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类共聚物、含有该共聚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616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交联特性优异的新型乙烯-α-烯烃共聚物;低比重、压缩永久变形(CS)小的发泡成型体和能够制造该发泡成型体的组合物、由发泡成型体得到的鞋类用部件;耐候性和机械强度的平衡优异的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得到的电线包覆材料和电线用护套;和能够制造械强度和韧性的平衡优异的成型体的热塑性弹性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乙烯类共聚物(A)的特征在于,其为仅由乙烯和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形成的共聚物,(a)由红外线吸收测定求得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乙烯基含量、(b)MFR↓[10]/MFR↓[2.16]以及(c)密度,都在特定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乙烯类共聚物,含有该共聚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仅由乙烯和a-烯烃构成的交联特性优异的新型乙 烯类共聚物、以及含有该共聚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乙烯一(X-烯烃共聚物一直以来用于各式各样的用途中。例如,使用乙烯一(x-烯烃共聚物得到的交联发泡体,由于机械强 度高、重量轻而且柔软,而用于建筑用外饰材料、内饰材料、车门玻 璃滑槽等汽车部件、包装材料、日用品等中。其中,由于没有进行交 联的发泡体虽然做到了重量轻,但机械强度低,因此,在上述这样的 用途中使用发泡体时,要通过进行树脂的交联反应使发泡体内的分子 链结合而提高机械强度。在鞋类或鞋类用部件,例如运动鞋等的鞋底(主要是中底)中, 也使用了树脂的交联发泡体。在鞋类或鞋类部件中,要求重量轻、抑 制因长期使用引起的变形、具有能够耐受苛刻的使用条件的机械强度 以及回弹性的条件。众所周知,在鞋底用中, 一直使用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交 联发泡体,但使用该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组合物成型的交联发泡 体的比重高,而且压縮永久变形大,所以,例如在用于鞋底的情况下, 存在有沉重、且鞋底因长期使用被压缩而失去回弹性等机械强度的问 题。在专利文献1和2中,分别记载了涉及使用乙烯一a-烯烃共聚物 得到的交联发泡体、使用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乙烯一a-烯烃共 聚物的混合物得到的交联发泡体的专利技术,但在这些专利技术中,虽然改善 了低比重性和压缩永久变形性,但是仍然无法得到充分的性能。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乙烯一a-烯烃一特定的非共轭多烯无规共聚 物,但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可知,从提供低比重、压缩永久变 形(CS)小的均匀品质的发泡体的观点出发,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 地。因此,需求出现低比重、压缩永久变形(CS)小的均匀品质的 发泡体,和用于制造该发泡体能够使用的交联特性高的乙烯一a-烯烃 共聚物及组合物。此外,本申请的申请人曾提出了乙烯一a-烯烃共聚物和含有乙烯 类共聚物橡胶的树脂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4),在将其用作电线包 覆用原料的情况下,与使用含有乙烯一丙烯一二烯橡胶的共聚物作为 电线包覆用原料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相比,耐候性和机 械强度的平衡更优异。但是,对于在用于电线包覆等的情况下的耐候 性和机械强度的平衡,要求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作为硫化橡胶的替代品,用于汽 车部件、工业机械部件、电子-电气机器部件、建筑材料等,但要求 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橡胶弹性都是优异的,例如,已知当使用含 有结晶性聚烯烃树脂、和利用茂金属类催化剂调制得到的乙烯一a-烯烃一非共轭多烯共聚物橡胶的组合物时,能够制造低温特性、拉伸 强度比过去的硫化橡胶高的成型体(参照专利文献6)。但是,仍然 希望出现能够制造机械强度、拉伸伸长率等韧性的平衡更优异的成型 体的热塑性弹性体。专利文献l:日本特表平9-50144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0640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581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249136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8-127680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9-127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交联特性优异的新型乙烯一a-烯烃 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鞋类用部件等的低比 重、压縮永久变形(CS)小的均匀品质的发泡成型体、能够制造该发泡成型体的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和由发泡成型体得到的鞋类用部 件。本专利技术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电线包覆材料等的耐候性 和机械强度的平衡优异的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得 到的电线包覆材料及电线用护套。进而,本专利技术的课题还在于,提供 一种能够适合于作为硫化橡胶替代品使用的、能够制造机械强度和拉 伸伸长率等韧性的平衡更优异的成型体的热塑性弹性体。本专利技术的乙烯类共聚物(A)为仅由乙烯和碳原子数3 20的01-烯烃形成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满足全部下述(a)、 (b)和(c) 的条件(a) 由红外线吸收测定求得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乙烯基含量为0.06 1个;(b) MFRo/MFR2.,6为8.5以下;并且(c) 密度为0.850 0.910g/cm3。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乙烯类共聚物(A)优选还满足下述条件(d):(d) 在190°C、 2.16k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 ASTM D1238)为0.01 200g/10分钟。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上述乙烯类 共聚物(A)和乙烯一极性单体共聚物(Bl),其含有的比例为(A) 100 20质量份,(Bl) 0 80质量份(其中,(A)与(Bl)的合计 为IOO质量份)。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优选相对于合计100 质量份的上述乙烯类共聚物(A)和乙烯一极性单体共聚物(Bl), 含有0.1 2.0质量份范围的自由基引发剂(C),此外,优选相对于合 计100质量份的上述乙烯类共聚物(A)和乙烯一极性单体共聚物 (Bl),分别含有0.1 2.0质量份范围的自由基引发剂(C)、 0.1 30 质量份范围的发泡剂(D)。本专利技术的发泡成型体的特征在于,其通过使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乙 烯类共聚物组合物交联发泡而得到。本专利技术的发泡成型体,优选通过 将选自聚烯烃、聚氨酯、橡胶、皮革和人造革中的一种以上的材料构 成的层与将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交联发泡得到的发泡成型体叠层而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发泡成型体优选为鞋类用部件,而鞋类用部件更优选为 中底、内底或外底。本专利技术发泡成型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将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交联发泡。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发泡成型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上述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交联发泡的工序、和将得到的发泡 体进行压縮成型的工序。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上述乙烯类共聚物(A)、和乙烯一碳原子数3 20的a-烯烃一非共轭多烯共聚 物(B2), (B2)中,源自乙烯的结构单元含量为50 85mol%,源自 非共轭多烯的结构单元含量为0.01 30mol% (其中,源自乙烯的结 构单元、源自碳原子数3 20的a-烯烃的结构单元和源自非共轭多烯 的结构单元的合计为100mol%),并且,其含有比例为(A) 100 31 质量份,(B2) 0 69质量份(其中,(A)禾卩(B2)的合计为100质 量份)。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优选相对于合计100 质量份的乙烯类共聚物(A)和乙烯一碳原子数3 20的a-烯烃一非 共轭多烯共聚物(B2),含有1 250质量份范围的无机填料。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优选相对于合计IOO 质量份的乙烯类共聚物(A)和乙烯一碳原子数3 20的a-烯烃一非 共轭多烯共聚物(B2),含有0.1 15质量份范围的自由基引发剂(C)。再者,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乙烯类共聚物,还优选乙烯一碳原子数3 20的a-烯烃一非共轭多烯共聚物(B2)在10(TC下的门尼粘度(ML,+4) 在10 300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成型体的特征在于,由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乙烯类共聚物 组合物而得到,优选将该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交联而得到。这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乙烯类共聚物(A),其为仅由乙烯和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共聚而成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满足全部下述(a)、(b)和(c)的条件: (a)由红外线吸收测定求得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乙烯基含量为0.06~1个; (b)MFR ↓[10]/MFR↓[2.16]为8.5以下;并且 (c)密度为0.850~0.910g/cm↑[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梶原孝之上原完池永成伸野田公宪山口昌贤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