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织物织造的双气流通道双梭口开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05052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双层织物织造的双气流通道双梭口开口机构,由依次连接的双层开口凸轮、转子、转子臂、连杆、角形臂和提综杆构成,提综杆与综框连接,双层开口凸轮为椭圆形,长轴两端轮廓曲面分别包含有中心角,该中心角为远休角,两个远休角之间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升程角、近休角和回程角,双层开口凸轮采用对称设计,升程角为45°~75°,远休角为15°~45°,回程角为45°~75°,近休角为15°~4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梭口开口机构与双气流通道喷气引纬装置相结合,可以满足双气流通道喷气引纬织造的需要,在织机转速不变的前提下,提升织机的引纬率,并能完成平绒织物和天鹅绒织物等特殊的织物产品的织造。(*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织造设备
,涉及一种织机的开口装置,具体涉 及一种双层织物织造的双气流通道双梭口开口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织造工艺采用的各种织机,织机主轴旋转一周,依次完成开口、引 纬、打纬、巻取和送经五大运动,将经纱和纬纱交织在一起,制得织物。但 传统织机的开口为单层梭口,每次只能引入一根纬纱,织造出单层织物,引纬率较低。织机的引纬率-布幅x转速,通常采用提升转速来提高织机的引讳率,而织机转速的提高必然使织机的制造成本、振动和噪声急剧增加,从 而限制了通过提升织机的转速来提高引纬率,也就不能进一步提高织机的产 量,同时也使一些特殊的织物产品(如平绒织物、天鹅绒织物等)的织造受到限制。为此,专利《双气流通道喷气引纬装置》(专利号ZL03219027.1, 公告号CN2677401Y,公告日2005.02.09)提出了一种双气流通道喷气引纬 装置,使喷气织机在织机主轴的每转中能同时引入二根纬纱,实现双梭口、 双层织物同时织造,从而提高引纬率和产量;同时也实现了宽幅织物织造, 达到拓宽织物品种的目的。但将该引纬装置用于织机,在织机主轴的开口运 动中,还需与之相配的、同时能张开两个梭口的开口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织物织造的双气流通道双梭口开口机构,满足双气流通道喷气引纬织造的需要,使织机主轴在完成开口运动时, 同时形成两个梭口,每次引入两根纬纱,在织机转速不变的前提下,提升织机 的引纬率,并能织造平绒织物和天鹅绒织物等特殊的织物产品。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层织物织造的双气流通道双梭口开 口机构,由依次连接的双层开口凸轮、转子、转子臂、连杆、角形臂和提综 杆构成,提综杆与综框连接,双层开口凸轮为椭圆形,长轴两端轮廓曲面分 别包含有中心角,该中心角为远休角,两个远休角之间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升程角、近休角和回程角,双层开口凸轮采用对称设计,升程角为45。75。,远休角为15° 45°,回程角为45° 75°,近休角为15° 45°。 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双层开口凸轮的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为40mm 100mm。 本技术双梭口机构采用双层开口凸轮控制每页综框的升降,在织造 过程中,使得织机主轴在完成开口运动时能同时形成两个梭口,每次可引入 两根纬纱,在保持织机转速不变的前提下,提升织机的引讳率,使织物的产 量提升一倍,并能完成平绒织物和天鹅絨织物等特殊的织物产品的织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开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开口机构中双层开口凸轮的结构示意图3是采用本技术开口机构织造六页平纹组织平绒织物的原理示意图。图中,l.双层开口凸轮,2.转子,3.转子臂,4.连杆,5.角形臂,6.提综 杆,7.综框。其中,OH.升程角,(X2.远休角,(X3.回程角,(X4.近休角,①.上层梭口引入的第1根纬纱,②.上层梭口引入的第2根纬纱,③.上层梭口引入的第3根 纬纱,④.上层梭口引入的第4根纬纱,I.下层梭口引入的第l根纬纱,II.下层梭口引入的第2根纬纱,m.下层梭口引入的第3根纬纱,W.下层梭口引入的第4根纬纱,h.绒经动程,h,.上层地经动程,h2.下层地经动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本技术开口机构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并排竖直设置的两提综 杆6,两提综杆6的上端分别与综框7的下端相连接,两提综杆6的下端分 别与两角形臂5的一个支臂相连接,该两个支臂等长,两角形臂5的另一支 臂分别与连杆4的一端相连接,连接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两转子臂3的 一端相连接,转子臂3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转子2,转子2的外圆表面分别 与双层开口凸轮1的外轮廓表面相接触。本技术开口机构中双层开口凸轮l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外形轮廓为 椭圆形,长轴两端轮廓曲面分别包含有中心角,该中心角为远休角ci2,两个 远休角(X2之间、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升程角on、近休角ou和回程角a3。 双层开口凸轮1采用对称设计。升程角on为45° 75°,远休角a2为15° 45°, 回程角013为45° 75°,近休角014为15° 45。。本技术开口机构,通过驱动双层开口凸轮l转动,在双层开口凸轮 l转动过程中,将其表面的曲面轮廓通过转子2拾取,产生往复运动,再将 该往复运动通过转子臂3、连杆4、角形臂5和提综杆6传递到综框7,驱动 综框7作垂直升降运动。综框7垂直升降运动的时间由双层开口凸轮1的升 程角on、远休角a2、回程角(X3和近休角(X4的角度大小决定,综框7垂直升 降运动的动程由双层开口凸轮1的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决定。为了减少双层开口凸轮l的转动惯量,双层开口凸轮l采用对称设计,即双层开口凸轮l回转一周能够带动综框7实现两次开口运动,通过设计双层开口凸轮l 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的不同,可以实现各层梭口高低的不同,从而实现 多层梭口织造,双层开口凸轮1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为40 100mm。将本技术开口机构与双气流通道喷气引纬装置相结合,可以满足双 气流通道喷气引纬织造的需要,每页综框7的升降运动由一套本双梭口开口 机构驱动,双层开口凸轮、转子和转子臂等均安装于双层开口凸轮箱内。采用本技术开口机构织造六页平纹组织平绒织物的原理示意图,如 图3所示。采用6套本专利技术双梭口机构,其中,2套双梭口机构驱动第三页 和第四页的综框7,该两综框7分别带动上层地经1和上层地经2升降,该 两套机构中双层开口凸轮1的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确保上层地经1和上 层地经2在中间位置线的上方,形成上层地经梭口,上层地经梭口用以供上 层喷嘴引纬使用,上层地经动程为hn另外2套双梭口机构驱动第五页和第 六页的综框7,该两综框7分别带动下层地经1和下层地经2升降,该两双 梭口机构中双层开口凸轮1的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确保下层地经1和下 层地经2位于中间位置线的下方,形成下层地经梭口,下层地经梭口用以供 下层喷嘴引纬使用,下层地经动程为h2;最后2套传动机构驱动第一页和第 二页的综框7,该两综框7带动绒经a和绒经b升降,该两双梭口机构中双 层开口凸轮l的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应确保絨经动程h》上层地经动 程^ +下层地经动程h2,形成絨经梭口;通过所形成的上层地经梭口、下层 地经梭口和绒经梭口,即可实现六页平纹组织平绒织物的织造。权利要求1.双层织物织造的双气流通道双梭口开口机构,由依次连接的双层开口凸轮(1)、转子(2)、转子臂(3)、连杆(4)、角形臂(5)和提综杆(6)构成,提综杆(6)与综框(7)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开口凸轮(1)为椭圆形,长轴两端轮廓曲面分别包含有中心角,该中心角为远休角(α2),两个远休角(α2)之间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升程角(α1)、近休角(α4)和回程角(α3),双层开口凸轮(1)采用对称设计,所述的升程角(α1)为45°~75°,所述的远休角(α2)为15°~45°,回程角(α3)为45°~75°,近休角(α4)为15°~45°。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梭口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开 口凸轮(1)的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为40mm 100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双层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层织物织造的双气流通道双梭口开口机构,由依次连接的双层开口凸轮(1)、转子(2)、转子臂(3)、连杆(4)、角形臂(5)和提综杆(6)构成,提综杆(6)与综框(7)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开口凸轮(1)为椭圆形,长轴两端轮廓曲面分别包含有中心角,该中心角为远休角(α↓[2]),两个远休角(α↓[2])之间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升程角(α↓[1])、近休角(α↓[4])和回程角(α↓[3]),双层开口凸轮(1)采用对称设计,所述的升程角(α↓[1])为45°~75°,所述的远休角(α↓[2])为15°~45°,回程角(α↓[3])为45°~75°,近休角(α↓[4])为15°~4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海顺胡巧娥贾正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