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增强用金属管及使用其的车体增强用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303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体增强用金属管和车体增强用构件,全长或部分的具有翘曲部,另外使此翘曲部的外周侧与施加于车体的冲击方向大致一致,通过如此配置,在车体碰撞时,因为可使载荷上升梯度、最高载荷和吸收能增加,特别是使载荷上升梯度增加作为变形开始时的负荷特性,所以作为车体增强用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此外,因为车体轻量化,并且也实现了成本降低,还能够对应日益提高的车体耐冲击性的要求水平,所以能够作为乘客的保护技术在广泛的领域中应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体增强用金属管及使用其的车体增强用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体增强用金属管和使用其的车体增强用构件,其能够在车体碰撞时发挥优异的耐冲击性,并且能够实现车体的轻量化。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机动车业界,对于车体的安全性的要求提高,在碰撞时用于保护乘客的技术开发被推进。随之而来,为了提高乘客保护的性能,而进行包括车门在内的车体各部的结构再调整,探讨了用于有效保护乘客的增强用构件的采用。图1是表示例如在机动车用门上将增强用构件作为车车门冲击杆(door impact bar)而采用的车体结构的图。此门1,在门内部2的上部一体形成有窗框3,在门内部2的车外侧接合门外部(未图示),构成机动车用门。此外,门1的前方(附图的左侧),通过上下的铰链5a、5b被安装于车体4侧。另外,门的后方(附图的右侧),在门内部2的中段设有门锁6。通过这些构成门可以自由开关,在关闭时由门锁6保持。上述车门冲击杆(增强用构件)7,在其两端具有用于与门接合的托架8。在图1所示的增强用构件的结构中,托架8与所述铰链5和门锁6接合。为此,而成为在安装了上铰链5a的部分和安装了门锁6的部分之间装配车门冲击杆7,并且在安装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体增强用金属管,作为耐冲击用,以两端支撑的结构被装配于机动车的车体,其中,贯穿全长具有翘曲部,将所述金属管的弧长作为S,将从所述翘曲部的弯曲外周侧向内周侧投影所述金属管时的投影长度作为L,当由(S-L)/L×100%规定翘曲度 η时,翘曲度η为0.002%以上,其中S、L的单位为mm,在所述翘曲部的加工时,使作为被加工材的金属管的毛管在管轴方向上逐次移动,同时使用配置于所述毛管的外周的高频加热线圈,将所述金属管局部地在可塑性变形的温度域加热,且加热至可淬火 的温度域,对所述加热部施加弯曲力矩形成翘曲部后进行急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12-17 419455/20031、一种车体增强用金属管,作为耐冲击用,以两端支撑的结构被装配于机动车的车体,其中,贯穿全长具有翘曲部,将所述金属管的弧长作为S,将从所述翘曲部的弯曲外周侧向内周侧投影所述金属管时的投影长度作为L,当由(S-L)/L×100%规定翘曲度η时,翘曲度η为0.002%以上,其中S、L的单位为mm,在所述翘曲部的加工时,使作为被加工材的金属管的毛管在管轴方向上逐次移动,同时使用配置于所述毛管的外周的高频加热线圈,将所述金属管局部地在可塑性变形的温度域加热,且加热至可淬火的温度域,对所述加热部施加弯曲力矩形成翘曲部后进行急冷。2、一种车体增强用金属管,作为耐冲击用,以两端支撑的结构被装配于机动车的车体,其中,部分地具有翘曲部,将所述金属管的弧长作为S,将从所述翘曲部的弯曲外周侧向内周侧投影所述金属管时的投影长度作为L,当由(S-L)/L×100%规定翘曲度η时,翘曲度η为0.002%以上,其中S、L的单位为mm,在所述翘曲部的加工时,使作为被加工材的金属管的毛管在管轴方向上逐次移动,同时使用配置于所述毛管的外周的高频加热线圈,将所述金属管局部地在可塑性变形的温度域加热,且加热至可淬火的温度域,对所述加热部施加弯曲力矩形成翘曲部后进行急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体增强用金属管,其中,此外,在进行两端支撑的3点弯曲试验时,与正直管的载荷上升梯度的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光俊诸井贤儿服部义孝饭野吉克井上三郎菊池文彦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英知一住友钢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