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8092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它包括凸盘底座(1)、第一铲纱导柱(2)、第一支撑筋(3)、高位栓(4)、第一引纱孔(5)、低位栓(6),第二铲纱导柱(7)、第二支撑筋(8)和第二引纱孔(9),凸盘底座(1)与第一铲纱导柱(2)、第二铲纱导柱(7)连接,高位栓(4)、低位栓(6)分别设置在第一铲纱导柱(2)、第二铲纱导柱(7)上面,高位栓(4)、低位栓(6)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筋(3)、第二支撑筋(8),第一引纱孔(5)、第二引纱孔(9)分别设置在高位栓(4)、低位栓(6)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解决了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装置顺利落纱的需求,达到了提高集体落纱效率及集体落纱稳定性、可靠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的一个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
技术介绍
传统的环锭细纱机成纱满管的落纱操作是由人工插拔或落纱小车来完成,这些落 纱方式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机器停台时间长,运转效率低。目前带有集体落纱装置的环锭细 纱机能够一次性自动完成整台细纱机的落纱操作,大大降低了用工数量,提高了运转效率。现使用比较广泛的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均为单个栓头,落纱时由理落管机构 插在凸盘栓头上的空管先经气架运送到中间位暂时存放,之后气架将锭子上的满纱拔下运 送到位、插到凸盘栓头上,然后气架再把暂时存放在中间位的空管运送到位、插到锭子上。 这种凸盘的缺点是在落纱时需借助中间位完成空管与满管的交换,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且 由于动作环节增多故障率较高,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落纱时通过凸 盘的前后移动即可完成空管或满管的置换,动作简单可靠,效率高、故障率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它包括凸盘底座、第一铲纱导 柱、第一支撑筋、高位栓、第一引纱孔、低位栓,第二铲纱导柱、第二支撑筋和第二引纱孔,凸 盘底座与第一铲纱导柱、第二铲纱导柱连接,高位栓、低位栓分别设置在第一铲纱导柱、第 二铲纱导柱上面,高位栓、低位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第一引纱 孔、第二引纱孔分别设置在高位栓、低位栓上。所述凸盘底座的直径b为60_80mm。所述高位栓与低位栓之间的中心距d为20_40mm所述高位栓与低位栓之间的高度差(a-c)为3_27mm。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高位栓、低位栓分别分别用来插空 纱管和满纱管。落纱时凸盘前移,气架把满纱管从锭子上拔下插到低位栓,之后凸盘后退, 气架再把空纱管从高位栓上拔下插到锭子上,完成落纱。整个落纱过程分解动作少,避免了 不必要的检测、传输机构,落纱效率高、故障率低;2、支撑筋可以确保把纱管准确可靠地插 到凸盘栓头上,避免纱管与栓头的对中性不是很理想、纱管尺寸偏差及飞花与废纱缠绕栓 头时对落纱机构的损伤,导致稳定性降低;3、支撑筋可以确保铲纱动作轻快,避免铲纱器对 纱管与栓头的损伤;4、引纱孔开在栓头中,方便自动络筒机找头;5、设计方案结构简单可 靠,解决了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装置顺利落纱的需求,达到了提高集体落纱效率、及集体落 纱稳定性可靠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三维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它包括凸盘底座1、第一铲纱导柱2、第一支撑筋 3、高位栓4、第一引纱孔5、低位栓6,第二铲纱导柱7、第二支撑筋8和第二引纱孔9,凸盘底 座1与第一铲纱导柱2、第二铲纱导柱7连接,高位栓4、低位栓6分别设置在第一铲纱导柱 2、第二铲纱导柱7上面,高位栓4、低位栓6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筋3、第二支撑筋 8,第一引纱孔5、第二引纱孔9分别设置在高位栓4、低位栓6上。高位栓4、低位栓6分别 分别用来插空纱管和满纱管。落纱时凸盘前移,气架把满纱管从锭子上拔下插到低位栓6 上,之后凸盘后退,气架再把空纱管从高位栓4上拔下插到锭子上,完成落纱。所述凸盘底 座1的直径b为70mm,所述高位栓4与低位栓6之间的中心距d为30mm,所述高位栓4与 低位栓6之间的高度差(a-c)为15mm。权利要求一种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它包括凸盘底座(1)、第一铲纱导柱(2)、第一支撑筋(3)、高位栓(4)、第一引纱孔(5)、低位栓(6),第二铲纱导柱(7)、第二支撑筋(8)和第二引纱孔(9),其特征是凸盘底座(1)与第一铲纱导柱(2)、第二铲纱导柱(7)连接,高位栓(4)、低位栓(6)分别设置在第一铲纱导柱(2)、第二铲纱导柱(7)上面,高位栓(4)、低位栓(6)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筋(3)、第二支撑筋(8),第一引纱孔(5)、第二引纱孔(9)分别设置在高位栓(4)、低位栓(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其特征是所述凸盘底座(1)的直 径 b 为 60-8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其特征是所述高位栓(4)与低位 栓(6)之间的中心距d为20-4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其特征是所述高位栓(4)与低位 栓(6)之间的高度差(a-c)为3-27讓。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它包括凸盘底座(1)、第一铲纱导柱(2)、第一支撑筋(3)、高位栓(4)、第一引纱孔(5)、低位栓(6),第二铲纱导柱(7)、第二支撑筋(8)和第二引纱孔(9),凸盘底座(1)与第一铲纱导柱(2)、第二铲纱导柱(7)连接,高位栓(4)、低位栓(6)分别设置在第一铲纱导柱(2)、第二铲纱导柱(7)上面,高位栓(4)、低位栓(6)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筋(3)、第二支撑筋(8),第一引纱孔(5)、第二引纱孔(9)分别设置在高位栓(4)、低位栓(6)上。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解决了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装置顺利落纱的需求,达到了提高集体落纱效率及集体落纱稳定性、可靠性的目的。文档编号D01H9/04GK101845692SQ20101018680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6日专利技术者刘兴升, 师雅并, 张新民, 张旭卿, 郭沁生, 魏虹玢 申请人: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它包括凸盘底座(1)、第一铲纱导柱(2)、第一支撑筋(3)、高位栓(4)、第一引纱孔(5)、低位栓(6),第二铲纱导柱(7)、第二支撑筋(8)和第二引纱孔(9),其特征是凸盘底座(1)与第一铲纱导柱(2)、第二铲纱导柱(7)连接,高位栓(4)、低位栓(6)分别设置在第一铲纱导柱(2)、第二铲纱导柱(7)上面,高位栓(4)、低位栓(6)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筋(3)、第二支撑筋(8),第一引纱孔(5)、第二引纱孔(9)分别设置在高位栓(4)、低位栓(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民师雅并郭沁生魏虹玢刘兴升张旭卿
申请(专利权)人: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