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11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若干线缆,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可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内的对接部及与所述线缆相连接的焊接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对接部上设有若干可与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导电端子相接触的金手指,所述焊接部内设有若干焊接孔,所述线缆包括若干与焊接孔相连接从而与对应的金手指实现电性连接的导体。减少制造流程和简化制造工艺从而降低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应用于电子领域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就先前技艺所知,板对板连接器广泛运用于电性连接两分离且平行设置的电路板,以达 成两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其通常包含有安装于一电路板上的插头连接器及安装于另一电 路板上并可与另一电路板上插头连接器相配接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将两 电路板隔开一定距离,由于电子产品小型化、高集成、高速度的趋势,电连接器的构形也越 来越小且需要传输更高速度的信号。传统的插头连接器是由绝缘本体以及端子组成。但由于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趋势,插头连 接器也越来越小型化,传统的插头连接器过于小型化会使制造流程的复杂、制造工艺的提高 (如绝缘本体过小不易于成型、绝缘本体过于单薄而易于损坏等)以及安装过程的复杂(如 端子太小而不易于与电路板焊接或焊接工艺过高而增加制造成本等),从而产生过高的制造 成本,并且不易于插拔。鉴于上述弊端,确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结构简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 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若干线缆,所述第二连 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可插接于所述 第二连接器内的对接部及与所述线缆相连接的焊接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对接部上设有若干 可与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导电端子相接触的金手指,所述焊接部内设有若干焊接孔,所述线缆 包括若干与焊接孔相连接从而与对应的金手指实现电性连接的导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利用印刷电路板来替换连接器的绝缘 本体和端子,减少制造流程和简化制造工艺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具有简单的拉拔装置使电连 接器组件可以进行简单、快捷的插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中两连接器对接后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第一连接器1和与第一连接器1 对接的第二连接器2。所述第一连接器l包括一印刷电路板l 1 、若干连接于印刷电路板l 1上的线缆12以及拉拔 装置13。所述印刷电路板ll呈倒"凸"字型且位于垂直平面内,其包括位于下端的对接部 111以及相对上端略宽于对接部111的焊接部112,并设有前表面113和后表面114。所述印刷 电路板11对接部111的前后表面113、 114上均设有若干金手指115,所述前后表面113、 114的 若干金手指l 15分别沿对接部111的底端排成一排并一一对应。所述印刷电路板l 1的焊接部 112上设有若干贯穿印刷电路板l 1的焊接孔l 16,所述焊接孔l 16贯穿印刷电路板l 1的前后表 面113、 114并排成两排,所述焊接孔116的内壁和印刷电路板11前表面113上焊接孔116的周 围均设有相连接的金属片(未图示)。所述印刷电路板ll内设有若干金属线(未图示),所 述金属线分别将对应的金手指l 15和金属片电性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ll焊接部l 12的左右两 端分别设有一贯穿印刷电路板11的收容孔117。所述线缆12包括导体121和绝缘层122,所述导体121的末端暴露在绝缘层122外,并沿自 后向前的方向贯穿焊接孔116,导体121的末端暴露在印刷电路板11的前表面113外,所述导 体121的末端和金属片通过波峰焊的方式接焊接在一起。所述拉拔装置13的两端分别贯穿收容孔117,并弯折固持在印刷电路板ll上。所述第二连接器2固定于一位于水平面的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21以及若 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导电端子22。所述绝缘本体21中间设有一收容腔211以及若干与收容腔 211相通并贯穿整个绝缘本体21的端子收容槽212,所述收容槽212分别排列在收容腔211的两 侧并一一对应,所述导电端子22分别收容于对应的端子收容槽212内并焊接在电路板上,所 述导电端子22与电路板内部线路电性连接。当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对接时,所述印刷电路板l 1的对接部l 1 l收容于收容腔 211内,所述导电端子22与对应的金手指115电性连接。本技术利用印刷电路板ll来替换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和端子,减少制造流程和降低制 造工艺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具有简单的拉拔装置使电连接器组件可进行简单、快捷的插拔。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若干线缆,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可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内的对接部及与所述线缆相连接的焊接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对接部上设有若干可与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导电端子相接触的金手指,所述焊接部内设有若干焊接孔,所述线缆包括若干与焊接孔相连接从而与对应的金手指实现电性连接的导体。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 器安装于一位于水平面的电路板上,所述印刷电路板位于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内。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 板呈倒"凸"字型,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焊接部的下方,所述焊接部宽于所述对接部。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手指分 别位于对接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且沿对接部的下端一一对应排列。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孔的 内壁以及印刷电路板前表面上焊接孔的周围均设有相对应连接的金属片。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的导 体穿过焊接孔并和所述金属片通过波峰焊接的方式焊接在一起。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 器的绝缘本体内设有一收容对接部的收容腔以及若干排列在收容腔两侧的收容槽。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 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收容槽内。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 器进一步包括一拉拔装置。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 板上进一步包括一对收容孔,所述拉拔装置的两末端分别收容于收容孔内并弯折固持在印刷电路板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若干线缆,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可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内的对接部及与所述线缆相连接的焊接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对接部上设有若干可与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导电端子相接触的金手指,所述焊接部内设有若干焊接孔,所述线缆包括若干与焊接孔相连接从而与对应的金手指实现电性连接的导体。减少制造流程和简化制造工艺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文档编号H01R12/71GK201252199SQ20082030171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4日专利技术者郑永昌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若干线缆,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可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内的对接部及与所述线缆相连接的焊接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对接部上设有若干可与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导电端子相接触的金手指,所述焊接部内设有若干焊接孔,所述线缆包括若干与焊接孔相连接从而与对应的金手指实现电性连接的导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昌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