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晃动的五轴加工床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24105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晃动的五轴加工床身结构,属于数控加工中心技术领域。其构造包括:在安装座上转动连接有丝杠,升降台与丝杠螺纹连接,在转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环,在支撑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管,在支撑管和支撑环之间留有环状槽,定位螺栓位于环状槽中并紧固在支撑管和支撑环之间,在支撑管的中部具有腔道,在转台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位于腔道上方,在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封盖。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横床身和立床身分别承载多轴运动机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滑动配合的动平衡结构,同时,为工件转台设计了复合结构的下沉式柱状轴件,以环状接合面做旋转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改善了床身的晃动问题,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加工中心,具体为一种改善晃动的五轴加工床身结构


技术介绍

1、五轴加工所采用的机床通常称为五轴机床或五轴加工中心。五轴加工常用于航天领域,加工具有自由曲面的机体零部件、涡轮机零部件和叶轮等。五轴机床可以不改变工件在机床上的位置而对工件的不同侧面进行加工,可大大提高棱柱形零件的加工效率。

2、床身是机床的核心支撑部件,主要用于承载加工部件与运动机构。它是有一定刚性和强度的铸铁或钢材制成的,是机床切削加工用的基础支架。一般分为上床身和下床身,上床身一般是主轴箱等重要部件的安装底座,下床身是主要承受加工液、切削力等作用的部分。

3、机床床身主要发挥以下三方面作用。1、为机床提供支撑:床身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机床的基础,为整个机床提供支架,承受机床的重量和切削力等载荷,是机床的核心支撑部分。2、保持机械零件的准确位置:床身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保持机床的各个零件的准确位置,包括工作台、主轴箱、刀架等,保证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3、保证加工精度和稳定性:床身的刚性和精度直接关系到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床身结构的合理性和精度的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晃动的五轴加工床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床身(1),立床身(2),转台(3),升降台(4),滑台(5),加工机构(6),竖嵌合槽(7),第一凸块(8),横嵌合槽(9),第二凸块(10),纵滑轨(11),纵滑块(12),上定位板(13),下定位板(14),通孔(15),气路(16),输出管(17),狭缝(18),侧定位板(21),丝杠(23),安装座(24),支撑管(25),支撑环(26),环状槽(27),定位螺栓(29),通孔(30),腔道(31),封盖(32),其中,在横床身(1)上设有转台(3),在立床身(2)的前侧设有升降台(4),在升降台(4)的前侧设有滑台(5),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晃动的五轴加工床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床身(1),立床身(2),转台(3),升降台(4),滑台(5),加工机构(6),竖嵌合槽(7),第一凸块(8),横嵌合槽(9),第二凸块(10),纵滑轨(11),纵滑块(12),上定位板(13),下定位板(14),通孔(15),气路(16),输出管(17),狭缝(18),侧定位板(21),丝杠(23),安装座(24),支撑管(25),支撑环(26),环状槽(27),定位螺栓(29),通孔(30),腔道(31),封盖(32),其中,在横床身(1)上设有转台(3),在立床身(2)的前侧设有升降台(4),在升降台(4)的前侧设有滑台(5),在滑台(5)上设有加工机构(6),在立床身(2)的前端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嵌合槽(7),在升降台(4)的后端设有第一凸块(8),第一凸块(8)的形状与竖嵌合槽(7)相配合且二者嵌合,在升降台(4)的前端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嵌合槽(9),在滑台(5)的后端设有第二凸块(10),第二凸块(10)的形状与横嵌合槽(9)相配合且二者嵌合,在竖嵌合槽(7)中固定连接有纵滑轨(11),在第一凸块(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纵滑块(12),纵滑块(12)与纵滑轨(11)滑动配合,在第一凸块(8)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向下倾斜延伸的上定位板(13)和向上倾斜延伸的下定位板(14),上定位板(13)的端部和下定位板(14)的端部与竖嵌合槽(7)的壁面相贴合,在第一凸块(8)的后侧设有竖向延伸的通孔(15),通孔(15)与内置于第一凸块(8)的气路(16)相连通,在第一凸块(8)的下端设有与气路(16)相连通的输出管(17),在气路(16)的上侧设有狭缝(18),在第二凸块(10)的侧端设有侧定位板(21),侧定位板(21)与横嵌合槽(9)的壁面相贴合,在立床身(2)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4),在安装座(24)上转动连接有丝杠(23),升降台(4)与丝杠(23)螺纹连接,在转台(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环(26),在支撑环(2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管(25),在支撑管(25)和支撑环(26)之间留有环状槽(27),定位螺栓(29)位于环状槽(27)中并紧固在支撑管(25)和支撑环(26)之间,在支撑管(25)的中部具有腔道(31),在转台(3)的中部设有通孔(30),通孔(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业鹏王鹏徐佳子秦景喜闫忠东罗德民
申请(专利权)人:滕州华数智能制造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