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6040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14:31
减振装置具有:杆刚体,其在发动机和车体之间,分别经由弹性体支撑,共振频率设定得低于发动机的弯曲、扭转的1次共振频率;弹性部件,其设置在杆刚体上,利用向杆刚体的轴向作用的力而进行变形;惯性块,其由弹性部件支撑;以及致动器,其产生与杆刚体的轴向速度成正比的力,使惯性块在杆刚体的轴向往复运动。由此,不降低双重防振效果而抑制共振本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轻从发动机向车体传递的振动的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日本国专利厅1997年公布的JP-H09-273586-A2,为了减轻从发动机向车体的振动,在将橡胶部分隔为两个部分的中间板上连结振动板。由此,通过分隔出的外侧橡胶部和内侧橡胶部使共振点不同。由此得到双重防振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在得到双重防振效果的结构中,因为在共振点附近的频率处从发动机传递至车体的传递力增大,所以为了进一步减轻从发动机向车体的振动,必须抑制共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橡胶部的阻尼增大,则在共振点附近的频率处的传递力减小,共振得到抑制。但是,在大于或等于共振频率的高频区域,与使阻尼增大之前相比,传递力反而增大,高频区域侧的向车体侧部件的传递特性恶化。为了抑制共振而使橡胶部的阻尼单增,会使双重防振的效果恶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降低双重防振效果而可以抑制共振的装置。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减振装置包含发动机安装部和车体安装部,并且包含杆部,其杆刚体的共振频率低于发动机的扭转共振频率;弹性部件,其设置在杆部, 且利用作用在杆部的轴向上的力进行变形;由弹性部件支撑的惯性块;以及致动器,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裕介金堂雅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