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观成专利>正文

新型中餐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2037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中餐炉,包括带通风口的支架,设在支架上的炉膛,设在炉膛内的炉头及点火针;特点是:在炉膛内设有隔热保温层,在隔热保温层外设有反射聚热层;炉头为红外燃气炉头,其包括抽风管、与抽风管出风端固定并连通的混气腔、固定在混气腔出气端的均气板及位于均气板上方的红外发热板;在抽风管的进风端设有入风口,混气腔的断面呈漏斗状,均气板的断面呈向下凹陷的弧状,在均气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气孔,红外发热板的断面呈向下凹陷的弧状,该红外发热板活动的设在混气腔上。炉膛集热及隔热保温效果好,结构简单,燃烧效率高,价格便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中餐炉
技术介绍
现有餐馆厨房用的中餐炉包括带通风口的支架,设在支架上的炉膛及设在炉膛内 的炉头。炉膛是用铸铁制造的,集热及隔热效果差;炉头的结构较复杂,燃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炉膛集热及隔热保温效果好,炉头 结构简单,燃烧效率高,价格便宜的一种新型中餐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包括带通风口的支架,设在支 架上的炉膛,设在炉膛内的炉头及点火针;其特征在于在炉膛内设有隔热保温层,在隔热 保温层外设有反射聚热层;炉头为红外燃气炉头,其包括抽风管、与抽风管出风端固定并连 通的混气腔、固定在混气腔出气端的均气板及位于均气板上方的红外发热板;在抽风管的 进风端设有入风口,混气腔的断面呈漏斗状,均气板的断面呈向下凹陷的弧状,在均气板上 均勻分布有若干个出气孔,红外发热板的断面呈向下凹陷的弧状,该红外发热板活动的设 在混气腔上。所述的红外发热板为铁铬铝耐热千层板,所述的隔热保温层为硅酸隔热保温材 料,所述的反射聚热层为不锈钢材料。所述的抽风管包括断面呈“八”字形的引射管及与引射管连通的断面呈“喇叭”形 的送风管,引射管及送风管的轴线重合,送风管与混气腔连通。还包括设在抽风管进风端处的调风板,在调风板上设有带动调风板转动的转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炉膛集热及隔热保温效果好,结构简单,燃 烧效率高,价格便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如图1至3所示,其是一种新型中餐炉,包括带通风口 51的支架5,设在支架上的 炉膛3,设在炉膛内的炉头及点火针10 ;本技术的特点是在炉膛3内设有隔热保温 层4,在隔热保温层外设有反射聚热层2,由于有隔热保温层及反射聚热层,提高了热效率。 炉头为红外燃气炉头,其包括抽风管8、与抽风管出风端固定并连通的混气腔6、固定在混3气腔出气端的均气板7及位于均气板上方的红外发热板1 ;在抽风管的进风端设有入风口 81,混气腔的断面呈漏斗状,均气板的断面呈向下凹陷的弧状,在均气板上均勻分布有若干 个出气孔71 ;红外发热板的断面呈向下凹陷的弧状,其向下凹陷的弧度与锅底的弧度相一 致,红外发热板活动的设在混气腔上;该结构的炉头燃烧效率高,结构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发热板1为铁铬铝耐热千层板,隔热保温层4为硅酸隔热保温 材料,反射聚热层2为不锈钢材料。抽风管8包括断面呈“八”字形的引射管82及与引射 管连通的断面呈“喇叭”形的送风管81,引射管及送风管的轴线重合,送风管与混气腔6连 通。还包括设在抽风管8进风端处的调风板11,在调风板上设有带动调风板转动的转钮9。权利要求一种新型中餐炉,包括带通风口的支架,设在支架上的炉膛,设在炉膛内的炉头及点火针;其特征在于在炉膛(3)内设有隔热保温层(4),在隔热保温层外设有反射聚热层(2);炉头为红外燃气炉头,其包括抽风管(8)、与抽风管出风端固定并连通的混气腔(6)、固定在混气腔出气端的均气板(7)及位于均气板上方的红外发热板(1);在抽风管的进风端设有入风口(81),混气腔的断面呈漏斗状,均气板的断面呈向下凹陷的弧状,在均气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气孔(71),红外发热板的断面呈向下凹陷的弧状,该红外发热板活动的设在混气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餐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发热板(1)为铁铬铝 耐热千层板,所述的隔热保温层(4)为硅酸隔热保温材料,所述的反射聚热层(2)为不锈钢 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餐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风管(8)包括断面呈 “八”字形的引射管(82)及与引射管连通的断面呈“喇叭”形的送风管(81),引射管及送风 管的轴线重合,送风管与混气腔(6)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餐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抽风管(8)进风端处 的调风板(11),在调风板上设有带动调风板转动的转钮(9)。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中餐炉,包括带通风口的支架,设在支架上的炉膛,设在炉膛内的炉头及点火针;特点是在炉膛内设有隔热保温层,在隔热保温层外设有反射聚热层;炉头为红外燃气炉头,其包括抽风管、与抽风管出风端固定并连通的混气腔、固定在混气腔出气端的均气板及位于均气板上方的红外发热板;在抽风管的进风端设有入风口,混气腔的断面呈漏斗状,均气板的断面呈向下凹陷的弧状,在均气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气孔,红外发热板的断面呈向下凹陷的弧状,该红外发热板活动的设在混气腔上。炉膛集热及隔热保温效果好,结构简单,燃烧效率高,价格便宜。文档编号F24C3/08GK201662107SQ20102013731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6日专利技术者梁观成 申请人:梁观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中餐炉,包括带通风口的支架,设在支架上的炉膛,设在炉膛内的炉头及点火针;其特征在于:在炉膛(3)内设有隔热保温层(4),在隔热保温层外设有反射聚热层(2);炉头为红外燃气炉头,其包括抽风管(8)、与抽风管出风端固定并连通的混气腔(6)、固定在混气腔出气端的均气板(7)及位于均气板上方的红外发热板(1);在抽风管的进风端设有入风口(81),混气腔的断面呈漏斗状,均气板的断面呈向下凹陷的弧状,在均气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气孔(71),红外发热板的断面呈向下凹陷的弧状,该红外发热板活动的设在混气腔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观成
申请(专利权)人:梁观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