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92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基座、设置于基座上的浮板,架设于基座上方的盖体、插设于基座中的导电端子以及压接装置,压接装置包括连接于基座的支撑件,一端可动地连接于盖体并和支撑件可转动相连接的杠杆,以及连接于杠杆另一端的压接件,通过压接件压接于电连接器所连接的集成电路的表面,使得集成电路表面受力均匀,不易变形。(*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用来连接集 成电路的电连接器。技术背景曰本特许专利申请/>开第2002-343522号揭示了 一种连接集成电路(IC ) 用的电连接器,参照该专利的图2和图6,其设有一对卡扣32,待集成电路4 插入预定位置后,其底部导电片6、 8分别和电连接器中的端子12、 14接触, 同时通过两卡扣32下压在集成电路4的表面,使得该集成电路4可靠地电性 连接于该电连接器中。这种实施方式虽然可以实现电连接器与集成电路间的正 常电性连接,但是两卡扣32系从集成电路4的表面两侧进行下压,集成电路 的表面受力不均匀,所以容易导致集成电路发生变形,尤其是集成电路较薄, 底部接触端子较多时,变形现象更为明显。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提供一种可防止集成电路变形的电连接器。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基座、设置于基座上的浮板,架设于基座上方的盖体、插设于基座中的导电端 子以及压接装置,压接装置包括连接于基座的支撑件, 一端可动地连接于盖体 并和支撑件可转动相连接的杠杆,以及连接于杠杆另一端的压接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电 连接器通过压接件下压在集成电路上,使得集成电路表面受力均勻,从而可防 止其发生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呈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呈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组合图3为图1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4为图1的再一角度立体图; 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基座立体图; 图8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盖体立体图; 图9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技术电 连接器l用来连接一集成电路(未图示),其包括一方形基座2、插设于基座中 的若干导电端子3、水平设置于基座上的浮板4、架设于基座上的盖体5、连接 至盖体5上并可随之一起运动的一对卡扣件6以及一压接装置7。本技术电 连接器1可由盖体5的运动而在打开和闭合状态间转变,当呈打开状态时,可将 集成电路放入,而成闭合状态时,集成电路与电连接器l达成机械及电性连接。基座2为绝缘材料一体成型制成,其包括一主体部20,于主体部20两侧向 上延伸出的側部21。主体部20上设有端子孔200供导电端子3穿过,图上仅绘出 少量端子孔及端子以作表示,并非为该电连接器的实际实施状况。每一侧部21 均向上设有一对侧墙22,其上设有与卡扣件6相配合的导引槽220。两側墙之间 设有一对向上凸出且相互平行的连接部23,其上对应位置分别开设一穿孔230, 两连接部23共同用来连接压接装置7。基座2的底部装有一底板8,底板8上设有 与基座主体部20上的端子孔200相对应的端子孔80,供端子3穿过。基座2和底 板8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对定位柱24、 81 ,该等定位柱用于电连接器l的安装定位。浮板4水平设置于基座之上,其上亦设有供端子3穿过的端子孔40。浮板4 上表面的一相对两侧另装有一对呈相对放置的U形框架9,其对所搭载的集成 电路起定位作用。本实施例中,浮板4通过一个弹簧(未图示)来支撑,弹簧 位于浮板4与基座主体部20之间,当对集成电路进行固持并下压时,浮板4同时 受压并向下移动,弹簧发生压缩变形,此时导电端子3与集成电路达成电性连 接。当释放对集成电路的下压时,弹簧因弹性力而恢复原状并将浮板推回到初 士会4立i。导电端子3为金属材料制成,其从电连接器的1的底部依次穿过底板8、基 座的主体部20及浮板4,并和装栽的集成电路电性连接。盖体5架设于基座2的上方,设有四个框边50,并形成一框形结构,其中一 相对的两框边上分别向下凸伸出 一对相互平行的连接部51 ,其上对应位置分别 开设一穿孔510,两连接部51共同用来连接卡扣件6。盖体5的另一对框边上于 大致中部位置亦分别向盖体中心凸伸出一对相互平行的连接部52,两连接部52 内对应地开设有一向下贯通的导引槽520。卡扣件6可转动地连接于盖体5上,可随盖体5的运动而运动,其包括一卡 扣部60、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的延伸部61及和盖体5连接的转动部62。其中延伸 部61的两端分别凸出 一轴部610,轴部610位于基座上的侧墙22中的导引槽220 中并可沿该导引槽运动。转动部62位于盖体框边50上的连接部51之间,其沿横 向开设有一穿孔620,且该穿孔620与两侧的连接部51上的穿孔510相贯通,供 一插销(未图示)插入从而实现卡扣件6和盖体5的可转动连接。压接装置7同时连接于基座2和盖体5,其包括和基座可转动连接的支撑件 70、 一端和盖体5可转动连接并在远离该端的一定距离处和支撑件70可转动连 接的杠杆71,杠杆71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一压接件72。其中,支撑件70为两片 式组成,每一支撑件70的两端分别i殳有穿孔701、 702。穿孔701位于基座上两 侧墙22间的两连接部23之间,并和连接部23上的穿孔230相贯通并供一插销(未 图示)插入从而实现支撑件70和基座之间的可转动连接。杠杆71与盖体5相连 接的一端设有轴部710,轴部710位于盖体上连接部52中的导引槽520内,并可 于其中运动。在远离轴部710的一定距离处,杠杆71发生弯折并在弯折处形成 穿孔7U,其和支撑件上相应处穿孔702相贯通并通过一插销(未图示)相连, 实现支撑件70和杠杆71的可转动连接。杠杆71的另一端开设有一个和压接件72 相连的穿孔712。压接件72包括一板体720和位于板体上方的一对平行连接部 "1,板体720设有与集成电路表面相接触的接触平面(未标号),连接部721 上设有和杠杆上穿孔712相贯通的穿孔722,并通过一插销(未图示)将杠杆和 压接件72可转动地相连接。由于板体720通过接触平面压于集成电路表面,所 以集成电路表面受力均衡,而不会集中于某一点或某一特定区域。以上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最佳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以下将详述其运作方式。图l为电连接器l呈闭合状态时的状态图,此时压接件72呈下压状态,两 卡扣件6的卡扣部60下压在压接件72上。此时下压盖体5,卡扣件随盖体5的下 压而运动,其中延伸部61两端的轴部610于基座上侧墙22内的导引槽220内运 动,卡扣部60随之向上旋转并释放对压接件72的卡压。详参图9,因在电连接 器闭合状态时,杠杆71—端的轴部710位于盖体相应导引槽520中并离导引槽 520顶端尚有一段空行程d,所以在盖体5的下压初期,杠杆71并不能随之运动, 直至盖体5向下移动该行程d后,导引槽520的顶端接触到轴部710时,杠杆71 方随之一起运动,即与盖体5相连的一端下降,而另一端带动压接件72上升。 所以,只需调整行程d的长度即可实现待卡扣件6旋转张开后压接件72再弹起。 待压接件72完全弹起后即可取出或放入集成电路。同样,当上拉盖体时,压接 件72先行压接在集成电路上,继而卡扣件6卡压在压接件72上。本技术电连接器另有一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基座、设置于基座上的浮板,架设于基座上方的盖体、插设于基座中的导电端子及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装置包括连接于基座的支撑件,一端可动地连接于盖体并和支撑件可转动相连接的杠杆,以及连接于杠杆另一端的压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尾贤三许修源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