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双编码器的集体落纱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57024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双编码器的集体落纱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带传动与编码器I轴传动连接,编码器I轴与编码器II轴平行设置,该编码器I轴与编码器II轴通过编码器传动机构相互传动连接;在所述编码器I轴轴端连接有编码器I,编码器II轴的轴端连接有编码器II。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齿形带传动机构与传动轴相互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形带传动机构与编码器I轴传动连接。该带有双编码器和集体落纱驱动结构具有工作稳定可靠、动作准确、结构简单的特点,广泛适用于细络联或配有自动落纱功能的环锭细纱机中。(*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锭细纱机的集体落纱系统,尤其涉及自动集体落纱驱动装 置中检测控制结构的改进,特别适用于细络联的环锭细纱机以及长型或超长型环锭细纱机 的集体落纱装置的控制中。
技术介绍
环锭细纱机配备集体落纱装置不仅是提高棉纺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配备有自动集体落纱装置环锭细纱机的细 络联结合中,可以实现粗纱或条子到成品筒纱的全过程自动生产。现有的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装置,主要包括固定安装握纱器的落纱架以及铰支落 纱架的人字型连杆机构。落纱架上的每一握纱器均对应于环锭细纱机上的一纺纱锭子,以 便握纱器拔、插锭子上的纱管;落纱架则在人字型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完成满纱的抓取及 落纱、空筒管的寄放以及插放到锭子上等一系列落纱、装管自动动作,在这些自动动作过程 中,装有握纱器的落纱架要完成近50个动作,这些动作必须严格按照计算机设定的程序, 在纱架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预定位置程序准确地完成各个动作。而这些预定位置的定位大 都是依靠若干个行程开关来感知和完成的,每个停顿位置均对应着一组行程开关,因此在 这种自动落纱机构中,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电器连接电路和数量可观的行程开关,无疑每一 行程开关或任一连接电路发生故障,均会引起落纱机构的误动作而无法顺畅连续地完成自 动落纱过程。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整个控制线路繁复冗余,故障率极高,直接影响着自动集 体落纱机构正常运行。为此人们又设计了编码器加行程开关的结构,它是在集体落纱装置驱动电机的输 出轴端安装一编码器,通过控制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角速度和角位移来控制集体落纱装置落 纱架的位置,但一方面由于纺纱车间是一个高温高湿且棉尘较多的恶劣工作环境,尤其是 细纱机及其集体落纱装置的振动,使编码器很容易发生误脉冲;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定位精 度,往往希望编码器每转发生的脉冲数要多,而编码器每转发生脉冲数越多越易受到振动 的影响,故而在采用编码器的同时仍采用一定数量的行程开关来控制落纱架的极限位置。 因此现有这种机构虽然减少了行程开关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电气控制线路,但工 作稳定性可靠性仍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高的带有双编码器集体落纱驱动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带有双编码器集体落纱驱动机构,包括驱 动电机,该驱动电机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带传动与编码器I轴 传动连接,编码器I轴与编码器II轴平行设置,该编码器I轴与编码器II轴通过编码器传 动机构相互传动连接;在所述编码器I轴轴端连接有编码器I,编码器II轴的轴端连接有3编码器II。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采用了平行设置且相互传动连接的编码器I轴和编码器II 轴,且在编码器I轴和编码器II轴端均安装有编码器,而构成了双编码器结构,工作时两编 码器均将驱动电机转动的角位移转化为相应的电脉冲以数字量输出,理论上该两编码器应 当具有相同的输出电脉冲数,因而只要通过判断两编码输出脉冲数的同步性,即可准确地 判断任一编码器是否存在误脉冲等故障现象,以便即时排除故障。通过双编码器来控制和 校正集体落纱装置落纱架的工作位置,一方面使得两编码器在工作时相互验证、相互牵制, 从而极大提高编码器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该结构通过采用双骗码器结构可以 完全去除现有机构中的行程开关,不仅使控制线路大大简化,而且故障率大为降低,具有成 本下降,操作使用更为安全可靠的优势。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齿形带传动机构与传动轴相 互传动连接。通过齿型带传动既可以保持驱动电机与传动轴间传动的准确性,又便于安装 和调整。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项实施方式,所述编码器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齿 轮传动结构简单,同步性好,传动准确。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带有双编码器集体落纱驱动机构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编码器I轴,2-编码器从动带轮,3-编码器传动带,4-编码器主动带轮, 5-驱动电机带轮,6-传动带,7-传动轴带轮,8-传动轴,9-传动轴座,10-驱动电机,11-编 码器I轴齿轮,12-编码器II轴,13-编码器II轴齿轮,14-编码器II支架,15-编码器II, 16-联轴节,17-编码器I,18-编码器I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上装有驱动电机带轮5,该驱动电机带轮5通过 传动带6与固定安装于传动轴8上的传动轴带轮7相互传动连接,传动带6、驱动电机带轮 5及传动轴带轮7采用同步齿形带轮传动结构。在传动轴8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位于环锭细 纱机两侧的蜗轮蜗杆箱,该蜗轮蜗杆箱的蜗轮输出轴驱动集体落纱装置的人字型连杆机构 及其落纱架完成落纱、插管等一系列操作。在驱动电机10的轴端、驱动电机带轮5的外侧 固定安装有编码器主动带轮4,该编码器主动带轮4通过编码器传动带3与固定安装于编码 器I轴1上的编码器从动带轮2传动连接,编码器主动带轮4、编码器传动带3及编码器从 动带轮2构成齿形带传动机构。可旋转地支承于编码器支座上的编码器I轴1的一侧轴端 通过联轴节16连接有编码器I 17。如图2所示,编码器I轴1和编码器II轴12平行布置且均可旋转地支承于编码 器支座上,在编码器I轴1上还固定连接有编码器I轴齿轮11 ;在编码器II轴12上固定 连接有编码器Π轴齿轮13,编码器I轴齿轮11和编码器II轴齿轮13相互啮合传动,该两齿轮均采用圆柱直齿轮。其传动比为1 1。在编码器II轴12的轴端也通过另一联轴节 16连接有编码器II 15。编码器I 17及编码器II 15分别通过编码器I支架18和编码器 II支架14支承于编码器支座上。编码器I 17及编码器II 15通过连接电缆连向控制计算 机,该两编码器均采用光电式旋转编码器,既可以是光电式增量脉冲型,也可以是光电式绝 对脉冲型旋转编码器,当然该编码器也可以采用其他常用编码器产品。权利要求一种带有双编码器的集体落纱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0),该驱动电机(10)与传动轴(8)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带传动与编码器I轴(1)传动连接,编码器I轴(1)与编码器II轴(12)平行设置,该编码器I轴(1)与编码器II轴(12)通过编码器传动机构相互传动连接;在所述编码器I轴(1)轴端连接有编码器I(17),编码器II轴(12)的轴端连接有编码器II(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双编码器的集体落纱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 电机(10)通过齿形带传动机构与传动轴(8)相互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双编码器的集体落纱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 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齿形带传动机构与编码器I轴(1)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双编码器的集体落纱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 器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双编码器的集体落纱驱动机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编码器1(17)和编码器11(15)采用光电式旋转编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双编码器的集体落纱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0),该驱动电机(10)与传动轴(8)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带传动与编码器Ⅰ轴(1)传动连接,编码器Ⅰ轴(1)与编码器Ⅱ轴(12)平行设置,该编码器Ⅰ轴(1)与编码器Ⅱ轴(12)通过编码器传动机构相互传动连接;在所述编码器Ⅰ轴(1)轴端连接有编码器Ⅰ(17),编码器Ⅱ轴(12)的轴端连接有编码器Ⅱ(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何斌
申请(专利权)人:马佐里东台纺机有限公司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