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螺旋筒预热式回转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0960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螺旋筒预热式回转窑炉,预热回转窑体内固连有内螺旋导料板的螺旋回转筒和烧胀回转窑体插入相接;螺旋筒内固连内隔焰筒,置于高温预热端内,螺旋导料板具有高度和螺距和内隔焰筒共同作用,可使预热物料保持占筒内总体积20%~25%的厚度,和现有技术回转窑的预热带相比可缩短至少1/2~1/3长度,窑炉具有重量轻、占地小、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在烧胀过程中呈还原气氛,易使陶粒(陶砂)烧胀,轻质高强。(*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预热回转窑体为内壁固连有内螺旋导料板和烧胀回转窑体插入 相接的回转窑,尤其是提供一种内螺旋筒预热式回转窑炉,属于建筑材料烧结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陶粒回转窑的基本结构为在外皮为铁筒,预热回转窑体和烧胀带回转窑体内 壁均为100 250mm厚耐火砖为内衬,分为单节或双节回转窑。不足是,预热回转窑体散热 大,筒体长,重量大,料层薄,基础占地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内螺旋筒预热式回转窑炉,目的在现有的回转窑基础上,改 进预热带回转窑体部分,使被预热料能形成还原气氛,陶粒膨胀效果好,热利用率大,生产 效率提高,节能,环保效果提高。本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烟室、入料口、预热带回转窑体、烧胀带回转窑 体、陶粒仓、传动设备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预热回转窑体内套装有螺旋筒,螺旋筒内设内螺 旋导料板并与烧胀带回转窑体插入相接。螺旋筒内固连内隔焰筒,置于高温预热端。螺旋筒通过保温层与保温层外壳相接。保温层内置有钢支撑构件,使螺旋筒和保温层外壳联结为一体。螺旋筒内壁固连内螺旋导料板为1 4头螺旋。螺旋筒内壁固连的内螺旋导料板为1 4头螺旋。内螺旋导料板高度为螺旋筒直径的5% 40%,螺距为螺旋筒直径的20% 50%。本技术极效果在于1.由内螺旋导料板和内隔焰筒共同作用,可使预热物料保持占筒内总容积 20 % 25 %的厚度,和现有技术回转窑的预热带相比可缩短至少1/2 1/3长度,窑体重量 轻、占地面积小;2.由螺旋筒内固连的内隔焰筒和内螺旋导料板在高温预热端形成基本封闭的螺 旋腔的隔焰作用,物料在预热过程中呈缺氧状态,因而使预热物料形成还原气氛,使陶粒膨 胀速度加快、密度降低、质量提高、陶粒膨胀效果可比现有的回转窑提高一个档次;热利用 率大、生产效率高;3.由于内螺旋导料板的作用,可有效地控制预热带的进料速度进而有效地控制料 的流量,使烧胀带陶粒烧胀均勻;4.由于内螺旋导料板的高度作用,可有效地阻挡燃烧器的助燃风,可减少物料内 的隔离粉被吹走,进而减轻烧胀颗粒之间的粘结;5.由于内螺旋导料板的作用,烟气热流在预热带内形成曲线运动,可有效地阻挡3烧胀室的烟气的直线运动,以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6.内螺旋导料板还起着增强筒体的强度作用,使筒体在高温运行中不易弯曲;7.预热回转窑体不使用耐火砖,而使用耐火保温材料,使窑体重量大大减轻;8.本技术除用于陶粒的干燥、预热、烧胀以外也可用于其他材料的干燥、预 热、焙烧。附图说明附图1为为本技术结构原理图。1、入料口 ;2、烟道;3、烟室;4、烟囱;5、上料斗;6、预热带回转窑体;7、螺旋筒;8、 传动轮;9、内螺旋导料板;10、保温层;11、托轮;12、保温层外壳;13、预热中的物料;14、烧 胀带回转窑体;15、外壳;16、耐火砖;17、燃烧器;18、内隔焰筒;19、烧胀的陶粒;20、陶粒 仓;21、钢支撑构件;22、窑体托轮及限位装置;23、传动设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附图所示由烟室2、入料口 1、预热带回转窑体6、烧胀带回转窑体14、陶粒仓 20、传动设备23组成.。预热带回转窑体6内固连有螺旋筒7,螺旋筒7和烧胀带回转窑体15插入相接。螺旋筒7内固连内隔焰筒18,置于高温预热端。预热带回转窑体6,由固连内螺旋导料板9的螺旋筒7和保温层外壳12相接,其中 间为保温层10。保温层10内置有钢支撑构件21,使螺旋筒7和保温层外壳12联结为一体。保温层外壳12相接有托轮11和传动轮8,托轮11和窑体托轮及限位装置22相接 承载重量,传动轮8和传动设备23相接传递动力。螺旋筒7内壁固连的内螺旋导料板9为1 4头螺旋。内螺旋导料板具有高度和 螺距,可使物料保持占筒内总容积20% 25%的厚度,可产生一系列积极效果。烧胀带回转窑体14由铁制的外壳15和内砌的耐火砖16组成,外壳12相接有托 轮11和传动轮8,托轮11和窑体托轮及限位装置22相接承载重量,传动轮8和传动设备 23相接传递动力。预热带回转窑体6的左端为入料口 1和上料斗5、烟室3相接,废烟气由烟道2、烟 囱4排除。烧胀带回转窑体14右端为出料口和陶粒仓20,陶粒由输送机输出,燃烧器17过 挡风罩置于烧胀带回转窑体14燃烧室内靠近陶粒出口端的轴线上。预热与烧胀工艺过程简述在回转窑内,物料流向(箭头所指方向)与火焰热流流 向为对流传热过程,原料的干燥、预热所需热量由陶粒烧胀后的余热烟气提供。以烧页岩陶粒或陶砂为例陶粒或陶砂原料和少量隔离粉拌和后,由入料口 1的 上料斗5入螺旋筒7内,预热中的物料13在内螺旋导料板9的腔内向前推进,料层厚度约 300 500mm,由料层厚度和内螺旋导料板的快速热传导作用,物料经干燥、预热至预热带 回转窑体6高温预热端,由螺旋筒7内固连的内隔焰筒18和内螺旋导料板9在形成基本封 闭的螺旋腔的隔焰作用,物料在预热过程中呈缺氧状态,而形成还原气氛的预热物料入烧胀带回转窑体14内,被预热的物料在烧胀带14燃烧室内被急剧加热使预热的物料膨胀成 陶粒或陶砂19至出料端出口入陶粒仓20内,由陶粒输送设备输出窑冷却为成品。目前,热 源多以煤粉为燃料,在窑头端由煤粉工作罐供给,经螺旋输送机输入风管,由高压风机打入 窑内,在回转窑窑头端形成烧胀带。烧胀后的热烟气呈曲线式传递至窑尾,窑尾烟气经烟室除尘后经烟道由烟囱排入 大气。温度制度1.中温烧胀范围740 800°C烧制陶粒(陶砂)300 740°C烘干、预热,时间10 15min ;740 800°C烧胀恒温,时间10 15min ;降温出窑,时间2 5min ;—般情况下,烘干、预热、烧胀周期为20 35min。2.高温烧胀范围1000 1200°C烧制陶粒(陶砂)300 1000°C烘干、预热,时间15 20min ; 1000 1200°C烧胀恒温,时间10 15min ;降温出窑,时间4 5min ;—般情况下,烘干、预热、烧胀周期为30 40min。权利要求一种内螺旋筒预热式回转窑炉,由烟室(3)、入料口(1)、预热带回转窑体(6)、烧胀带回转窑体(14)、陶粒仓(20)、传动设备(23)组成,其特征在于预热回转窑体(6)内套装有螺旋筒(7),螺旋筒(7)内设内螺旋导料板(9)并与烧胀带回转窑体(14)插入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炉,其特征在于在螺旋筒(7)内设有内隔焰筒(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炉,其特征在于螺旋筒(7)通过保温层(10)与保温 层外壳(12)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窑炉,其特征在于保温层(10)内置有钢支撑构件 (21),将螺旋筒(7)和保温层外壳(12)联结为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窑炉,其特征在于螺旋筒(7)内壁固连的内螺旋 导料板(9)为1 4头螺旋。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窑炉,其特征在于内螺旋导料板(9)高度为螺旋 筒⑵直径的5% 40%,螺距为螺旋筒(7)直径的20% 50%。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内螺旋筒预热式回转窑炉,预热回转窑体内固连有内螺旋导料板的螺旋回转筒和烧胀回转窑体插入相接;螺旋筒内固连内隔焰筒,置于高温预热端内,螺旋导料板具有高度和螺距和内隔焰筒共同作用,可使预热物料保持占筒内总体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螺旋筒预热式回转窑炉,由烟室(3)、入料口(1)、预热带回转窑体(6)、烧胀带回转窑体(14)、陶粒仓(20)、传动设备(23)组成,其特征在于:预热回转窑体(6)内套装有螺旋筒(7),螺旋筒(7)内设内螺旋导料板(9)并与烧胀带回转窑体(14)插入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家平刘冰洁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