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建林专利>正文

一种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9655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一车库建筑本体、升降结构及停车运送平台,所述车库建筑本体为多层结构,每层由至少一个单元车库组成,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一升降箱体、升降机构及升降机构控制电路,所述升降结构位于所述车库建筑本体内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运送平台设于所述升降箱体内部,对应汽车前、后轮位置在停车运送平台底面横向设置有两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设有滑动支撑结构,所述每一单元车库与所述升降箱体及停车运送平台间设有相互配合的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停车运送平台滑动,实现了汽车停放操作的自动控制,且停车运送平台上无电路,避免了意外的发生。(*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停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停放用的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已逐渐走入普通百姓家庭,因而形成车多泊位少的现状。特别 在大、中型城市的闹市区和住宅校区内尤为严重,停车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汽车业 的发展。在大多数人的影响种,停放汽车的当然是停车场,不管是地上的还是地下的,均为 一片空旷且占地面积较大的区域,并在地面上标有车框,这样的停车场需要的占地面积较 大,一个车位只能停放一辆车,已不适合车多低烧的现状。因此,出现了双层甚至多层的立 体车库,充分利用空间位置,解决了地少车多的问题。目前,以双层车库为例,常见的车库均 采用通过升降机构带动载车板的上下运动,完成车辆在底层与顶层的停放,其中升降机构 包括液压式、链条式以及钢丝绳式的。虽然双层结构的能够成倍的增加停车数量,但必须有 序,就是说上层的车辆要出库,必须确保底层没车,否则就下不来,反之,底层已经有车了, 顶层车就无法入库,从而给车辆的进出库带来不便,制约了推广使用。为了解决车辆能方便进出库的问题,立体车库开始被广泛的使用。如中国专利 CN2487821Y中公开的《一种立体车库》,其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库房建筑及机械运车 装置,该库房建筑为多层结构,由多个库房单元构成,每一库房单元横向由左、中、右三排建 筑结构组成,该左、右建筑为车库,该车库每层有若干等距的停车位,每一停车位内设有一 个运送平台,该平台的平面面积与停入车的面积配合,该运动平台以下底的四个车轮支承 在固定于建筑楼层板的双轨上,该双轨通向中排建筑,该中排建筑为机械运车装置作业空 间,该空间的宽度与机械运车装置的运车平台相应,该空间两侧设有若干竖向导轨固定于 左、右建筑结构的内侧,该竖向导轨的设置原则是对正左、右车库每一停车位的中排建筑 内的升降平台四角都有等距的四支竖向导轨;机械运车装置由升降机和机械手组成。虽然该立体车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车辆进出库的问题,但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多不 足利用机械手的作用,易出现碰撞,操作复杂,手动控制费时费力,该专利技术中仅采用人 力的手动控制,没有解决停车过程的自动控制,难以实现自动化管理的问题;另外,在车辆 的存取过程中,由于升降机上拖曳着电线,造成控制动作较为繁琐,且容易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车库,通过对结构的改进,使得汽车的停放操作 可自动控制,且在停车运送平台上无电路结构,避免了意外的发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一车库建筑 本体、升降结构及停车运送平台,所述车库建筑本体为多层结构,每层由至少一个单元车库 组成,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一升降箱体、升降机构及升降机构控制电路,所述升降结构位于所 述车库建筑本体内的一侧,与所述的单元车库汽车出入口配合,所述停车运送平台设于所述升降箱体内部,对应汽车前、后轮位置在停车运送平台底面横向设置有两个加强筋,所述 加强筋上设有滑动支撑结构,所述每一单元车库与所述升降箱体及停车运送平台间设有相 互配合的传动机构。上文中,所述升降结构类似现有的电梯结构,包括一升降箱体,所述箱体上部设有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可以是液压式、链条式以及钢丝绳式中的一种,并经由升降机构控 制电路控制。该立体车库在使用时,车主将车辆开进升降箱体内的停车运送平台上,并将车 停好,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电路驱动升降机构运动,带动升降箱体上升,直至停靠在可供车辆 停放的单元车库前面,此时经单元车库与所述升降箱体及停车运送平台间设有相互配合的 传动机构作用,由于停车运送平台地面设有滑动支撑结构,从而可将停车运送平台从升降 箱体内传送至单元车库内,完成停车操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停车运送平台底面的加强筋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滑轮, 构成所述的滑动支撑结构。所述滑轮设置于停车运送平台底面的加强筋上,一方面当车辆 停放在平台上时可以分担整个平台的所承受的压力,另一方面,当传动机构工作时,可方便 的将停车运送平台从升降箱体内滑动至单元车库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齿轮结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齿轮结 构,所述齿轮结构包括设置于单元车库外侧边内部的主轴,所述主轴上设有主动齿轮,与所 述主动齿轮配合在其内侧还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升降箱体侧边与所述主动齿轮配合设 有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配合在停车运送平台底面还设有齿条,与所述滑轮配合 在单元车库内开设有滑槽,与所述齿轮结构配合设有一电控装置。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电控装置的设置,可驱动主轴转动从而驱动主动齿轮转动。 使用时,当升降箱体上升停靠至单元车库前,升降箱体侧边开设的第二传动齿轮与单元车 库外侧边内主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当主动齿轮向单元车库内的方向转动时,带动其两侧 的第一、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由于传动齿轮与停车运送平台底面的齿条配合,因而当传动齿 轮转动的同时能带动停车运送平台底部的滑轮沿单元车库内的滑槽向车库内滑动,直至停 靠到位。当需要取出车辆时,只需驱动主动齿轮向外侧方向转动,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带 动停车运送平台向外滑动直至停放进升降箱体内。优选的技术方案时,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组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包括设 置于单元车库外侧边内部的主轴,所述主轴上设有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配合在其内 侧还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升降箱体侧边与所述主动齿轮配合设有第二传动齿轮,与所 述传动齿轮配合在停车运送平台底面还设有齿条,与所述齿轮结构配合设有一电控装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组齿轮结构的设置,使得齿轮结构在带动停车运送平台 动作时更加平稳。使用时,当升降箱体上升至单元车库前,升降箱体侧边开设的第二传动齿 轮与单元车库外侧边内主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当电控装置驱动主动齿轮转动时,主动齿 轮可带动其两侧与之啮合的第一、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由于在停车运送平台地面设有与传 动齿轮配合的齿条,当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的时候可带动停车运送平台向单元车库内滑动, 直至停车完毕。当需要将停放的车辆取出时,只需需求驱动主动齿轮向外转动,带动传动齿 轮向外转动从而带动停车运送平台向外滑动,直至停车运送平台完全停放至升降箱体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与所述主动齿轮配合还设有一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的设置,当 主动齿轮与升降箱体侧边的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不充分的时候,可调整主动齿轮的位置,使得主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充分啮合,从而进行传动。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1、由于本技术通过在升降箱体内部的停车运送平台底面设置滑动支撑结构, 并且在单元车库与所述升降箱体及停车运送平台间设有相互配合的传动机构,经传动机构 运动从而使得停车运送平台可从升降箱体内部滑动停靠至单元车库内,实现了汽车停放操 作的自动控制;2、本技术通过电控装置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第二传动齿轮转 动,与第二齿轮配合在停车运送平台底面设有齿条,从而使得停车运送平台经齿轮传动可 滑动至单元车库内,解决了以往停车运送平台上还需设置电路结构的问题,避免了意外的 发生;3、本技术操作方便,且易于实现,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A-A方向示意剖视图;附图3为附图1的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一车库建筑本体[1]、升降结构及停车运送平台[6],所述车库建筑本体[1]为多层结构,每层由至少一个单元车库[2]组成,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一升降箱体[3]、升降机构[4]及升降机构控制电路[5],所述升降结构位于所述车库建筑本体[1]内的一侧,与所述的单元车库[2]汽车出入口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运送平台[6]设于所述升降箱体[3]内部,对应汽车前、后轮位置在停车运送平台[6]底面横向设置有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上设有滑动支撑结构,所述每一单元车库[2]与所述升降箱体[3]及停车运送平台[6]间设有相互配合的传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薛建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