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630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弹簧,其是由杆材弯折形成有一圆弧部,该圆弧部依序形成有七个圆弧,并于圆弧部两端各形成有一枢接环,该枢接环可分别枢接于可相对滑移的基座与滑动座上,在施加一外力于滑动座,由于弹力作用滑动座可相对基座进行滑移,使得弹簧受压缩时产生的应力可分散于圆弧部上,可有效避免产生弹性疲乏、变形或断裂等现象发生,进而得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运用于手机的滑盖装置中,且具有七个圆弧可使应力分 散,进而提供稳定使用的弹簧
技术介绍
手机是目前普及于日常生活中的通讯器材,且已近乎达到人手一机,甚至越来越 多人拥有多机的状态,故手机制造业者必须不断的推陈出新以符合广大消费者的使用需 求,且业者除了研发出多种功能外,更是要具有独特的外观设计,使得手机已不单纯提供通 讯服务,而跃身成为一种足以代表个人风格的时尚配件。现今市面上常见的手机型式分有单手握持式、掀盖式以及滑盖式等,而其中滑盖 式手机是装设有一滑盖装置,该滑盖装置是具有一基座以及一滑动座,并以弹簧枢接于该 基座以及该滑动座上,是施加一外力于滑动座,且通过弹簧的弹力,达到滑动座能相对基座 进行滑移,而将基座与滑动座分别连接于手机的机体与盖体上,进而能提供盖体可相对机 体滑动的滑盖式手机。请参阅图7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滑盖装置的弹簧结构,其是由金属杆材经连续弯 折形成有若干个圆弧段而为一圆弧部30,该圆弧部30依序于各弯折处形成有第一至五个 圆弧段,其中在形成有一第一圆弧段31、一第三圆弧段32以及一第五圆弧段33的开口方向 朝向一侧,另第二及四圆弧段的开口方向朝向另一侧,并于圆弧部30两端各形成有一枢接 环40,该枢接环40可分别枢接于可相对滑移的基座与滑动座上,并通过弹簧的弹力,提供 基座与滑动座可相对滑动,然而,现有技术的弹簧压缩时所产生的应力会集中于第三圆弧 段32上,使得弹簧会有弹性疲乏、变形或断裂等现象,进而造成手机于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弹簧,其设计出 一种能将弹簧压缩时产生的应力分散,达到提供稳定使用的弹簧改良结构。为达到前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弹簧是由杆材弯折形成有一圆弧部以及 两枢接部,其中该圆弧部是于同一平面上依序经由杆材于连续弯折后形成有一第一圆弧 段、一第二圆弧段、一第三圆弧段、一第四圆弧段、一第五圆弧段、一第六圆弧段以及一第七 圆弧段,该第一圆弧段、该第三圆弧段、该第五圆弧段以及该第七圆弧段的圆弧开口方向是 与该第二圆弧段、该第四圆弧段以及该第六圆弧段的圆弧开口方向相反,且第一圆弧段的 圆弧半径与第七圆弧段的圆弧半径相同,第三圆弧段的圆弧半径与第五圆弧段的圆弧半径 相同,第二圆弧段的圆弧半径、第四圆弧段的圆弧半径与第六圆弧段的圆弧半径相同;该枢 接环是呈环状,并形成于圆弧部的两端,且与圆弧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弹簧,其中该第一圆弧段与该第七圆弧段的圆弧半径是最大圆弧半径且 作为基数,该第二圆弧段、该第四圆弧段与该第六圆弧段的圆弧半径是相对于该基数的 61. 5士5%,该第三圆弧段与该第五圆弧段的圆弧半径是相对于该基数的72. 5士5%。所述的弹簧,其中该第一圆弧段的开口夹角与第七圆弧段的开口夹角为 32° 士3°,第三圆弧段的开口夹角与第五圆弧段的开口夹角为18° 士3°,而第二圆弧段 的开口夹角、第四圆弧段的开口夹角与第六圆弧段的开口夹角为0°,另第一圆弧段的外侧 与第七圆弧段的外侧所形成的夹角为100° 士 10°。所述的弹簧,其中该枢接环是两向内侧弯折的圆环。所述的弹簧,其中该枢接环是两向外侧弯折的圆环。所述的弹簧,其中该枢接环是一向外侧弯折与一向内侧弯折的圆环。本技术的弹簧压缩时产生的应力可分散于圆弧部上,故能提供稳定的恢复弹 力,有效避免弹簧产生疲乏、变形或断裂等现象,进而使手机在操作上更加便利,并得以延 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压缩状态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又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正视图。图7是现有技术的正视图。图8是现有技术呈自然状态受力示意图。图9是现有技术呈压缩状态受力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ΙΟ-圆弧部11—第一圆弧段Ι 2—第二圆弧段13—第三圆弧段14—第四圆弧段1 δ-第五圆弧段16—第六圆弧段17—第七圆弧段20—枢接部30—圆弧部31—第一圆弧段32—第三圆弧段33—第五圆弧段40—枢接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弹簧是由杆材弯折形成有一圆弧部10以及两枢接 部20,该杆材为一金属杆材,其中该圆弧部10是于同一平面上依序经由杆材于连续弯折后形成有一第一圆弧段 11、一第二圆弧段12、一第三圆弧段13、一第四圆弧段14、一第五圆弧段15、一第六圆弧段 16以及一第七圆弧段17,该第一圆弧段11、该第三圆弧段13、该第五圆弧段15以及该第七 圆弧段17的圆弧开口方向是与该第二圆弧段12、该第四圆弧段14以及该第六圆弧段16的 圆弧开口方向相反,且第一圆弧段11的圆弧半径与第七圆弧段17的圆弧半径相同,第三圆 弧段13的圆弧半径与第五圆弧段15的圆弧半径相同,第二圆弧段12的圆弧半径、第四圆弧段14的圆弧半径与第六圆弧段16的圆弧半径相同,并依据第一圆弧段11与第七圆弧段 17的圆弧半径为最大圆弧半径且作为基数,而第二圆弧段12、第四圆弧段14与第六圆弧段 16的圆弧半径为相对于该基数的61. 5士5%,另第三圆弧段13与第五圆弧段15的圆弧半 径为相对于该基数的72. 5士5% ;该枢接环20是呈圆环状,并形成于圆弧部10的两端,且与圆弧部10位于同一平 面,该枢接环20是可为两向内侧弯折的圆环、两向外侧弯折的圆环或一向外侧弯折与一向 内侧弯折的圆环。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的弹簧为压缩状态,即二端的枢接环20的距离减小, 其压缩时产生的应力是可分散于第一圆弧段11、第三圆弧段13、第五圆弧段15以及第七圆 弧段17,应力得以分散使得弹簧于使用上较为稳定,且不易发生弹性疲乏、变形或断裂等现象。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是运用于滑盖装置,一枢接环20是枢接于基 座50上,另一枢接环20是枢接于滑动座60上,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呈自然状态弹簧 二端的枢接环20未受压而相对移动靠近,此时,于施加一外力于滑动座60上,使得弹簧形 成如图4如所示的压缩状态,此时弹簧的二枢接环20将形成相对接近缩短距离,又由于弹 簧具有恢复弹性力,故在滑动座60通过二枢接环20最短距离的位置后,其得以恢复如图5 所示呈伸张的自然状态,藉以完成滑动座60可相对基座50作滑移定位,将滑盖装置连接于 手机的机体与盖体上,便得以提供一滑盖式手机。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当弹簧呈现伸张自然状态时,其中 第一圆弧段11的开口夹角与第七圆弧段17的开口夹角为32° 士3°,第三圆弧段13的开 口夹角与第五圆弧段15的开口夹角为18° 士3°,而第二圆弧段12的开口夹角、第四圆弧 段14的开口夹角与第六圆弧段16的开口夹角为0°,故第二圆弧段12、第四圆弧段14与 第六圆弧段16是呈U形,另第一圆弧段11的外侧杆材与第七圆弧段17的外侧杆材间所形 成的夹角为100° 士 10°。请参阅图8至图9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弹簧与本技术的弹簧分别处于自然状 态与压缩状态时的受力示意图,图中在弹簧的受力大小与受力大小的分布情形以绘制点阴 影的疏密方式表现。请参阅图8所示,现有技术是呈自然状态,此时弹簧各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簧,其特征在于,其是由杆材弯折形成有一圆弧部以及两枢接部,其中:该圆弧部是于同一平面上依序经由杆材于连续弯折后形成有一第一圆弧段、一第二圆弧段、一第三圆弧段、一第四圆弧段、一第五圆弧段、一第六圆弧段以及一第七圆弧段,该第一圆弧段、该第三圆弧段、该第五圆弧段以及该第七圆弧段的圆弧开口方向是与该第二圆弧段、该第四圆弧段以及该第六圆弧段的圆弧开口方向相反,且第一圆弧段的圆弧半径与第七圆弧段的圆弧半径相同,第三圆弧段的圆弧半径与第五圆弧段的圆弧半径相同,第二圆弧段的圆弧半径、第四圆弧段的圆弧半径与第六圆弧段的圆弧半径相同;该枢接环是呈环状,并形成于圆弧部的两端,且与圆弧部位于同一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宜宏徐安赐
申请(专利权)人: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