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用四连杆独立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38346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用四连杆独立悬架装置。它包括后车轮支承构件(1)、纵臂(3)、上臂(6)、下臂(5)、主摆臂(9)、弹簧(7)和减震器(4),其特征是:上臂(6)布置在与整车的垂直方向,上臂(6)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1)和托架(8)相连,纵臂(3)通过螺栓与后轮支承构件(1)相连,主摆臂(9)一端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1)相连,另一端又通过衬套与托架(8)相连,调节装置(10)固定在主摆臂(9)与托架(8)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很好地使制动、加速时产生的横向和纵向力全部直线通过四条臂,从而能够减轻整个悬架系统的质量又使悬架系统简化。它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悬架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 一种新型汽车用四连杆独立悬架装置。技术背景 现在的乘用车尤其是中高级轿车的后悬架多采用四连杆式独立悬架结构。这种四连杆式悬架装置,其结构是将汽车后轮的支承构件通过几跟连杆与车体相连,在各连杆I:至少与车体连接端配设衬套,同时将由螺旋弹簧和减震器构成的缓冲装置的下端支承于所述后车轮支承构件....匕这种结构的纵臂与轮边壳体采ltj钢板冲压,焊接而成,这种装背结构复杂,外形不美观,并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的冃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外形美观,成本相对较低的新型汽车用四连杆独立悬架装置。 木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后车轮支承构件(1)、纵臂(3) 、 k臂(6)、下臂(5)、主摆臂(9)、弹簧(7)和减震器(4),其特征是上臂(6)布置在与整车的垂直方向,上臂(6)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1)和托架(8)相连,纵臂(3)通过螺栓与后轮支承构件(1)相连,主摆臂(9)-一端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1)相连,另-一端又通过衬套与托架(8) 相连,调节装置(10)固定在主摆臂(9)与托架(8)之间,可以调节车轮前束角和外倾角。 所述衬套固嵌在各臂或后车轮支承构件上;所述弹簧(7)的下端连接在主摆臂(9) 上,上端与车身相连;所述减震器(4)的下端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相连,上端与车身相连。 本技术能很好地使制动、加速时产生的横向和纵向力全部直线通过四条臂,从而能够减轻整个悬架系统的质量又使悬架系统简化。侧向力由....匕臂、下臂及主摆臂承受,纵向力由纵臂、下臂及主摆臂承受,上下冲击产生的力由弹簧和减震器承受,所以整个悬架系统的刚性很好,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木技术的后轮支承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不,本技术包括后车轮支承构件(1)、纵臂(3)、上臂(6)、下臂(5)、主摆臂(9)、弹簧(7)和减震器(4),后车轮支承构件(i)上固定有轮毂轴承单元,上臂(6)布置在与整车的垂直方向,上臂(6)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1)和托架(8)相连,纵臂(3)通过螺栓与后轮支承构件(1)相连,主摆臂(9) 一端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1)相连,另一端又通过衬套与托架(8)相连,调节装置(丄0)固定在主摆臂(9)与托架(8)之间,可以调节车轮前束角和外倾角。所述衬套固嵌在各臂或后车轮支承构件上,其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弹簧(7)的下端连接在主摆臂(9)上,上端与车身相连;所述减震器(4)的下端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相连,l:端与车身相连。 如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后车轮支承构件釆用铸造型式,纵臂釆用冲压型式,两部分通过螺栓连接。该型式的后车轮支承构件结构简单,美观,可靠性强,成本较原冲压烀接结构低。权利要求一种新型汽车用四连杆独立悬架装置,它包括后车轮支承构件(1)、纵臂(3)、上臂(6)、下臂(5)、主摆臂(9)、弹簧(7)和减震器(4),其特征是上臂(6)布置在与整车的垂直方向,上臂(6)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1)和托架(8)相连,纵臂(3)通过螺栓与后轮支承构件(1)相连,主摆臂(9)一端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1)相连,另一端又通过衬套与托架(8)相连,调节装置(10)固定在主摆臂(9)与托架(8)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用四连杆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衬套固嵌在各臂或后车轮支承构件上。3.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用四连杆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簧(7) 的下端连接在主摆臂(9)....匕,上端与车身相连。4. 根据权利耍求1所述的-'种新型汽车用四连杆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减震器(4)的——F端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相连,k端与车身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用四连杆独立悬架装置。它包括后车轮支承构件(1)、纵臂(3)、上臂(6)、下臂(5)、主摆臂(9)、弹簧(7)和减震器(4),其特征是上臂(6)布置在与整车的垂直方向,上臂(6)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1)和托架(8)相连,纵臂(3)通过螺栓与后轮支承构件(1)相连,主摆臂(9)一端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1)相连,另一端又通过衬套与托架(8)相连,调节装置(10)固定在主摆臂(9)与托架(8)之间。本技术能很好地使制动、加速时产生的横向和纵向力全部直线通过四条臂,从而能够减轻整个悬架系统的质量又使悬架系统简化。它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文档编号B60G3/20GK201437320SQ20092008703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专利技术者朱永胜, 杜大勇, 王坤, 钟朋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汽车用四连杆独立悬架装置,它包括后车轮支承构件(1)、纵臂(3)、上臂(6)、下臂(5)、主摆臂(9)、弹簧(7)和减震器(4),其特征是:上臂(6)布置在与整车的垂直方向,上臂(6)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1)和托架(8)相连,纵臂(3)通过螺栓与后轮支承构件(1)相连,主摆臂(9)一端通过衬套与后轮支承构件(1)相连,另一端又通过衬套与托架(8)相连,调节装置(10)固定在主摆臂(9)与托架(8)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胜杜大勇王坤钟朋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