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的矫正方法和矫正用辊技术

技术编号:8133315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的矫正方法和矫正用辊。管的矫正方法使用左右的辊肩部的最大直径部处的辊径D1(出口侧)、D2(入口侧)不同的非对称辊作为矫直机的矫正用辊,并以上述辊径较小的辊肩部位于管的入口侧的方式配置该非对称辊。其所使用的矫正用辊是由辊肩部(3a)、(3b)与辊主体部(4)构成、且满足D1>D2和0.004≤(D1-D2)/d≤0.2的辊(d:被矫正管的外径)。并且,也能够采用对在利用包含辊的轴心线在内的平面剖截取辊而得到的截面中入口侧肩部和出口侧肩部的曲率半径或表示辊主体部的外表面的曲线进行限定的方式。该辊能够抑制在管的矫正时产生的管端部的口变形,并且,能够提高矫正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钢管等管的轴向的弯曲、横截面的歪曲(以下,记作“椭圆形状”)进行矫正的管的矫正方法和矫正用辊。更详细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通过抑制在矫正管时产生的管端部的变形(所谓的“ 口变形”)来抑制伴随着切除该口变形部而产生的成品率降低、且能够对管进行充分的矫正的管的矫正方法和能够抑制管端部的口变形的矫正用辊。另外,只要没有另行记载,本说明书中的用语的定义如下。“ 口变形”是指由弯曲矫正时被矫正管的顶端与辊的碰撞而引起的管端部的压扁(日文潰扎)。“非对称辊”是指在以辊的轴线呈水平(与地球的重力成直角的方向)的方式配置 辊,从与该辊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左右的辊肩部的高度不相同的(准确地说,左右的辊肩部的最大直径部处的辊径彼此不同的)辊。另外,与此相对,将左右的辊肩部的辊径相同的、通常的矫正用辊也称为“对称辊”。“管的入口侧”是指在相对于轧道(日文中心轴线(偏置量、滚压量都为零的状态下辊之间的中心的水平方向的轴线)倾斜配置的矫正用辊中被矫正管被输入的一侦U。“管的出口侧”:是指在矫正用辊中被矫正管脱离矫正用辊的一侧。
技术介绍
利用各种制管法制造而成的管在被供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29 JP 2010-0754381.一种管的矫正方法,其使用矫直机,该矫直机在被矫正管的行进方向上连续地配置有三组以上的辊对,该辊对是由两个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配置的鼓形辊构成一组的,其特征在于, 构成如下的至少一组辊对的上辊和下辊中的至少一个辊使用左右的辊肩部的最大直径部处的辊径不同的非对称辊,该至少一组辊对是上述多组辊对中的、除了位于被矫正管的行进方向上的最靠近入口侧的位置的辊对以外的辊对, 以辊径较小的辊肩部位于管的入口侧、辊径较大的辊肩部位于管的出口侧的方式配置该非对称辊, 其中,非对称辊的辊肩部的最大直径部处的辊径是指该辊肩部的以辊的轴线呈水平的方式配置该辊并从与该辊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情况下的辊径。2.一种管的矫正方法,其使用矫直机,该矫直机在被矫正管的行进方向上隔着在多组辊对之间仅配置在上下任一方的辊地配置有该多组辊对,该辊对是由两个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配置的鼓形辊构成一组的,其特征在于, 构成如下的至少一组辊对的上辊和下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和/或配置在上述多组辊对之间的上下任一方的辊使用左右的辊肩部的最大直径部处的辊径不同的非对称辊,该至少一组辊对是上述多组辊对中的、除了位于被矫正管的行进方向上的最靠近入口侧的位置的辊对以外的辊对, 以辊径较小的辊肩部位于管的入口侧、辊径较大的辊肩部位于管的出口侧的方式配置该非对称辊, 其中,非对称辊的辊肩部的最大直径部处的辊径是指该辊肩部的以辊的轴线呈水平的方式配置该辊并从与该辊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情况下的辊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的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2 — 2 — 2 — I型的矫直机,该2 — 2 — 2 — I型的矫直机从被矫正管的行进方向入口侧连续地配置有三组辊对,且在三组辊对的后方仅在上下任一方配置有辊, 在构成如下的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岩良之黑田浩一山川富夫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