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8711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减振装置(17),其具有减振板(50)、减振盘(51)和扭矩传递机构(52),在该扭矩传递机构(52)中设置有3种减振弹簧(62、63、64)。上述的各减振弹簧(62~64)在以旋转轴线(S)为中心的径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具体地说,在扭矩传递机构(52)的第三扭矩传递部(61)的规定方向(R)相反侧配置有第一减振弹簧(62)和容置在该第一减振弹簧(62)内的第二减振弹簧(63)。另外,在扭矩传递机构(52)的第三扭矩传递部(61)的规定方向(R)侧配置有第一减振弹簧(62)和容置在该第一减振弹簧(62)内的第三减振弹簧(64)。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减振装置(17)在径向上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吸收由发动机等动力源产生的扭矩振动的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减振装置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 具有作为驱动板的减振板,其连接在车辆的发动机侧,并且能够以规定的旋转轴线为中心 旋转;作为从动板的减振盘,其与该减振板同轴,且能够与减振板相对地旋转;扭矩传递机 构,其用于将减振板的扭矩传递至减振盘。在该扭矩传递机构中设置有在稳定时(即,未受 到伸缩方向上的应力时)伸缩方向上的长度不同的3种减振弹簧。并且,这些减振弹簧中 的第一减振弹簧和第二减振弹簧分别配置为在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的配置位 置相同,另一方面,第三减振弹簧配置在其他减振弹簧的径向外侧。减振板和减振盘针对扭矩传递机构的每个减振弹簧分别具有专用的扭矩传递部。 即,减振板和减振盘中的第一减振弹簧用的各扭矩传递部分别形成为总是能够与第一减振 弹簧进行扭矩传递。另外,减振板和减振盘中的第二减振弹簧用的各扭矩传递部分别形成 为在减振板相对于减振盘的旋转角度(也称为“扭转角度”)变为第一规定角度以上时,能 够与第二减振弹簧进行扭矩传递。而且,减振板和减振盘中的第三减振弹簧用的各扭矩传 递部分别形成为在减振板相对于减振盘的旋转角度变为大于第一规定角度的第二规定角 度以上时,能够与第三减振弹簧进行扭矩传递。当扭矩从发动机侧传递至这样的减振装置时,减振板和减振盘在具有与扭矩大小 对应的旋转角度的状态下分别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即,在减振板相对于减振盘的 旋转角度小于第一规定角度时,从发动机侧传递至减振板的扭矩经由扭矩传递机构的第一 减振弹簧传递减振盘。然后,发动机的扭矩变大,当减振板相对于减振盘的旋转角度变为第 一规定角度以上时,也能够从第二减振弹簧向减振盘传递扭矩,因而从发动机侧传递至减 振板的扭矩经由第一减振弹簧和第二减振弹簧传递至减振盘。此后,发动机的扭矩进一步 变大,当减振板相对于减振盘的旋转角度变为第二规定角度以上时,也能够从第三减振弹 簧向减振盘传递扭矩,因此从发动机侧传递至减振板的扭矩经由第一减振弹簧、第二减振 弹簧和第三减振弹簧传递至减振盘。但是,在所述减振装置中设置3种减振弹簧,以使减振板相对于减振盘的旋转角 度和从减振板传递至减振盘的扭矩之间的关系能够分3个阶段地变更。因而,所述减振装 置因为是将减振弹簧配置在径向上的两个位置的结构,所以具有径向上大型化的问题。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4-2787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径向上小型化的减振装置。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减振装置具有驱动板,其能够以规定的旋转轴线为 中心旋转,从动板,其配置为与该驱动板同轴,并且能够相对于该驱动板相对地旋转,扭矩传递机构,其至少具有直径大小、稳定时伸缩方向上的长度和伸缩率中至少一个相互不同 的多种减振弹簧,并且,将所述驱动板的扭矩经由所述多种减振弹簧中的至少一种传递至 所述从动板,该扭矩传递机构构成为,随着所述驱动板相对于所述从动板的旋转角度变大, 能够使在从所述驱动板向所述从动板传递扭矩时进行作用的减振弹簧的组合至少变更3 次;各所述减振弹簧能够在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自由伸缩,并且在以所述旋转 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分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上。根据上述结构,在随着驱动板相对于从动板的旋转角度变大,使从驱动板向从动 板传递扭矩时进行作用的减振弹簧的组合至少变更3次的减振装置中,全部的减振弹簧配 置在径向上的相同位置。因而,与将减振弹簧在径向上配置于不同的多个位置的以往的情 况相比,能够实现径向上的小型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所述减振弹簧中的直径大小相互不同的两种减振弹簧配 置成在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同轴且相互重叠的重合方式。根据上述结构,在周向上以重叠的方式配置多种减振弹簧,相应地,与多种减振弹 簧在周向上不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减振弹簧在周向上的配置位置,并且能够有助于 实现减振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所述驱动板具有第一扭矩传递部,该第一扭矩传递部能 够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减振弹簧的至少一种进行扭矩传递,并且,所述从动板具有第二扭 矩传递部,该第二扭矩传递部能够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减振弹簧的至少一种进行扭矩传 递,所述扭矩传递机构设置有第三扭矩传递部,该第三扭矩传递部能够在所述周向上与分 别配置于所述第一扭矩传递部侧和所述第二扭矩传递部侧的两个所述减振弹簧进行扭矩 传递,在所述周向上的所述第一扭矩传递部与所述第三扭矩传递部之间以及所述周向上的 所述第三扭矩传递部与所述第二扭矩传递部之间中的至少一个,以所述重合方式配置有直 径大小相互不同的两种减振弹簧。根据上述结构,在周向上相互相邻的扭矩传递部彼此之间以重合方式配置有两种 减振弹簧。因而,能够高效地设置减振弹簧的设置空间,实现减振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所述第三扭矩传递部和位于该第三扭矩传递部在所述周 向上的第一侧的其他扭矩传递部之间,以所述重合方式配置有直径大小以及稳定时伸缩方 向上的长度相互不同的两种减振弹簧,该两种减振弹簧中的长的减振弹簧形成为能够总是 与分别位于所述周向上的两侧的两个所述扭矩传递部分别进行扭矩传递,另一方面,该两 种减振弹簧中的短的减振弹簧形成为在所述旋转角度变成第一规定角度以上时,能够与分 别位于所述周向上的两侧的两个所述扭矩传递部分别进行扭矩传递,其中,第一规定角度 是为了变更扭矩传递时进行作用的减振弹簧的组合而预先设定的角度,在所述第三扭矩传 递部和位于该第三扭矩传递部在所述周向上的第二侧的其他扭矩传递部之间,以所述重合 方式配置有直径大小相互不同且稳定时伸缩方向上的长度相等的两种减振弹簧,该两种减 振弹簧各自形成为能够总是与分别位于所述周向上的两侧的两个所述扭矩传递部分别进 行扭矩传递,在所述第三扭矩传递部和位于该第三扭矩传递部在所述周向上的所述第二侧 的其他扭矩传递部之间配设有限制部,该限制部在所述旋转角度变成第二规定角度以上 时,限制所述第三扭矩传递部和所述其他扭矩传递部的相对接近,其中,所述第二规定角度 是为了再次变更扭矩传递时进行作用的减振弹簧的组合而预先设定的角度,并且所述第二6规定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规定角度。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组合3种或4种减振弹簧和限制部,能够按照驱动板相对于从 动板的旋转角度设置3个从驱动板向从动板传递扭矩时进行作用的减振弹簧的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在所述第三扭矩传递部和位于该第三扭矩传递部在所述 周向上的第一侧的其他扭矩传递部之间,以所述重合方式配置有直径大小以及稳定时伸缩 方向上的长度相互不同的两种减振弹簧,该两种减振弹簧中长的减振弹簧形成为能够总是 与分别位于所述周向上的两侧的两个所述扭矩传递部分别进行扭矩传递,另一方面,该两 种减振弹簧中短的减振弹簧形成为在所述旋转角度变成第一规定角度以上时,能够与分别 位于所述周向上的两侧的两个所述扭矩传递部分别进行扭矩传递,其中,所述第一规定角 度是为了变更在扭矩传递时进行作用的减振弹簧组合而预先设定的角度,在所述第三扭矩 传递部和位于该第三扭矩传递部在所述周向上的第二侧的其他扭矩传递部之间,以所述重 合方式配置有直径大小以及稳定时伸缩方向上的长度相互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驱动板,其能够以规定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从动板,其配置为与该驱动板同轴,并且能够相对于该驱动板相对地旋转,扭矩传递机构,其至少具有直径大小、稳定时伸缩方向上的长度和伸缩率中至少一个相互不同的多种减振弹簧,并且,将所述驱动板的扭矩经由所述多种减振弹簧中的至少一种传递至所述从动板,该扭矩传递机构构成为,随着所述驱动板相对于所述从动板的旋转角度变大,能够使在从所述驱动板向所述从动板传递扭矩时进行作用的减振弹簧的组合至少变更3次;各所述减振弹簧能够在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自由伸缩,并且在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分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8-3-31 2008-091409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驱动板,其能够以规定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从动板,其配置为与该驱动板同轴,并且能够相对于该驱动板相对地旋转,扭矩传递机构,其至少具有直径大小、稳定时伸缩方向上的长度和伸缩率中至少一个相互不同的多种减振弹簧,并且,将所述驱动板的扭矩经由所述多种减振弹簧中的至少一种传递至所述从动板,该扭矩传递机构构成为,随着所述驱动板相对于所述从动板的旋转角度变大,能够使在从所述驱动板向所述从动板传递扭矩时进行作用的减振弹簧的组合至少变更3次;各所述减振弹簧能够在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自由伸缩,并且在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分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弹簧中的直径大小相互不同的两种减振弹簧以在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 周向上同轴且相互重叠的重合方式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具有第一扭矩传递部,该第一扭矩传递部能够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减振弹 簧的至少一种进行扭矩传递,并且,所述从动板具有第二扭矩传递部,该第二扭矩传递部能 够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减振弹簧的至少一种进行扭矩传递,所述扭矩传递机构设置有第三 扭矩传递部,该第三扭矩传递部能够在所述周向上与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扭矩传递部侧和 所述第二扭矩传递部侧的两个所述减振弹簧进行扭矩传递,在所述周向上的所述第一扭矩传递部与所述第三扭矩传递部之间以及所述周向上的 所述第三扭矩传递部与所述第二扭矩传递部之间中的至少一个,以所述重合方式配置有直 径大小相互不同的两种减振弹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扭矩传递部和位于该第三扭矩传递部在所述周向上的第一侧的其他扭矩传 递部之间,以所述重合方式配置有直径大小以及稳定时伸缩方向上的长度相互不同的两种 减振弹簧,该两种减振弹簧中的长的减振弹簧形成为能够总是与分别位于所述周向上的两 侧的两个所述扭矩传递部分别进行扭矩传递,另一方面,该两种减振弹簧中的短的减振弹 簧形成为在所述旋转角度变成第一规定角度以上时,能够与分别位于所述周向上的两侧的 两个所述扭矩传递部分别进行扭矩传递,其中,第一规定角度是为了变更扭矩传递时进行 作用的减振弹簧的组合而预先设定的角度,在所述第三扭矩传递部和位于该第三扭矩传递部在所述周向上的第二侧的其他扭矩 传递部之间,以所述重合方式配置有直径大小相互不同且稳定时伸缩方向上的长度相等的 两种减振弹簧,该两种减振弹簧各自形成为能够总是与分别位于所述周向上的两侧的两个 所述扭矩传递部分别进行扭矩传递,在所述第三扭矩传递部和位于该第三扭矩传递部在所述周向上的所述第二侧的其他 扭矩传递部之间配设有限制部,该限制部在所述旋转角度变成第二规定角度以上时,限制 所述第三扭矩传递部和所述其他扭矩传递部的相对接近,其中,所述第二规定角度是为了 再次变更扭矩传递时进行作用的减振弹簧的组合而预先设定的角度,并且所述第二规定角 度大于所述第一规定角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扭矩传递部和位于该第三扭矩传递部在所述周向上的第一侧的其他扭矩 传递部之间,以所述重合方式配置有直径大小以及稳定时伸缩方向上的长度相互不同的两 种减振弹簧,该两种减振弹簧中长的减振弹簧形成为能够总是与分别位于所述周向上的两 侧的两个所述扭矩传递部分别进行扭矩传递,另一方面,该两种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和典伊藤一能荒木敬造阿部唯人吉田治小林浩二饭田达也山口正浩新庄右典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爱信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