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淑先专利>正文

银耳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20897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银耳培养装置,包括由透气性材料制成或结构带有透气孔且透气孔中填塞有透气性物质的罩体和罩座,所述罩体具有内腔室和腔口,所述罩体的腔口与罩座相匹配,使所述罩体盖在罩座上时,该罩座覆盖所述腔口。当将装有银耳培养基的培养袋置于罩座上,将罩体盖在罩座上,这样可以防止害虫的侵入,避免喷洒农药,还可以避免外界空气中的污染物污染银耳,又由于罩体和罩座是采用透气性材料或者是开有透气孔且透气孔中填塞有透气性物质,保证良好的透气环境,有利于银耳的的生长,因而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银耳培养装置中生长出来的银耳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银耳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银耳也叫白木耳,它不仅是宴席上的珍品,而且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目前, 在我国南北各省区都有人工栽培。传统的银耳栽培主要是段木法,成本高、产量低,劳动强 度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也较大,难以大范围推广。而袋料栽培法,原料来源丰富,管理方 便,技术易掌握,产量也较高,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栽培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银耳单 产比段木栽培的提高15 20倍,生产周期也缩短了 3/4,这种方法主要步骤如下,首先用塑 料袋盛装培养基,装好袋的培养基长45 48厘米,宽度6 7厘米,高度4 5厘米,每个 培养基袋打孔3 4个,胶布封口,然后进行高压灭菌,冷却后接入银耳菌种,采用胶布封口 培养。培养8 10天后,接种口开始形成白毛团(即银耳菌丝体),此时,将胶布开出一个 3 4毫米的小口,使外界空气进入袋中,增加银耳对氧气的要求。目前这种栽培方法银耳 都是直接裸露于空气中,具有以下缺点1、存在农药残留问题,之所以存在这问题,是因为在银耳栽培过程中,当银耳菌丝 体出现银耳白毛团时,会散发出浓浓的香气,此时昆虫大量侵入接种口,吞食银耳菌丝体, 造成不出耳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银耳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透气性材料制成或结构带有透气孔且透气孔中填塞有透气性物质的罩体和罩座,所述罩体具有内腔室和腔口,所述罩体的腔口与罩座相匹配,使所述罩体盖在罩座上时,该罩座覆盖所述腔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银耳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透气性材料制成或结构带有透气孔且透气孔中填塞有透气性物质的罩体和罩座,所述罩体具有内腔室和腔口,所述罩体的腔口与罩座相匹配,使所述罩体盖在罩座上时,该罩座覆盖所述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和罩座均为泡沫材料 制成的罩体和罩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和罩座均为纸板材料 制成的罩体和罩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座包括底板、外框和内 框,所述外框与内框之间留有间隙,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淑先
申请(专利权)人:姚淑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