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12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其包括设有收容腔及端子孔的基体、收容于基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位于基体上方的框体及组装于基体上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具有朝向收容腔凸伸的凸块,所述框体推动滑动件,并带动其凸块向收容腔内移动,并使凸块抵推芯片模块,使芯片模块的锡球定位于基体的端子孔中。(*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来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种现有的电连接器,用于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其包括安装至电路板上方的基体、 收容于基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与基体卡合至一起的加强件及安装于基体与加强件上方的框 体。基体设有收容芯片模块的收容腔,该收容腔的边框处安装有抵推芯片模块的滑动件。该 滑动件包括间隔并列设置的一对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及组装于基座的收容腔内可滑动的 本体,其中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与本体之间均藉设有转轴实现转动连接。 第一传动杆通过转轴与框体相连接,当向下按压框体时,框体在受到下压的作用力后带动滑 动件的第一传动杆及第二传动杆向下运动,使滑动件的本体抵推芯片模块,从而实现芯片模 块与电连接器的电性连接。但是,此滑动件的结构较为复杂,要通过第一传动杆及第二传动 杆的运动而推动本体,如果第一、第二传动杆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故障,则无法推动本体抵推 芯片模块;滑动件的第一传动杆与框体、滑动件的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及第二传动杆与 本体均藉转轴连接,若转轴在转动过程中从轴孔中脱落或者出现故障,将导致滑动件无法抵 推及定位芯片模块,从而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性连接。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芯片模块可靠连接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其包括设有收容腔的基体、收容于基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位于基体上方并可相对于 基体上下运动的框体,滑动件设置于基体上,所述框体内侧设有抵推部,所述框体的抵推部 随框体的运动推动滑动件向收容腔内移动,使滑动件抵推芯片模块。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向下按压框体使其推动 滑动件,滑动件进一步将芯片模块的锡球推入相应的端子孔中,可将芯片模块准确定位于电 连接器中,从而实现稳定连接的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框体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固定板、滑动件及基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滑动件组装于基体上的立体图。 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100用于连接芯片模块(未 图示),其包括安装至电路板(未图示)上方的基体l、收容于基体l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未 图示)、设置于基体1上的滑动件3、与基体1卡合至一起的加强件4及安装于基体1与加强件 4上方的框体5。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基体l水平设置于电路板(未图示)的上方,其设有收容腔 10。收容腔10的四个边框11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有从收容腔10的上表面竖直向上延伸的凸台 12,位于凸台12的后侧设有一对呈"n"形的固持件1200,通过转动轴(未图示)将固持件 1200与安装于凸台12上方的压接体19相枢接。收容腔10中收容有位于收容腔10底部的固持板 21、固持于固持板21上的导电端子(未图示)及定位导电端子(未图示)的定位板20,其中 ,固持板21、导电端子(未图示)及定位板20—并固定至基体1的收容腔10内。定位板20相 邻两侧的侧边各设有一对凹槽200,固持板21相邻两侧的侧边对应设有一对凹槽210。收容腔 IO还安装有用于收容芯片模块(未图示)的内框17,内框17通过带有弹簧的螺钉170固定于 基体1上。基体1的四个角部设有凹孔13,凹孔13中安装有弹性件18,该弹性件18与框体5相 配合。基体1的四个边框11设有贯穿基体1的第一穿孔14。基体l的四个边框ll的侧边设有向 内凹陷的凹槽16。架设于基体1上方的加强件4为金属中空结构,在加强件4的四个边框处设有贯穿加强件 4并与基体1的第一穿孔14相对应的第二穿孔40,若干铆钉15将基体1与加强件4两者连接至一 起。加强件4的边框设有向下弯折延伸的外侧41,加强件4的外侧41卡扣于基体1的凹槽16内安装于基体1与加强件4上方的框体5由塑料材料一体成型,框体5的内框的角部设有通孔 50,框体5通过螺栓52穿过框体5的通孔50、加强件4及基体1,将框体5、基体1及加强件4连接至一体。4请参阅图4所示,滑动件3包括基部31、自基部31的底部向一侧凸伸的凸柱32、自基部 31的头部向凸柱32相同方向延伸的止挡部33及位于止挡部33后侧的一对凸块34。其中,所述 止挡部33的端部设有用以抵接芯片模块(未图示)的抵推面332,止挡部33的侧面下方设有 凸肋330及位于凸肋330下方的底座331 。基体1于凸台12的两侧设有向内凹陷的滑动槽120,基体1在滑动槽120的后端设有向上延 伸的阻挡部121,在滑动槽l20的侧边设有向上凸伸的卡扣122 。滑动件3位于所述滑动槽120 内并可在滑动槽120内滑动,弹簧件30穿设于滑动件3的凸柱32外侧,朝向收容腔10外抵推滑 动件3 ,位于滑动槽120后端的阻挡部121可阻挡滑动件3 ,即阻挡部121与弹簧件30共同定位 滑动件3位于初始状态,位于滑动槽120的侧边的卡扣122与滑动件3的底座331配合,用以引 导滑动件3正常滑动。 一并结合图3所示,框体5边框内侧的相应于基体1的滑动件3的位置处 设有向下延伸的抵推部51 ,该抵推部51在框体5的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抵推滑动件3的凸块34使 滑动件3滑动用以抵推芯片模块(未图示)。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以下将详述其运作方式,弹簧件30设置在边框11与滑动件3之间 并套设在滑动件3的凸柱32上,滑动件3的止挡部33邻近于定位板20及固持板21的凹槽200、 210的附近。此时弹簧件30处于初始状态,当向下按压框体5时,在框体5下压过程中,连接 轴7相对于压接体19下滑,框体5的抵推部51滑过滑动件3的凸块34,压接体19在弹簧(未图 示)的作用下向外翻动以打开收容腔IO,压接体19处于打开状态,将芯片模块(未图示)置 入基体1的收容腔10中,滑动件3仍位于处始状态。在释放框体5使其回到初始状态的过程中 ,在弹簧(未图示)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连接轴7驱动压接体19向内翻动,框体5也随其向 上运动至初始位置,压接体19闭合并按压芯片模块(未图示),从而保证导电端子(未图示 )与芯片模块(未图示)稳定接触,在此过程中框体5的抵推部51将作动滑动件3的凸块34使 滑动件3向收容腔10内滑动,基体1的卡扣122与滑动件3的底座331配合导引滑动件3,滑动件 3的弹簧件30受到向前的推力而压縮变形,滑动件3的抵推面332随之抵接芯片模块(未图示 )的边框,以将芯片模块(未图示)的锡球(未图示)推动至定位板20的端子孔(未标号) 中,借助端子孔(未图示)可靠定位芯片模块(未图示)框体5的抵推部51滑动至滑动件3的 凸块34的上方时,在弹簧件30的作用力下,滑动件3回到初始位置。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滑动件3仅仅设在基体1的相邻两边框11上,并在框体5的驱动 下向其对角推动芯片模块,使芯片模块的锡球进入端子孔中,即可实现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其包括设有收容腔的基体、收容于基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位于基体上方并可相对于基体上下运动的框体,其特征在于:滑动件设置于基体上,所述框体内侧设有抵推部,所述框体的抵推部随框体的运动推动滑动件向收容腔内移动,使滑动件抵推芯片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世伟谢文逸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