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0685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主要解决隔振器超轻载和超小尺寸等技术问题,其采用技术方案是上、下夹板为一整块板体,在上、下夹板之间均布设有一组非金属囊,组成的隔振器高度不超过25毫米,非金属囊的壁厚不大于1.5毫米,非金属囊的最大直径不大于40毫米,适用于各式计算机硬盘的减振和防冲击。(*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振器,特别是一种系统中使用弹性装置抑制振动的减振 器。技术背景 计算机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计算机硬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外部储存设备,用 户的应用程序、数据、文档几乎都存贮在硬盘内,硬盘的组成有磁头、主轴、盘片、驱动机构、 电机、芯片和接口等等,盘片固定在电机主轴上呈高速旋转,磁头可沿着盘片作径向移动, 二者具有极小的间隙,硬盘是用螺钉安装在计算机的硬盘托架内,当计算机在实用环境中 遭受较大振动或冲击时,会使硬盘停转和死机;现有的计算机,大都在无振动或振动小的环 境条件下工作,其硬盘不存在减小或隔离振动的问题,但是,在飞机、车辆、舰船或其他类似 环境中,计算机可能在强烈振动源条件下工作,此时,常用的计算机是工控机,其整机的减 振措施是沿用仪器、仪表的减振方法,即采用减振垫或减振弹簧至今仍未有针对计算机硬 盘的减振抗冲技术方案。 在减振
内,各种需减振的设备,采用各种各样的隔振器,使设备和基础之 间的刚性连接转变为弹性支撑,其中囊式隔振器广泛应用于动力设备的隔振和抗冲击,其 结构的特点是,隔振器包括有上、下夹板和气囊,上、下夹板均设置有设定形状的容置槽,每 一夹板由两层或多层组成,气囊的端部成型恰能容设在所述的容置槽内,然后将多层夹板 固定,这种结构即似利用橡胶弹性的"弹簧",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性,能吸收高、 低频率的振动,系统自振频率很低,且易于控制其刚度,使用寿命较长,其中一些特性是适 宜计算机硬盘的减振需求,但现有的技术方案,单只囊式隔振器的承载量均大于10公斤, 和计算机硬盘不超过150克质量对比,是几乎无法选择的条件,和此相对应的尺寸,也是计 算机硬盘托架无法容纳的参数,由于上述参数的巨大差异,本
尚无人针对计算机 硬盘的特殊要求,以"囊式隔振器"的现有技术为参照点,寻求解决计算机硬盘隔振技术的 新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它 能适应计算机硬盘小承载量和小结构尺寸的特殊需求,并能提供良好的减振和防冲击功 能。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包括有 上、下夹板和非金属囊,上、下夹板分别设置有固定槽,非金属囊的凸缘容设在上、下夹板的 固定槽中,并由上、下夹板夹紧固定,其特点是上夹板和下夹板为一整块板体,所述上、下夹 板之间的平面方向均匀布设有一组非金属囊,所述上夹板的顶面和所述下夹板的底面之间 的距离为15 25毫米,所述非金属囊的壁厚为0. 5 1. 5毫米,所述非金属囊的最大直径 为20 40毫米,构成一微型薄壁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使用时,上夹板和计算机硬盘连接,下夹板和计算机的硬盘托架连接,从而形成计算机硬盘极佳的弹性支撑。 本技术采用囊式隔振措施,可充分发挥该类型隔振器的优点,以获得良好的减振和防冲击效果,其整块式的上、下夹板和相应布设的一组非金属囊,可形成一整体式的微型薄壁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不仅其承载量能和硬盘的质量良好地匹配,而且其整体式方案可将隔振器制作成极小的尺寸,以适应计算机硬盘托架的有限空间,针对本技术提供的主要结构参数,可提供计算机硬盘最佳的隔振和防冲击性能。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俯视示意图(一 )。 图2是本技术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俯视示意图(二 )。 图3是图1中A-A剖视示意图(一)。 图4是图1中A-A剖视示意图(二)。 图5是图1中非金属囊轴测示意图。 图6是图2中B-B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4中非金属囊轴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3、4,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包括有上夹板1、下夹板2和非金属囊3, 有别于现有囊式计算机上、下夹板间夹固连接一个非金属囊的结构,本技术的上、下夹 板1、2是一形状和计算机硬盘对应匹配的长方形板体,在上、下夹板1、2之间的平面方向均 匀布设有一组非金属囊3 ; 图1所示是一组圆形非金属囊3的布设状态,图示有4个非金属囊3分别对称布 设在上、下夹板1、2的4个角,同样,也可采用如图2所示布设在上、下夹板1、2的每一侧边 的中心,以及类似的对称布设方式,可根据计算机硬盘的实际需要选定;一个隔振器也可选 用非金属囊3的数量大于4的布设方案。 图2所示是一组长圆形或椭圆形非金属囊3的布设状态,图示有4个非金属囊3分 别对称布设在上、下夹板的每一侧边的中心,且其长轴和上、下夹板的边缘直线平行,同样, 也可采用如图1所示布设在上、下夹板1、2的4角,以及类似的对称布设方式,可根据计算 机硬盘的实际需要选定, 一个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可选用非金属囊3的数量大于4的布 设方案。 上夹板1是由两层或多层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制成,其边缘和计算机硬盘的边缘 对应呈长方形,且呈一整块板体以容置多个非金属囊3的和现有囊式隔振器完全不同的结 构特征,该整块板体也可制成减重的中空状,上夹板1根据隔振器的布置需求,形成有和非 金属囊3数量相同的上固定槽13,该槽是由顶板11、托板12接合处,顶板11的突伸部14、 托板12的凹坑和托板12的通孔构成,非金属囊3的上凸缘31置入后,由螺栓夹紧顶板11 和托板12固定,上述结构和现有隔振器基本相同。 下夹板2,包括有底板21、压板22、下固定槽23、突伸部24,其材质、构造和功能和 上夹板1相同。 上、下夹板1、2和一组非金属囊3组合后,即可形成一完整的计算机硬盘隔振器,此时上夹板1的顶面15和下夹板2的底面25之间的距离可在15 25毫米之间选定,即 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的高度设定为15 25毫米,是计算机硬盘隔振器的重要结构参数 之一。 本技术除上述提供的各种布设和上、下夹板1、2的结构方案以外,其非金属 囊3的结构,可根据计算机硬盘的隔振防冲击各种性能要求,提出下列各种不同的结构方案。 图3是一种圆形非金属囊3,其轴测视图如图5,其材质可为橡胶、塑胶,结构包括 有上凸缘31、本体32和下凸缘33 ; 上凸缘31,其结构和上夹板1的上固定槽13对应; 本体32,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对应其最大直径是20至40毫米,所述数值是囊式 计算机硬盘隔振器另一重要结构参数,是根据硬盘隔振特性需求选定; 本体32的纵截面侧边缘线形状为上、下对称的圆弧形; 本体32的壁厚为0. 5至1. 5毫米,是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又一重要结构参数, 可根据硬盘隔振特性需求选定。 图4是另一种圆形非金属囊3,其轴测视图如图7,包括有上凸缘31'、本体32'和下凸缘33',上、下凸缘31'、32'和上述图3所示结构相同; 本体32',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其最大直径值和上述本体32相同; 本体32'的纵截面侧边缘线形状为上、下对称的锥形; 本体32'的壁厚和上述本体31'的壁厚相同; 本体32'的壁部可开设有一组通孔34,用以调节隔振器的刚度,孔的数量,形状、 大小和布置方式,可根据隔振器的减振防冲击性能确定,图4、7所示通孔34上、下共8个, 呈长圆形,对称布设。 图6是图2中B-B剖视示意图,其中 上夹板1包括有顶板11"、托板12"、上固定槽13"和顶面15",结构和现有技术基 本相同或相似; 下夹板2包括有底板21"、压板22"、下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该隔振器包括有上、下夹板和非金属囊,上、下夹板分别设置有固定槽,非金属囊的凸缘容设在上、下夹板的固定槽中,并由上、下夹板夹紧固定,其特征在于:上夹板(1)和下夹板(2)为一整块板体,所述的上、下夹板(1、2)之间的平面方向均匀布设有一组非金属囊(3),所述上夹板(1)的顶面(15)和所述下夹板(2)的底面(25)之间的距离为15~25毫米,所述非金属囊(3)的壁厚为0.5~1.5毫米,所述非金属囊(3)的最大直径为20~40毫米,构成一微型薄壁囊式计算机硬盘隔振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炜王强周相荣柳瑞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