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8926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塔,包括塔体,塔体下部是冷凝腔,上部是洗涤腔,洗涤腔与冷凝腔相通,冷凝腔下部外壁上安装尾气进口和浓甲铵液出口,浓甲铵液出口距离塔体底面的距离小于尾气进口距离塔体底面的距离,冷凝腔内安装换热管,塔体底部设置进水腔和出水腔,进水腔分别与冷却水进水管和换热管进水口连通,出水腔分别与冷却水出水管和换热管出水口连通,冷凝腔外壁上安装循环甲铵液进液管,洗涤腔内下部安装填料层,洗涤腔上部安装洗涤液喷淋管,冷凝腔顶部安装排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两级吸收方式,大大提高了吸收效率,所生成的甲铵液浓度高,利于联产尿素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三聚氰胺生产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塔
技术介绍
三聚氰胺生产工艺中,其尾气常常用于联产尿素使用。在三聚氰胺尾气回收时常 用的设备是吸收塔,回收使用时,稀氨水从塔上部喷淋而下,尾气自塔底进入后与喷淋液进 行逆向吸收,形成甲铵液,在这种吸收塔内形成的甲铵液中的氨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均很低, 只有20%左右,并且该甲铵液的含水量太多,联产尿素时将大大降低尿素合成塔的转化率, 对尿素生产系统影响很大,同时排出废气中含氨量高,对环境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塔,它可以解决公知技术中存 在的不足,通过在塔体内下部设置冷凝腔,上部设置洗涤腔,对三聚氰胺进行两级吸收,能 够生成高浓度甲铵液,更加利于联产尿素使用。 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塔,包括 塔体,塔体下部是冷凝腔,上部是洗涤腔,洗涤腔与冷凝腔相通,冷凝腔下部外壁上安装尾 气进口和浓甲铵液出口,浓甲铵液出口距离塔体底面的距离小于尾气进口距离塔体底面的 距离,冷凝腔内安装换热管,塔体底部设置进水腔和出水腔,进水腔分别与冷却水进水管和 换热管进水口连通,出水腔分别与冷却水出水管和换热管出水口连通,冷凝腔外壁上安装 循环甲铵液进液管,洗涤腔内下部安装填料层,洗涤腔上部安装洗涤液喷淋管,冷凝腔顶部 安装排气口。 所述冷凝腔下部外壁上安装分气腔,分气腔上安装尾气进口 ,冷凝腔下部外壁上 与分气腔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若干进气口 。 所述洗涤腔内下部四周安装集液腔,洗涤腔下部外壁上安装洗涤液出液管。 所述塔体中部安装观察窗。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两级吸收方式,在塔体内下部设置冷凝腔,上部 设置洗涤腔,尾气与经过塔体下部的冷凝吸收和塔体上部洗涤吸收,大大提高了吸收效率, 所生成的甲铵液浓度高,利于联产尿素使用;出液位置在设备底部,所受压力大,可以确保 生成液浓度;排出废气少,减少环境污染;结构简洁合理,成本低等。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技术的主体结构有塔体7,塔体7下部是冷凝腔6,上部是洗涤腔10,洗涤腔10与冷凝腔6相通。所述冷凝腔6下部外壁上安装尾气进口 3和浓甲铵液出口 17,尾气进 口 3与三聚氰胺尾气排出装置相通,浓甲铵液出口 17距离塔体7底面的距离小于尾气进口 3距离塔体7底面的距离,该技术方案可使浓甲铵液出口 17处于设备压力最大处,可以确 保生成液的浓度。冷凝腔6内安装换热管16,换热管16多为"倒U"型结构。在塔体7底 部设置进水腔2和出水腔18,进水腔2分别与冷却水进水管1和换热管16进水口连通,出 水腔18分别与冷却水出水管19和换热管16出水口连通,冷却水由冷却水进水管1进入进 水腔2在进入换热管16进行换热,换热完成后流入出水腔18,再由冷却水出水管19流出。 在冷凝腔6外壁上安装循环甲铵液进液管15,通过循环甲铵液进液管15向冷凝腔6内输送 稀甲铵液,稀甲铵液在冷凝腔6内与尾气进行冷凝吸收,同时稀甲铵液可以起到搅拌作用, 能够提高冷凝腔6内的吸收率。在洗涤腔IO内下部安装填料层9,洗涤腔10上部安装洗涤 液喷淋管13,冷凝腔10顶部安装排气口 12。 为了使尾气能够均匀进入冷凝腔6,提高吸收率,在冷凝腔6下部外壁上安装分气 腔4,分气腔4为环形结构,围绕在冷凝腔6外壁外部,所述分气腔4上安装尾气进口 3,冷 凝腔6下部外壁上与分气腔4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若干进气口 5,三聚氰胺尾气通过尾气进 口 3进入分气腔4,然后经冷凝腔6外壁上的若干进气口 5进入冷凝腔6,尾气通过分气腔 4后,分布更加均匀,不会造成气体阻塞,有利于冷凝吸收。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洗涤液的使用量,在洗涤腔10内下部四周安装集液腔 20,洗涤腔10下部外壁上安装洗涤液出液管14,使用后的洗涤液落入集液腔20内,然后由 洗涤液出液管14流出,以备循环使用。 在塔体7中部安装观察窗8,可以通过观察窗8观察塔体7内吸收程度。图中11 是喷淋口。 本技术使用时,尾气与稀甲铵液混合后在冷凝腔6内进行冷凝吸收,未被吸 收的气体进入洗涤腔IO,在洗涤腔10内进行洗涤吸收,未被洗涤吸收的少量气体自洗涤腔 10上部的排气口 12排出,高浓度甲铵液从浓甲铵液出口流出。权利要求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塔,包括塔体(7),其特征在于塔体(7)下部是冷凝腔(6),上部是洗涤腔(10),洗涤腔(10)与冷凝腔(6)相通,冷凝腔(6)下部外壁上安装尾气进口(3)和浓甲铵液出口(17),浓甲铵液出口(17)距离塔体(7)底面的距离小于尾气进口(3)距离塔体(7)底面的距离,冷凝腔(6)内安装换热管(16),塔体(7)底部设置进水腔(2)和出水腔(18),进水腔(2)分别与冷却水进水管(1)和换热管(16)进水口连通,出水腔(18)分别与冷却水出水管(19)和换热管(16)出水口连通,冷凝腔(6)外壁上安装循环甲铵液进液管(15),洗涤腔(10)内下部安装填料层(9),洗涤腔(10)上部安装洗涤液喷淋管(13),冷凝腔(10)顶部安装排气口(1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塔,其特征在于冷凝腔(6)下部外壁上 安装分气腔(4),分气腔(4)上安装尾气进口 (3),冷凝腔(6)下部外壁上与分气腔(4)相 对应的位置上开设若干进气口 (5)。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塔,其特征在于洗涤腔(10)内下部四周 安装集液腔(20),洗涤腔(10)下部外壁上安装洗涤液出液管(14)。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项所述的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塔,其特征在于塔体(7)中 部安装观察窗(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塔,包括塔体,塔体下部是冷凝腔,上部是洗涤腔,洗涤腔与冷凝腔相通,冷凝腔下部外壁上安装尾气进口和浓甲铵液出口,浓甲铵液出口距离塔体底面的距离小于尾气进口距离塔体底面的距离,冷凝腔内安装换热管,塔体底部设置进水腔和出水腔,进水腔分别与冷却水进水管和换热管进水口连通,出水腔分别与冷却水出水管和换热管出水口连通,冷凝腔外壁上安装循环甲铵液进液管,洗涤腔内下部安装填料层,洗涤腔上部安装洗涤液喷淋管,冷凝腔顶部安装排气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两级吸收方式,大大提高了吸收效率,所生成的甲铵液浓度高,利于联产尿素使用。文档编号B01D53/18GK201441879SQ20092002904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9日专利技术者张庆喜, 张海军, 李方臣, 王延峰, 陈鹏, 魏传国 申请人:聊城市鲁西化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塔,包括塔体(7),其特征在于:塔体(7)下部是冷凝腔(6),上部是洗涤腔(10),洗涤腔(10)与冷凝腔(6)相通,冷凝腔(6)下部外壁上安装尾气进口(3)和浓甲铵液出口(17),浓甲铵液出口(17)距离塔体(7)底面的距离小于尾气进口(3)距离塔体(7)底面的距离,冷凝腔(6)内安装换热管(16),塔体(7)底部设置进水腔(2)和出水腔(18),进水腔(2)分别与冷却水进水管(1)和换热管(16)进水口连通,出水腔(18)分别与冷却水出水管(19)和换热管(16)出水口连通,冷凝腔(6)外壁上安装循环甲铵液进液管(15),洗涤腔(10)内下部安装填料层(9),洗涤腔(10)上部安装洗涤液喷淋管(13),冷凝腔(10)顶部安装排气口(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臣张庆喜陈鹏王延峰魏传国张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市鲁西化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