销(3)上端铰接,其后边为上摆臂圆筒(4),上摆臂圆筒(4)两端可自由转动的与车架(6)两支座上的上摆臂轴套(7)铰接;下摆臂(2)也为三角形,其前端与主销(3)下端铰接,其后边为靠外侧的一端制有内花键的下摆臂圆筒(5),下摆臂圆筒(5)可自由转动地置于车架(6)支座的下摆臂轴套(8)内,下摆臂圆筒(5)内安装一根扭力杆(9),扭力杆(9)两端制有外花键,扭力杆(9)一端与靠外铡的下摆臂圆筒(5)内花键啮合固定,靠内侧的另一端与扭力杆控制臂(10)的内花键相互啮合固定,扭力杆控制臂(10)固定在扭力杆固定座(11)上,扭力杆固定座(11)固定在车架(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森
申请(专利权)人:杨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