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6029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测试用电连接器,其包括上盖体、承载上盖体的基座、组装于基座内的导电端子及组装于基座底部的端子保护板。基座大致呈矩形,其包括位于中心的端子收容区和围设于端子收容区的四周侧壁,于侧壁的底面成对角线形成有两个导柱,端子保护板大致呈矩形,在端子保护板与基座底面的导柱对应的对角线方向形成有两个穿孔,在端子保护板的另一对角线方向形成有固定柱。基座底面的导柱与端子保护板的穿孔间隙配合,可对端子保护板定位,防止端子保护板晃动,便于其组装于电路板上。(*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测试电连接器端子保护板的改良°
技术介绍
鉴于中央处理器芯片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核心作用,通常一块处理器芯片 在出广之前需要经过各种各样的測试。针对不同测试项目需要将一块处理器芯 片裝设于不同的处理器插座上。例如一块处理器芯片可能需要经过測试、老化 等不同性能的检测。现有的对处理器芯片进行老化测试的插座电连接器,其通常包括基座、組 装于基座上的上盖体及由上盖体驱动的锁扣件,导电端子收容于基座内。上盖 体可相对基座上下移动,当按压下上盖体时,上盖体按压锁扣件,锁扣件处于 打开状态,此时可将处理器芯片裝于该电连接器。这种老化测试插座电连接器通常需要裝设于电路板上,由于这种插座电连 接器通常具有很多导电端子,而且端子的尾部较长,需要将众多导电端子对应 插入电路板上的穿孔内,为保证众多端子能同时准确地插入电路板对应的穿孔 内,避免有的端子插入穿孔而有的端子未插入穿孔时对未插入端子造成损坏, 通常会在插座电连接器基座的底部设置端子保护板。众多导电端子先插入端子 保护板的端子通道内,然后再将端子插入电路板的穿孔内,由于端子保护板的 定位保护,则可以避免具有较长尾部的端子在插入电路板时产生错位而损坏导 电端子。现有的这种插座电连接器,其基座底面通常会沿对角线方向设置两个固定 柱,端子保护板的底面与基座固定柱相交的对角线方向也设置两个固定柱,通 过四个固定柱插入电路板上的穿孔进一步将电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上。然而现有的这种电连接器,其端子保护板与基座之间只通过卡钩间隙配 合,然而这种配合并非紧密配合,端子保护板相对于基座仍然会产生晃动,在 将电连接器组裝于电路板上时,端子和基座底面的固定柱与端子保护板之间会 产生偏位,而造成端子与基座不易组裝于电路板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证端子保护板与基座准确定位, 便于组装的电连接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上 盖体、承载上盖体的基座、由上盖驱动的锁扣件、組裝于基座内的导电端子及 组装于基座底部的端子保护板。基座大致呈矩形,其包括位于中心的端子收容 区和围设于端子收容区的四周側壁,于侧壁的底面成对角线形成有两个导柱, 端子保护板大致呈矩形,在端子保护板与基座底面的导柱对应的对角线方向形 成有两个穿孔,在端子保护板的另一对角线方向形成有固定柱。基座的导柱与 端子保护板的穿孔间隙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端子保护板上设置有穿孔,现有技术中只 用于插入电路板起固定作用的基座底部的导柱与端子保护板上的穿孔间隙配 合,可避免端子保护板发生晃动,便于端子及基座組裝于电路板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組合图。 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是一种安裝于电路 板上,用于处理器芯片老化测试的电连接器。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包括上盖体10 、承载座20 、 定位板30 、锁扣件40 、导电端子模組50 、基座60以及位于基座60下方收容 端子尾部的端子保护板70 。请参阅图3所示,上盖体IO包括由两个纵长侧壁101和两个横宽侧壁102 围成的矩形框形基部(未标号)。自每一纵长侧壁101靠近一端处的外侧表面 向下延伸形成有定位片103 ,自每一纵长侧壁101与定位片103相对的另一端 的外側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有末端为卡钩的固定片104 。自纵长侧壁101的下表 面中间间隔一定距离向下延伸形成一对按压部105 。自每一纵长侧壁101的定 位片103和按压部105之间的内侧表面以及固定片104和按压部105之间的内 侧表面向下延伸形成一对末端为弧形倒角的限位片106。自每一横宽侧壁102的外侧表面中间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对定位片107。自每一横宽側壁102与纵长 側壁101连接的转角处向下延伸形成圆柱形定位柱108 。承载座20包括矩形框形基部(未标号),于其中两个纵长侧壁201中间 位置形成有一对开口 202 ,自承载座20四个转角底面分别向下延伸形成四个 末端为卡钩的固定柱203 。定位板30包括矩形板状基部301 ,贯穿基部301形成有若干端子收容孔 302 ,自基部301的四角向下延伸形成末端为卡钩的固定柱303 ,在矩形基部 301的两侧中间位置向下延伸形成两个连接部304 ,两个连接部304相对的内 側形成倾斜的支撑面305 。自连接部304延伸形成末端相互连接的安裝凸台 306 ,于基部301与安装凸台306相同的两侧外表面分别形成有一对顶端为圆 弧形的导引坱307 。锁扣件40包括水平基部401 、自基部401向上并向内弯曲的弧形锁扣部 402以及于锁扣部402两側垂直锁扣部402延伸的枢转支撑部403 。端子模組50包括矩形基板501及贯穿基板501呈矩阵排列的若干导电端 子502 。基座60为矩形,其包括中间的矩形基板600及围设于基板600四周的侧 壁602 、 603 。贯穿基板600形成若干矩阵排列的端子收容通道601 。在基板 600的四角形成有贯穿基板600的收容孔604 。在基板600的两侧与前述定位 板30的安裝凸台306对应形成有两个收容穴605 。在纵长侧壁602外表面与 前述上盖体10的定位片103及固定片104对应形成有收容槽606 ,其中与固 定片104对应的收容槽606顶端形成有挡止块607 。在横宽側壁603外表面形 成有收容槽608 。于四个侧壁602 >603相连的转角处形成有圆柱形收容孔609 。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3所示,自基座600底面沿对角线方向向下凸伸形成有一 对固定凸柱610 。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端子保护板70包括矩形板状基板701 ,其中央形 成若干呈矩阵排列的贯穿基板701的通孔702 ,自基板701两端竖直向上延伸 形成一对末端为卡钩的固定片703 。在基板701与前述基座60的固定凸柱610 对应的对角线方向的两端处形成贯穿基板701的穿孔704 。在基板701的下表 面与前述穿孔704相交的对角线的两端向下凸伸形成一对固定柱705 。请参阅图4并结合图1 、图2所示,組装时端子模組50安放于基座60上, 端子502的尾部穿过基座60的端子收容通道601延伸出基座60的下表面,定5位板30自上向下組入基座60 ,其中端子502的上端贯穿定位板30的端子收 容孔302而凸伸出定位板30的上表面。定位板30的固定柱303对应收容于基 座60的收容孔604内,定位板30的安裝凸台306对应收容于基座60的收容 穴605内。锁扣件40的枢转支撑部403支撑于定位板30的支撑面305上,其 水平基部401位于定位板30的安装凸台306上方,锁扣部402向内延伸位于 导电端子502上方。承载座20自上向下組入基座60 ,其纵长侧壁的开口 202 位于锁扣件40的锁扣部403的上方,其固定柱203插入基座60的收容孔604 内实现固定。上盖体10纵长侧壁101外表面的定位片103及固定片104对应 插入基座60侧壁上的收容槽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上盖体、承载上盖体的基座、由上盖体驱动的锁扣件、组装于基座内的导电端子及组装于基座底部的端子保护板,基座大致呈矩形,其包括位于中心的端子收容区和围设于端子收容区的四周侧壁,于侧壁的底面成对角线形成有两个固定凸柱,端子保护板大致呈矩形,在端子保护板的一对角线方向形成有固定柱;其特征在于:在端子保护板与基座底面的固定凸柱对应的对角线方向形成有两个穿孔,所述基座的固定凸柱与端子保护板的穿孔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齐侯松沛黄耀諆王全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