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8603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空间(G1,G2)由分隔壁(24)分隔成第一外壳部(22)和第二外壳部(23);驱动电动马达(8)设置在第一外壳部(22)中;摩擦接合元件(B1)设置在第二外壳部(23)中;以及形成有与外壳空间(G1,G2)连通的通孔(5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并且尤其涉及一种安*^混合 动力车辆上以提高定子绕组线的冷却性能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在安装于混合动力车辆上的常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在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外壳内设置有多个摩擦接合元件,例如通过供应 到液压伺服机构的接合压力致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并且来自内燃发 动机和来自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的传输路径根据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差 动运动经行星齿轮单元改变,以将驱动力在改变其旋转速度和扭矩的 同时传输到位于下游的驱动轮。一般而言,混合动力车辆的电动马达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具 有巻绕在固定到外壳的铁心外周的电线,所述转子设置在定子的内周部 以自由旋转。由于大电流流经电线,定子的温度增加并且马达的扭矩减 少,所以需要冷却定子和转子。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8-318741 (JP-A-08-318741)公开了 一 种混合动力车辆,其中转子形成有油缸,并且在油缸中设置有供油和排 油的'M致动器。从油泵排出以冷却转子的油被、^Ji致动器51导到油缸 内,并且油然后被液压致动器供应到转子以冷却转子和定子。在上述的多个摩^^元件中,设置在行星齿轮单元中的制动器包 括附连到外壳内周部的多个隔板,以及i殳于齿圉外周部并且插在隔板之 间的多个摩擦片。在此制动器中,当隔板被、M油缸挤压时,隔板和摩 擦片彼此掩^。此^f吏得齿團相对于外壳静止,这改变了驱动力的传 输絲。为了防止摩擦片和隔板咬死,日本专利申请7>|艮No.2007-1444(JP-A-2007-1444 )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其中对摩擦片和隔板供油以 进行冷却。在JP-A-2007-1444中描述的对制动器供油以进行冷却的驱动装置 中,油从油泵供应到沿轴向形成在行星齿轮单元的旋转轴中的供应孔。 然后油经形成在旋转轴中并且径向穿过供应孔的径向孔供应到形成在 行星齿轮单元的恒星齿轮和小齿轮中的径向孔,并且然后利用行星齿轮 单元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供应到位于齿團外周部上的摩擦片和隔板。然而,在该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电动马达和包括摩^^元件的 行星齿轮利用插在其间的分隔壁彼此分离地收容在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的外壳中,以支撑用于转子的轴承并在制动器中形成油缸腔室.因此, 需要两个系统的供油通路从油泵向电动马达和摩^^元件两者供油, 这1吏得必须^吏用容量加大的油泵.特别是,由于变热的绕组线位于转子沿径向的外侧,所以必须利用 高压油泵从设置在转子中的液压致动器向绕组线供油。因此,通过内燃 发动机驱动高容量油泵的需要可能降低车辆的燃料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更有效地冷却电动马达 而无需增加油泵的容量,因此避免了车辆的燃料经济性恶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外壳主体, 所述外壳主体具有O至少一个分隔壁,ii)笫一外壳部,以及iii)第二 外壳部,在所述外壳主体中分别形成有由所述分隔壁分隔的笫一空间和 第二空间;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包括i)固定到所述第一外壳部并 具有绕组线的定子,ii)以可转动方式^殳置在所述定子中的转子轴,以 及iii)固定到所述转子轴的转子;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转子轴同 轴并且能够与所述转子轴一^1旋转;摩^^元件,所##^元件 包括i)花键联接到所述第二外壳部的内周部的第一摩擦部件,ii)由所 述旋转轴支撑的毂,以及iii)花键联接到所述毂并且与所述第一摩擦部 件摩^合或非摩^^的第二摩擦部件;以及润滑剂供应装置,所述 润滑剂供应装置用于将润滑剂供应到所^^#^元件,所^#^ 元件设置在所述分隔壁附近,所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壁中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通孔,并且所述 通孔面对所i^員合元件。在依照上述方面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所述通孔可以形成在所述 外壳主体的内周部处的所述分隔壁中。根据此构造,连通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通孔形成在分隔壁中,并 且通孔形成在第二外壳部的定位在摩^#^元件附近的内周部.因此, 当润滑剂供应到摩^^元件时,润滑剂从第二外壳部经通孔供应到第 一外壳部。在依照上述方面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所述定子可以固定到所述 第一外壳部的内周部.在依照上述方面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在所述润滑剂被供应到所 i^^^元件后,所述润滑剂可以被顺次供应到所述第二空间、所述 通孔和所述第一空间以冷却所述绕组线。在依照上述方面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所述润滑剂供应装置可以 供应一部分润滑剂到所i^^^元件,并且供应其它润滑剂以冷却所 述转子。根据此构造,由于定子固定到内周部,所以变热的绕组线可被经通 孔供应的润滑剂冷却。因此,供应到摩^^元件的润滑剂可供应到定位在转子的径向外 侧的绕组线。因此,可筒化供应润滑剂以冷却电动马达的系统使#^转 子被冷却。从而,可防止为有效地冷却电动马达而增加油泵容量,并防 止车辆的燃料经济性恶化。在依照上述方面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所^f:^^元件可以通 过用作为变速器的一部分来控制输入到所述毂的动力,所述变速器将输 入到所述转子轴的动力在变速后传输到所M转轴。根据此构造,供应到变速器中设置的制动机构的润滑剂可供应到定 位在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绕组线。因此,可简化供应润滑剂以冷却电动马 达的系统使得仅转子被冷却.从而,不必增加油泵的容量来有效地冷却 邻近变 器的电动马达,从而避免车辆的燃料经济性恶化。在依照上述方面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所i^^^元件可以通过用作为动力分配装置的一部分来控制输入到所述毂的动力,所述动力 分配装置将输入到所述旋转轴的动力分配到所述转子轴和输出轴。才艮据此构造,供应到动力分配装置的制动机构的润滑剂可供应到定 位在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绕组线。因此,可简化供应润滑剂以冷却电动马 达的系统使得仅转子被冷却。从而,不必增加油泵的容量以有效地冷却 邻近动力分配装置的电动马达,从而避免车辆的燃料经济性恶化。在依照上述方面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所i^^^元件可为制在依照上述方面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在所述笫二外壳部的内周 部中可形成有花键槽;在所述第一摩擦部件的外周部上可形成有花键, 所述花键可与所述花^:槽S己合;以及所述通孔可以形成在所述分隔壁中 以便与所^键槽连通。根据此构造,通孔形成在分隔壁中以便与形成在第二外壳部的内周 部中的花键槽连通.因此,可保证充足的空间以形成通孔。在依照上述方面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沿所述笫一外壳部的圆周 方向可i殳置有多个所迷通孔.在依照上述方面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可i殳置有与花键槽数目相 同的通孔。依照上述方面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可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的管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端附连到所述通孔的位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侧 的开口端,并且所迷第二端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迷绕組线延伸。;j!L据此构造,润滑剂>^纟殳置在通孔的开口端处的管部件供应到绕组 线。因此,在管部件的第二端朝绕组线的期望位置定向的情况下,绕组 线的期望位置可以容易地更有效地冷却。附图说明从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或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中相似的标号用来代表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是示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具有i)至少一个分隔壁,ii)第一外壳部,以及iii)第二外壳部,在所述外壳主体中分别形成有由所述分隔壁分隔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包括i)固定到所述第一外壳部并 具有绕组线的定子,ii)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定子中的转子轴,以及iii)固定到所述转子轴的转子;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转子轴同轴并且能够与所述转子轴一起旋转; 摩擦接合元件,所述摩擦接合元件包括i)花键联接到所述第二外壳部 的内周部的第一摩擦部件,ii)由所述旋转轴支撑的毂,以及iii)花键联接到所述毂并且与所述第一摩擦部件摩擦接合或非摩擦接合的第二摩擦部件;以及 润滑剂供应装置,所述润滑剂供应装置用于将润滑剂供应到所述摩擦接合元件,所述摩擦接合元件设置 在所述分隔壁附近,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壁中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通孔,并且所述通孔面对所述摩擦接合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5-11 126537/20071.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具有i)至少一个分隔壁,ii)第一外壳部,以及iii)第二外壳部,在所述外壳主体中分别形成有由所述分隔壁分隔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包括i)固定到所述第一外壳部并具有绕组线的定子,ii)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定子中的转子轴,以及iii)固定到所述转子轴的转子;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转子轴同轴并且能够与所述转子轴一起旋转;摩擦接合元件,所述摩擦接合元件包括i)花键联接到所述第二外壳部的内周部的第一摩擦部件,ii)由所述旋转轴支撑的毂,以及iii)花键联接到所述毂并且与所述第一摩擦部件摩擦接合或非摩擦接合的第二摩擦部件;以及润滑剂供应装置,所述润滑剂供应装置用于将润滑剂供应到所述摩擦接合元件,所述摩擦接合元件设置在所述分隔壁附近,所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壁中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通孔,并且所述通孔面对所述摩擦接合元件。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通孔形成在 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周部处的所述分隔壁中。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定子固 定到所述第 一外壳部的内周部。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中,在 所述润滑剂被供应到所i^^^元件后,所述润滑剂被顺次供应到所 述第二空间、所述通孔和所述笫一空间以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晴久足立昌俊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