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侧面碰撞性能的汽车用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2213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门,在发生了侧面碰撞时使碰撞能量的吸收性能提高。该汽车用门由外侧板和内侧板构成,在其内部具有抗侧面碰撞用门梁,并且在内侧板和抗侧面碰撞用门梁之间设有玻璃升降空间,其中,该汽车用门具有加强板,该加强板配置在外侧板和玻璃升降空间之间的空间内,并与外侧板以及抗侧面碰撞用门梁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汽车对侧面碰撞的碰撞性能强化的汽车用门。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从保护乘客的观点看,汽车对侧面碰撞的安全性基准需要强 化,要求汽车的车门充分发挥侧面碰撞性能。为了保护乘客不受侧面碰撞 的影响,降低碰撞车辆向门部的进入量,抑制车门向车室内侧变形是很重 要的。侧面碰撞与前方或后方的碰撞相比,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空间小。 相对于这样的碰撞,以往沿着车辆的行驶方向在车门的内部配设门梁,抑 制车门向车室内侧变形的情况。现在的技术中,门梁正在开发使用高强度钢材料的管件或冲压件(专利文献1)、铝挤压型材(专利文献2)。 一般这些门梁使用没有弯曲的直 线状的材料。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当挤压型材的弯曲加工时,在弯曲外 侧壁不产生凹陷的弯曲加工方法。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这样的实施 方式,对具有分隔壁的中空体以规定范围进行淬火而形成门梁,并将该门 梁设置在车门的倾斜的方向上。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1668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一26404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71038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287608如图14 (a)、 (b)所示, 一般车门10的外侧板13在车辆的前后方向 以及上下方向上带有圆角,所以在门梁16和外侧板13之间产生间隙a。 以往在该间隙a中填充粘接剂18,将门梁16和外侧板13粘接。因此,当 车辆碰撞车门10时,外侧板13对碰撞负载不表现出大阻力,所述间隙a 的量发生变形,该间隙a没有作为能量吸收空间有效利用。特别是,由于 车辆采用有容量感的设计,所以在外侧板13前后和上下方向上增大圆角的车门10中,外侧板13和门梁16之间的间隙a增大。另外,最近假定与SUV ( 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多功能车)等车 身高、质量大的车的碰撞,强化安全基准,所以门梁的高度(车辆上下方 向)尺寸必须实现大型化。即使这样,上述间隙也容易进一步变大。为了减小所述间隙a,考虑到使用记载于专利文献3中的方法,将门 梁16与外侧板13的形状吻合而进行弯曲加工。但是当外侧板13的凹凸 大的情况下,则门梁16的弯曲加工量变大,制作困难。若强迫进行弯曲 加工,则会导致弯曲加工部出现褶皱,容易引起压弯等使门梁16的强度 降低的原因。另外,当车辆碰撞到从门梁16偏离的高度位置上的情况下,存在碰 撞车辆的进入量增大,车内的乘客生存空间大幅度减少的问题。作为该对 策,具有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将门梁16配置在倾斜方向上的方法。但是, 一般地,门梁16的安装跨距增长,碰撞时门梁16产生扭曲变形,所以为 了得到能够应对这些情况的充分强度,需要使门梁16大型化。其结果, 导致车辆重量增大,燃料消耗和运转性能的降低等对车辆基本性能产生不 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侧面碰撞时 能够提高碰撞能量的吸收性能的汽车用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汽车用门由外侧板和内侧板构成,在 其内部具有抗侧面碰撞用门梁,并且在所述内侧板和所述抗侧面碰撞用门 梁之间设有玻璃升降空间,该汽车用门具有加强板,其配置在所述外侧板 和所述玻璃升降空间之间的空间内,并与所述外侧板以及所述抗侧面碰撞 用门梁接合。优选地,所述加强板至少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有与所述外侧板的内表 面形状吻合的形状。另外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具有与所述 外侧板的内表面形状吻合的形状。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在其靠车内一侧的面上与所述抗侧面碰撞用门梁接合。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在其靠车外一侧的面上与所述抗侧面碰撞用门梁 接合。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在上侧、下侧、前侧以及后侧的端部附近的至少 一个部位与内侧板或所述外侧板接合。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在上侧、下侧、前侧以及后侧的端部与外侧板接 合,所述内侧板在不延长至形成在门内部的空间的上下端部以及前后端部 的状态下与所述加强板接合。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具有基部和从该基部向车内侧突出的突出部。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具有凹凸。优选地,所述凹凸的高低差在所述门梁附近较小且随着离开所述门梁 而逐渐变大。优选地,所述凹凸的形状为与车辆上下方向或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增 强筋形状。优选地,所述抗侧面碰撞用门梁由多个门梁构成,所述加强板与全部 的门梁接合。优选地,所述门梁全部配置成各自的长度方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优选地,所述加强板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在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部位 与所述门梁中的一个门梁接合。优选地,所述门梁配置成其两端部朝向门枢、门锁或当发生了侧面碰 撞时限制门向车室内进入的限位器。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具有凹凸。优选地,所述凹凸为相互平行排列的多根增强筋,所述加强板和所述 门梁以使所述增强筋与其两侧的各个所述门梁之间所成的角度相等的方 式相互接合。优选地,所述加强板由钢板、铝或铝合金的板材、或者纤维强化树脂 成形品的任一种构成。优选地,所述门梁由钢板的冲压成形品、钢管、或者铝或铝合金的挤 压型材的任一种构成。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侧面碰撞的初期阶段,通过使配置在外侧 板和玻璃升降空间之间的加强板变形,从而能够吸收施加给汽车用门的外 侧板的碰撞能量。即,该间隙作为能够吸收碰撞能量的能量吸收空间有效 利用。另外,侧面碰撞的初期阶段以后,加强板对被接合的外侧板和抗侧 面碰撞用门梁传递碰撞负载,它们能够形成一体来抵抗碰撞负载。因此, 能够吸收的碰撞能量增大,所以能够降低碰撞车辆向车门部的最大进入另外,通过形成使加强板的凹凸形状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 行的增强筋形状,从而能够增大车门的前后方向的压縮变形强度,对乘客 相对于前面碰撞进行保护也是有效的。另外,通过形成使加强板的凹凸形状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高度方向平 行的增强筋形状,从而即使当碰撞车辆碰撞到从门梁的高度位置偏离的位 置上的情况下,加强板也能够向位于高度不同的位置上的门梁传递碰撞负 载。另外,通过使内侧板不延伸到车门端部的外侧板位置上地与加强板接 合,从而能够使内侧板的深度变浅。因此,在由铝制成的内侧板中,能够 使内侧板的拉深成形深度变浅。其结果,能够使以往被二分割或三分割的 内侧板一体成形。另外,由于加强板将两个以上的门梁连结,所以即使碰撞位置与门梁 的位置错开,也能够使碰撞负载向门梁传递。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得 到在侧面碰撞时提高了碰撞能量的吸收性能的汽车用门。附图说明图是汽车的车门部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门部的图1的A-A线的剖面图(a) 以及图1的B-B线的剖面图(b)。图3是表示具有一根门梁的侧面碰撞时的车辆进入量和发生负载的关 系的曲线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汽车用门的图1的A-A线的剖面图(a) 以及图1的B-B线的剖面图(b)。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汽车用门的图1的A-A线的剖面图(a) 以及图1的B-B线的剖面图(b)。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汽车用门的图1的A-A线的剖面图(a) 以及图1的B-B线的剖面图(b)。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汽车用门的图1的A-A线的剖面图(a) 以及(a)的C-C线的剖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6实施方式的汽车用门的图1的A-A线的剖面图(a) 以及图1的B-B线的剖面图(b)。图9是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门,其由外侧板和内侧板构成,在其内部具有抗侧面碰撞用门梁,并且在所述内侧板和所述抗侧面碰撞用门梁之间设有玻璃升降空间,其特征在于, 具有加强板,其配置在所述外侧板和所述玻璃升降空间之间的空间内,并与所述外侧板以及所述抗侧面碰 撞用门梁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飞秀树小西晴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