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停止触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0103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断路器可停止触头装置,触头为轴对称形状,触头转动中心设置腰型孔;转子轴向中间部位具有触头朝向转子的径向对称贯穿,触头与转子中心以销轴穿过,触头以该销轴为轴心在转子的空槽内转动,以销轴为轴对称设置一对滚动件和一对连接杆,滚动件穿过转子两侧的关于销轴轴对称的一对通槽中,在转子上下端面中间对称设置一对凹槽,通槽与凹槽垂直且与凹槽连通;一对连接杆分别位于滚动件的转动轴心处;弹簧置于凹槽内且两端固定在一对连接杆上,一对连接杆穿过触头且以销轴为轴对称设置;连接杆中部连接位于触头两侧且对称设置的连板一端,连板另一端套在连接杆上;在较小电流故障时,触头止动效果尤其明显。(*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断路器的触头部件,由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带动旋转。
技术介绍
目前,塑壳低压断路器动触头部件由转子、触头和卡紧装置等组成,通过操作机构 上的杆带动转子旋转,由转子的旋转实现动触头的分合。其中,卡紧装置是利用触头或转子 上的边缘在触头斥开到卡住位置时,转子或触头与配件间的接触面的阻力来使触头卡住。 该装置的缺陷是在多次分合操作后,卡紧装置会因为接触面的磨损使动触头在电动斥力 斥开后没有被可靠卡住而回落,导致断路器不能可靠分合而引起灭弧室内电弧的重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停止触头装置,无需使用上述接触面来实现卡住,避免了多次分合操作后不能可靠卡住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触头为轴对称形状,触头的转动中心设置腰型孔;转子的轴向中间部位具有触头朝向转子的径向对称贯穿,触头与转子的中心以销轴穿过,触头以该销轴为轴心在转子的空槽内转动,以销轴为轴对称设置一对滚动件和一对连接杆,滚动件穿过转子两侧的关于销轴轴对称的一对通槽中,在转子的上下端面的中间对称设置一对凹槽,通槽与凹槽垂直且与凹槽连通;一对连接杆分别位于滚动件的转动轴心处;弹簧置于凹槽内且两端固定在一对连接杆上,一对连接杆穿过触头且以销轴为轴对称设置;连接杆的中部连接位于触头两侧且对称设置的连板的一端,连板的另一端套在连接杆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当触头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带动弹簧拉伸到最长位置后,即弹簧经过三点共 线这一死点位置后,弹簧力的方向便发生改变,弹簧自动回弹,便改变了触头的转动方向, 使触头向分闸方向运动,触头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无法回落,从而可靠地卡住触头。与现有技 术对比,本技术不使用转子或触头与配件间接触面卡紧的结构,卡紧可靠且使用寿命 长。 2、触头一旦受到电动斥力斥开一较小角度经过死点位置时,弹簧可以迅速将触头 卡住,防止触头的回落,本技术在较小电流故障时,触头止动效果尤其明显。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总装图; 图2是图1中隐藏掉转子1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2隐藏掉上侧的滚动件3及连板4之后的立体图; 图4是转子1的立体图; 图中1.转子;2.触头;3.滚动件;4.连板;5.连接杆;6.连接杆;7.弹簧;8.通 槽;9.凹槽;IO.通孔;ll.通孔;12,销轴;13.腰型孔;14.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触头2为轴对称形状,在触头2的转动中心设置腰型孔13 ;在转子 1的轴向中间部位,触头2朝向转子1的径向对称贯穿。触头2与转子1的中心以销轴12 穿过,销轴12为触头2与转子1的共同转动中心轴。触头2以该销轴12为轴心在转子1 的空槽内转动,触头2可以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作自由回转动作。 以销轴12为轴对称设置滚动件3和连接杆6,滚动件3穿过转子1两侧的关于销 轴12为轴对称的通槽8中,通槽8设置在转子1上,是转子1上下端面上设置的一对凹槽 9的两端部分,通槽8与凹槽9垂直且与凹槽9连通。 一组连接杆5分别位于滚动件3的 转动轴心处。在转子1的轴向两侧设置关于销轴12对称的通孔10,通孔10与断路器操作 机构杆相配合。位于触头2两侧且对称设置的弹簧7的两端固定在连接杆5上,如图2,一 对连接杆6穿过触头2且以销轴12为轴对称设置;连接杆6连接位于触头2两侧且对称设 置的连板4的一端与触头2,即连接杆6穿过触头2上关于销轴12中心对称的一对通孔11 和连板4 一端的通孔,连板4的另一端套在连接杆5上,连板4与转子1和触头2小间隙配 合。在弹簧7位于拉伸最长位置处,连板4与触头2的两个连接端中心(即连接杆6的转 动中心)和销轴12的转动中心以及滚动件3的转动中心五点共线。 在转子1的上下端面的中间对称设置一对凹槽9,弹簧7置于凹槽9内;滚动件3 安装在凹槽9两端的通槽8中。在转子1的转动中心设置通孔14,销轴12穿过通孔14和 腰型孔13。 本技术工作时,触头2从合闸位置转动到锁住位置时,由触头2带动两个对称 的连接杆6、连板4以及连接杆5动作,滚动件3在通槽8中运动,连接杆5的运动拉伸弹簧 7,当弹簧7被拉伸到最长位置时,此时连板4与触头2的两个连接端转动中心以及销轴12 的转动中心以及连接杆5的转动中心,这五点在同一直线,形成弹簧7的死点位置。当弹簧 7经过该死点位置,触头2仍在继续旋转运动,弹簧7的收縮力通过连板3对触头2的作用 使得触头2向锁住位置转动并保持这种状态,达到锁住的目的。 当低压断路器合闸时,由操作机构带动转子1旋转,此时,转子1上的弹簧7通过 连接杆5作用于连板4,连板4的运动带动连接杆6动作,便将弹簧7的力传递并作用于触 头2,提供触头2的压力。 当低压断路器在较小短路电流的情况下,触头2斥开一较小角度,触头2对连板4 施加作用,克服弹簧7的力运动,直到五点共线的死点位置,触头2此时继续运动,连板4对 触头2的作用使触头2向锁住位置方向运动并保持这种趋势,从而达到锁住目的。权利要求一种可停止触头装置,触头(2)为轴对称形状,触头(2)的转动中心设置腰型孔(13);转子(1)的轴向中间部位具有触头(2)朝向转子(1)的径向对称贯穿,触头(2)与转子(1)的中心以销轴(12)穿过,触头(2)以该销轴(12)为轴心在转子(1)的空槽内转动,其特征是以销轴(12)为轴对称设置一对滚动件(3)和一对连接杆(6),滚动件(3)穿过转子(1)两侧的关于销轴(12)轴对称的一对通槽(8)中,在转子(1)的上下端面的中间对称设置一对凹槽(9),通槽(8)与凹槽(9)垂直且与凹槽(9)连通;一对连接杆(5)分别位于滚动件(3)的转动轴心处;弹簧(7)置于凹槽(9)内且两端固定在一对连接杆(5)上,一对连接杆(6)穿过触头(2)且以销轴(12)为轴对称设置;连接杆(6)的中部连接位于触头(2)两侧且对称设置的连板(4)的一端,连板(4)的另一端套在连接杆(5)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断路器可停止触头装置,触头为轴对称形状,触头转动中心设置腰型孔;转子轴向中间部位具有触头朝向转子的径向对称贯穿,触头与转子中心以销轴穿过,触头以该销轴为轴心在转子的空槽内转动,以销轴为轴对称设置一对滚动件和一对连接杆,滚动件穿过转子两侧的关于销轴轴对称的一对通槽中,在转子上下端面中间对称设置一对凹槽,通槽与凹槽垂直且与凹槽连通;一对连接杆分别位于滚动件的转动轴心处;弹簧置于凹槽内且两端固定在一对连接杆上,一对连接杆穿过触头且以销轴为轴对称设置;连接杆中部连接位于触头两侧且对称设置的连板一端,连板另一端套在连接杆上;在较小电流故障时,触头止动效果尤其明显。文档编号H01H73/04GK201532913SQ20092004850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3日专利技术者张海燕, 朱未东, 杨建国, 江长生 申请人: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停止触头装置,触头(2)为轴对称形状,触头(2)的转动中心设置腰型孔(13);转子(1)的轴向中间部位具有触头(2)朝向转子(1)的径向对称贯穿,触头(2)与转子(1)的中心以销轴(12)穿过,触头(2)以该销轴(12)为轴心在转子(1)的空槽内转动,其特征是:以销轴(12)为轴对称设置一对滚动件(3)和一对连接杆(6),滚动件(3)穿过转子(1)两侧的关于销轴(12)轴对称的一对通槽(8)中,在转子(1)的上下端面的中间对称设置一对凹槽(9),通槽(8)与凹槽(9)垂直且与凹槽(9)连通;一对连接杆(5)分别位于滚动件(3)的转动轴心处;弹簧(7)置于凹槽(9)内且两端固定在一对连接杆(5)上,一对连接杆(6)穿过触头(2)且以销轴(12)为轴对称设置;连接杆(6)的中部连接位于触头(2)两侧且对称设置的连板(4)的一端,连板(4)的另一端套在连接杆(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未东江长生张海燕杨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