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39423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形成在具有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的主体部(10)和第1圆筒部(11)的边界部的第1角部(13)在外加负载时能够以角度(α)与来自第1部件(101)的推压力相对应地变化的方式弹性变形。在这种情况下,第1角部(13)一边使角度(α)变化一边向主体部(10)的外周部的外部侧(图中左侧)移动。形成在具有图中所示的位置关系的主体部(10)和第2圆筒部(12)的边界部的第2角部(14)具有与第1角部(13)相同的功能,在其弹性变形时,一边与来自第2部件(102)的推压力相对应地使角度(β)变化一边向主体部(10)的外周部的外部侧(图中右侧)移动。其结果,不必增加零件数量即能够防止产生负载特性的滞后,并且能够进行高度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簧,其设在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抑制这些部件之间的高频振动的传递,特别是涉及弹簧形状的改进。
技术介绍
在汽车产业或精密仪器产业中,要求振动传递的抑制技术。作为振动传递的抑 制技术,将由对象物和支撑部构成的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设定成远低于规定的振动频带 域是有效的。虽然作为其手法可考虑减小支撑部的弹簧常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当减 小弹簧常数时,挠曲量增大,存在弹簧大型化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在对象物与支撑部之间夹装盘簧的手法。由于盘簧的负载特性能 够设计成图10所示的曲线那样,所以能够设定出可承载负载并同时能够将弹簧常数设定 得较小的区域A。但是,在盘簧通过外加负载而变形成呈大致平坦状时,盘簧的内周缘部以及外 周缘部相对于对方部件滑动而产生摩擦。因此,在将盘簧的使用范围设定在图10中的区 域A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实际的弹簧负载中将产生图Il(A)所示的滞后。其结果,盘簧 的使用范围内的实质的动弹簧常数趋于连接图Il(A)中的点P与点Q的对角线I。在这 种情况下,当减小了使用范围的振幅时,如图Il(B)所示,由于对角线I的倾斜增大,所 以动弹簧常数增大。在上述这种现有的盘簧中,由于当输入高频振动那样的微振幅的振动时,盘簧 的动弹簧常数增大,所以存在不能够抑制高频振动的传递的问题。这种问题在外加负载 时设在内周缘部以及外周缘部的折曲部与对方部件面接触地变形的专利文献1的盘簧中 尤为突出。因此,为了防止产生负载特性的滞后,可考虑在盘簧与对方部件之间的至少 某一方上设置低摩擦部件的专利文献2的技术。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由于与 盘簧不同地设置低摩擦部件,所以零件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在盘簧的高度方向上产生离散的情况下,有必要进行高度调整。因 此,虽然为了高度调整可考虑对上下面进行研磨,但在这种情况下,当对其上下面进行 研磨时,存在负载特性大大地变化,或内外径产生变化而安装时产生松动的问题。特别 是在盘簧中,由于与其所适用的系统相对应地将内外径作为设计值而预先决定了,所以 由于上述问题而实际上高度的调整是不可能的。专利文献1 特开平5-172171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2-546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能够不增加零件数量,防止产生负载 特性的滞后,并且能够进行高度调整。本专利技术的弹簧是设在第1部件和第2部件之间的弹簧,具备具有孔部的主体部,设在主体部的内周部以及外周部中的至少某一方的周部的突出部,以及形成在主体部和突出部的边界部的角部,主体部在与来自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的推压力的方向交叉 的方向上延伸,突出部具备从主体部的周部朝向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的某一方的部件突 出并与其抵接的抵接部,角部能够以其角度与推压力相对应地变化的方式弹性变形。在 这种情况下,突出部的抵接部和第1部件、第2部件的位置关系如下。S卩,在突出部设在 内周部以及外周部的某一方的周部的情况下,其突出部具备从主体部的周部朝向第1部 件以及第2部件中某一方的部件突出并与其抵接的抵接部。而且,在突出部设在内周部 以及外周部双方的周部的情况下,内周部侧的突出部具备从主体部的内周部朝向第1部 件以及第2部件中一方的部件突出并与其抵接的抵接部,外周部侧的突出部具备从主体 部的外周部朝向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中另一方的部件突出并与其抵接的抵接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弹簧中,主体部在与来自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的推压力的方向交叉 的方向上延伸,突出部从主体部的周部朝向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的一方的部件(以下 称为对方部件)突出与其抵接。形成在这样的主体部和突出部的边界部的角部能够以外 加负载时与来自对方部件的推压力相对应地使其角度变化的方式弹性变形。在这种情况 下,由于角部是形成在具有上述的位置关系的主体部和突出部的边界部的部位,所以这 种角部在外加负载时一边使其角度变化一边向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了突出部的周部 的外部侧移动。另外,此处所说的外部侧在设置了突出部的周部为内周部的情况下是内 周部的内侧,在设置了突出部的周部为外周部的情况下是外周部的外侧。这样一来,由于在外加负载时角部弹性变形,所以通过适当设定突出部上的角 部和对方部件之间的距离,能够防止外加负载时突出部的对方部件附近的部位的变形。 因此,由于能够防止突出部相对于对方部件的滑动,所以在突出部和对方部件之间不产 生摩擦,其结果,在弹簧的负载特性上不产生滞后。而且,由于突出部的对方部件附近 的部位是不变形部,所以即使通过在其部位上施加研磨等加工来调整弹簧的高度,也能 够防止其负载特性的变化。本专利技术的弹簧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例如,作为突出部可以采用圆筒部。在这 种方式中,即使在突出部上施加研磨等加工,由于突出部是圆筒部,所以弹簧的内外径 也不变化。而且,主体部能够从其内周部朝向外周部呈倾斜状、阶梯状、或者大致S字 型。进而也可以在对方部件上设置防止突出部相对于其部件滑动的止挡。在这种方式 中,能够更有效地防止产生弹簧的负载特性的滞后。除此之外,也能够在主体部以及突 出部的至少一方上形成狭缝。在这种方式中,能够实现弹簧的轻量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弹簧,由于形成在主体部和突出部的边界部的角部在外加负载时 能够弹性变形,所以能够防止突出部相对于对方部件的滑动。因此,在突出部和对方部 件之间不产生摩擦,其结果,在弹簧的负载特性上不产生滞后。而且,由于突出部的对 方部件附近的部位不变形,所以即使通过在突出部上施加研磨等加工来调整突出部的高 度,也能够抑制弹簧负载特性的变化。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弹簧1的结构,图I(A)是立体图,图I(B)是 弹簧1的右侧部分的侧剖视图。图2表示图1的弹簧的右侧部分的动作状态,图2 (A)是弹簧动作前(虚线)和 动作时(实线)的侧剖视图,图2(B)是弹簧动作时的第1角部以及第2角部的放大侧剖 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例和现有例的负载特性的图表。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弹簧的变形例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弹簧的其他变形例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弹簧的其他变形例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弹簧的其他变形例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弹簧的其他变形例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弹簧的其他变形例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图10是表示弹簧的负载特性的图表。图11是表示产生滞后的实际的盘簧的负载特性的图表,图Il(A)是使用范围的 振幅为规定大小时的图表,图Il(B)是使用范围的振幅小于图Il(A)的情况时的图表。附图标记说明1 6 弹簧,10 主体部,IOA 孔部,11 第1圆筒部(突出部),12 第 2圆筒部(突出部),13 :第1角部(角部),14 :第2角部(角部),101 第1部件, IOlA 凹部(止挡),102 第2部件,102A 凹部(止挡),α、β 角度。具体实施例方式(1)实施方式的结构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 的弹簧1的结构,图I(A)是立体图,图I(B)是弹簧1的右侧部分的侧剖视图。图I(B) 表示了弹簧1设置在第1部件101和第2部件102之间的状态。弹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簧,设在第1部件和第2部件之间,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孔部的主体部,设在上述主体部的内周部以及外周部中的至少某一方的周部的突出部,以及形成在上述主体部和上述突出部的边界部的角部,  上述主体部在与来自上述第1部件以及上述第2部件的推压力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上述突出部具备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周部朝向上述第1部件以及上述第2部件的某一方的部件突出并与其抵接的抵接部,  上述角部能够以其角度与上述推压力相对应地变化的方式弹性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岛典拓富永润伊藤秀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