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青蒿素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技术

技术编号:481701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R-O-A (Ⅰ) *** (Ⅱ)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式(Ⅰ)化合物:其中:R代表式(Ⅱ)基团:A如说明书中所定义,它们的几何和/或光学异构体,以及其与酸或碱形成的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的青蒿素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青蒿素是从植物(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出的活性成分,因其抗疟作用而闻名。现有技术中已记载了大量青蒿素化合物的抗疟性能(IN173339),治疗弓形体病的性能(US5486535),或它们的抗癌作用,诸如象WO9701548中描述的青蒿素的二聚物。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因其新的结构,所以是新的且具有特别有价值的可作为抗肿瘤剂的药理学特性。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式(I)化合物R-O-A(I)其中☆R代表式(II)基团 ☆A代表-式(III)基团 其中-R1代表芳基,取代芳基,杂芳基或取代杂芳基,-R2代表氢原子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C1-C6)烷基,-或式(IV)基团 其中-Y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C2-C14)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C2-C14)亚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C2-C14)亚炔基,亚苯基,取代亚苯基,亚萘基或取代亚萘基,-Z代表氧或硫原子,或基团NR′2,其中R′2的定义可与R2相同,-R3代表上文中定义的式(III)基团,其中各术语应理解为-“芳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式(Ⅰ)化合物:R-O-A (Ⅰ)其中:☆R代表式(Ⅱ)基团:*** (Ⅱ)☆A代表:-式(Ⅲ)基团:-*-R↑[1] (Ⅲ)其中:R↑[1]代表芳基,取代芳基,杂芳基或取代杂芳基,R↑[2]代表氢原子或 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C↓[1]-C↓[6])烷基,-或式(Ⅳ)基团:-*-Y-*-Z-R↑[3] (Ⅳ)其中:Y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C↓[2]-C↓[14])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C↓[2]-C↓[ 14])亚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C↓[2]-C↓[1...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化合物R-O-A(I)其中☆R代表式(II)基团☆A代表-式(III)基团其中R1代表芳基,取代芳基,杂芳基或取代杂芳基,R2代表氢原子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C1-C6)烷基,-或式(IV)基团其中Y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C2-C14)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C2-C14)亚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C2-C14)亚炔基,亚苯基,取代亚苯基,亚萘基或取代亚萘基,Z代表氧或硫原子,或基团NR′2,其中R′2的含义可与R2相同,R3代表如上文所定义的式(III)基团,其中各术语应理解为-“芳基”是指苯基,萘基,菲基,芴基或蒽基,-“杂芳基”是指含有5-10个原子的任何单环或双环芳基,其可含有1-3个选自氧、氮和硫的杂原子,-与术语“芳基”、“杂芳基”、“亚苯基”和“亚萘基”相关的术语“取代”是指这些基团被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基团取代,这些基团选自羟基,直链或支链(C1-C6)烷氧基,(C1-C6)烷氧羰基,多卤代烷基,苄氧基,硝基,氨基,烷基羰基氨基,氰基或卤原子(氟,氯,溴,碘),或者两个相邻的碳原子可被亚烷二氧基取代,-与术语“烷基”、“亚烷基”、“亚链烯基”和“亚炔基”相关的术语“取代”是指这些基团被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基团取代,这些基团选自羟基,直链或支链(C1-C6)烷氧基,多卤代烷基,氨基或卤原子(氟,氯,溴,碘),其对映体和非对映异构体,以及其与药学上可接受的酸或碱的加成盐。2.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其中A代表式(III)基团,其对映体和非对映异构体,以及其与药学上可接受的酸或碱的加成盐。3.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其中A代表式(IV)基团,其对映体和非对映异构体,以及其与药学上可接受的酸或碱的加成盐。4.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其中Z代表氧原子,其对映体和非对映异构体,以及其与药学上可接受的酸或碱的加成盐。5.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其中Z代表基团NR′2,其对映体和非对映异构体,以及其与药学上可接受的酸或碱的加成盐。6.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其中R1代表芳基或取代芳基,其对映体和非对映异构体,以及其与药学上可接受的酸或碱的加成盐。7.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它是2-(4-溴苯基)-2-二氢青蒿素基-乙腈,其对映体和非对映异构体((R)-2-(4-溴苯基)-2-二氢青蒿素基-乙腈和(S)-2-(4-溴苯基)-2-二氢青蒿素基-乙腈)。8.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它是2-苯基-2-二氢青蒿素基-乙腈,其对映体和非对映异构体((R)-2-苯基-2-二氢青蒿素基-乙腈和(S)-2-苯基-2-二氢青蒿素基-乙腈)。9.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它是1,4-琥珀酸[(2-氯苯基)(氰基)甲基]·二氢青蒿素基双酯,其对映体和非对映异构体((R)-1,4-琥珀酸〔(2-氯苯基)(氰基)甲基〕·二氢青蒿素基双酯和(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山峰吴锦明吴光韶丁健韩家娴G阿塔斯P里纳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瑟维尔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