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68502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它的供电电路包含其由顶块作用而起通断作用,组成一控制回路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第一接触片为一端固定,一端活动的浮动结构,它具有一固定部、第一电接触部以及能被所述顶块顶开的顶触部,所述第一电接触部介于所述固定部与顶触部之间,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开关本体上并与供电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片包含一固定支撑于开关本体上并向所述第一接触片的第一电接触部方向突出的第二电接触部,所述第二电接触部与第一电接触部接触形成一控制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醒开关不需要顶块直接插入第一电接触部和第二电接触部之间来断开供电电路,避免了第一电接触部和第二电接触部与顶块之间的直接摩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座位安全带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座位安全带佩 戴提醒开关,该提醒开关属于接触片开关一类。本安全带提醒开关可用于机 动车、飞机、游艺机械等领域。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驾驶员和车内乘员忘系安全带,安全带佩戴提醒开关已被广泛 使用。目前大多数提醒开关都安装在安全带插锁上, 一般为常闭或常开开关, 当使用者佩戴安全带后使安全带上的锁舌插入插锁内,改变开关原有开闭情 况(常闭变为断开,常开变为导通)实现对报警回路的控制。目前提醒开关一般分为微动开关,接触片开关,磁簧开关,霍尔开关等。 本技术属于接触片开关一类,但现有接触片开关均采用顶块(滑动形式 绝缘杆)插入两接触片间,靠顶块本身分隔接触片,使接触片触点分开从而 改变原有开闭情况。这样势必导致顶块与触点不断摩擦,难免会出现触点和 镀层的磨损,触点间电阻上升从而使提醒开关接触不良,影响其可靠性。公开号为CN101052552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座位安全带 的带扣,该专利申请包括公元件和母元件,其电触点由两个舌片支撑,第一 舌片具有V形部分,该V形部分具有两分支,其中一个分支形成电接触及弯 曲端,所述两分支的凸起部分与第二舌片相对,该第二舌片具有V形部分, 该V形部分具有两分支,其中一个分支形成电接触并且设计为承受第一舌片 的电接触,所述弯曲端设计为与所述杆相互作用以控制电触点的断开。虽然 该专利申请解决了目前普遍使用的提醒开关出现触点和镀层的磨损,触点间 电阻上升从而使提醒开关接触不良,影响其可靠性等问题。但是其自身也存 在可靠性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两个舌片均是一端支撑,两个舌片的触点位置 由于相应的硬支撑,经常处于一个位置可变化的状态,当一个舌片的触点压 在另一个舌片的触点上时,另一个舌片的触点会发生一个位移,时间一长,这一个位移就会被固定下来,使这一舌片的触点位置难以恢复到初始位置, 导致两个舌片的实际触点间隙减小,影响其可靠性。该专利还存在一个问题 就是顶块需要顶开两舌片,插入力偏大,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会造成顶块 本身磨损严重。而磨损后的顶块以及其它一些异物会附着于两个舌片之间, 也加大了两个舌片之间的接触间隙,同样导致接触开关的误动作。还有该专 利的两个舌片在使用不当或受外力损害时,易发生变形,在插锁晃动时,易 与其他部位碰撞发生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以 解决现有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所存在的可靠性低,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它的供电电路包含其由顶块作用而起通断 的作用,组成一控制回路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其中第一接触片为一 端固定, 一端活动的浮动结构,具有一固定部、第一电接触部以及能被所述 顶块顶开的顶触部,所述第一电接触部介于所述固定部与顶触部之间,固定 部固定于所述开关本体上并与供电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片包含一固定支撑于开关本体上并向所述第一接触片的第一电接触部方向突出的第二电接触 部,所述第二电接触部与第一电接触部接触形成一控制回路。所述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与供电线路的线束之间采用打线方式或焊 接方式连接,以便具有可靠的电导通性能。为了避免第一接触片的顶触部因积累灰尘而影响第一电接触部和第二电 接触部接触,本技术所述浮动结构为一悬臂状结构,其顶触部处于悬空 状态。本技术第二接触片的第二电接触部为在第二接触片上形成凸点的形态。如为球冠形状或U形状或三角形状或L形状或方形或圆形。本技术相对应的第一接触片电接触部和第二接触片电接触部可分别 设置在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上任意位置。优选方案是第一接触片电接触 部基本位于第一接触片的中部位置。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接触片的固定部与第一电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和第一电接触部与顶触部之间的距离比值为0.9 —1.2:1。本技术的第一电接触部可以为一在所述第一接触片上形成凸点的形态。为了便于所述顶块导入第一接触片的顶触部,在所述第一接触片的顶触 部朝向所述顶块部位设置有一翘曲部,该翘曲部与所述第一接触片的延伸方 向形成一个0-90度夹角。优选夹角为15-45度。在本技术开关本体上设置有与锁体配合的卡脚,以便于开关本体与 锁体连接。通过改变卡脚的位置,就能使本技术适应不同的锁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 比普通提醒开关相比,本技术的提醒开关的电触点要明显靠后, 顶块无需直接插入电触点来断开供电电路,只需插入后抬起其中一个接触片 即可,避免了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的电接触部与顶块之间的直接摩擦, 不会因顶块与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的电接触部的不断摩擦导致电接触部 接触不良,影响其可靠性。2、 由于本技术提醒开关的第二接触片上的第二电接触部是固定支撑 在开关本体上的,这样当第一接触片上的第一电接触部压在第二接触片上的 第二电接触部上时,第二接触片上的第二电接触部不会发生位移,因此不会 存在永久形变,同时当第一接触片上的第一电接触部离开第二接触片上的第 二电接触部时,第二接触片上的第二电接触部也不会发生回弹,从而保证了 提醒开关动作的可靠性。3、 通过将第一接触片设置成活动结构,尤其是将第一接触片的顶触部悬 空设置,即使顶触部积尘也不影响到第一接触片上的第一电接触部与第二接 触片上的第二电接触部之间电接触性能,保证提醒开关的可靠性。4、 本技术的提醒开关适用于多种安全带插锁结构,只需更改与锁体 配合的卡脚(连接方式)即可。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塑壳外盖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装配在锁体上的 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第一接触片被顶 块顶开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装配在锁体上的 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第一接触片被顶 块顶开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的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装配在锁体上的 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的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第一接触片被顶 块顶开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的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装配在锁体上的 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的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第一接触片被顶 块顶开的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5中的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装配在锁体上的 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 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目前,机动车、飞机、游艺机械等领域的座位安全带一般包括锁舌和插 锁,锁舌安装在安全带上,插锁固定在座位一侧。插锁包括锁体、弹射装置 和提醒开关,提醒开关安装在锁体上,弹射装置能使锁舌能从锁体内移除, 从而打开安全带。这些设置都是常规的,所以在这里不详述。实施例1:参看图1、 2、 3, 一种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它的供电电路包含其由顶 块410作用而起通断作用,并构成一控制回路的第一接触片200和第二接触 片300,该提醒开关还包括有构成开关本体的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它的供电电路包含其由顶块作用而起通断作用,组成一控制回路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触片为一端固定,一端活动的浮动结构,具有一固定部、第一电接触部以及能被所述顶块顶开的顶触部,所述第一电接触部介于所述固定部与顶触部之间,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开关本体上并与供电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片包含一固定支撑于开关本体上并向所述第一接触片的第一电接触部方向突出的第二电接触部,所述第二电接触部与第一电接触部接触形成一控制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它的供电电路包含其由顶块作用而起通断作用,组成一控制回路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触片为一端固定,一端活动的浮动结构,具有一固定部、第一电接触部以及能被所述顶块顶开的顶触部,所述第一电接触部介于所述固定部与顶触部之间,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开关本体上并与供电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片包含一固定支撑于开关本体上并向所述第一接触片的第一电接触部方向突出的第二电接触部,所述第二电接触部与第一电接触部接触形成一控制回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其特征在于,第一接 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与供电线路的线束之间采用打线方式或焊接方式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结构为一悬臂状结构,其顶触部处于悬空状态。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二电接触部为在所述第二接触片上形成凸点的形态。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位安全带的提醒开关,其特征在于,形成凸 点的形态为球冠形状或U形状或三角形状或L形状或方形或圆形。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安全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徐俊倪旻霁梁泓艺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