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天窗内饰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6957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天窗,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天窗内饰框机构。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电动天窗采用的内饰框与车顶部位贴合不够紧密,使得汽车内部较不美观,并且内饰框与汽车天窗部分通过螺栓连接,安装较为繁杂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矩形的内饰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饰框由贴合在车顶的软质外圈(1)以及硬质内圈(2)组成,软质外圈上设有可容纳天窗电机的容腔(3),内饰框上连接有可与汽车天窗连接的连接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天窗,尤其是涉及一种对汽车天窗内饰框机构等结构的改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汽车内装饰的要求,各种汽车内饰框应运而生。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 汽车电动天窗(授权公告号CN 2249694Y),其由框架,玻璃及传动部分组成,传动部分有 手摇柄、齿轮、软轴、连接板、滑块和滑板,软轴由细钢丝按一定间距绕在较粗的钢丝作齿 条,安于框架槽内的导管中,带有斜齿的连接板与软轴啮合,连接板与滑块、滑板结合使安 于滑板上的玻璃上仰一定角度并前后移动以开启或关闭天窗,框架由主框、中框及内装饰 护罩组成,主框经密封胶圈螺固于汽车顶外部,中框由汽车内顶与主框螺接,内装饰护罩卡 在中框周边的夹缝中;主框的槽内固定有电动机座,电动机座上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 出齿轮与两软轴啮合;软轴各自套在螺固在主框的导管中,两侧边和软轴各自套在螺固在 主框的导管中,两侧边的软轴各自与连接板啮合,左右滑块各自与连接板螺接,并架在主框 的导轨上,滑块一边有两圆柱形凸块插入各自对应的滑板一边的两个斜凹槽,滑块还铆接 一带槽的连接片,滑板的一端有一圆柱形凸块插入连接片的孔内,即滑块和滑板各自的圆 柱形凸块插入对方的槽或孔内,使滑块带动滑板和玻璃上仰和下俯,前进或后退;主框和中 框由特殊工程塑料热压而成,内装饰护罩由软橡皮热压而成。但这种电动天窗采用的内饰 框与车顶部位贴合不够紧密,使得汽车内部较不美观,并且内饰框与汽车天窗部分通过螺 栓连接,安装较为繁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天窗内饰框机构,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电动天窗采用的内饰框与车顶部位贴合不够紧密,使得汽车内部较不美观,并且内饰框与汽车天窗部分通过螺栓连接,安装较为繁杂等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技术的汽车天窗内饰框机构,包括矩形的内饰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饰框由贴合在车顶的软质外圈以及硬质内圈组成,软质外圈上设有可容纳天窗电机的容腔,内饰框上连接有可与汽车天窗连接的连接件。电机安装到汽车天窗上以后,可以通过内饰框软质外圈的容腔将电机容纳进去,并且软质外圈一般由橡胶制成,其能更好地适应车顶的弧度。硬质内圈为了保证整个内饰框的强度,可以由塑胶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饰框一端连接有弹簧巻布杆,弹簧巻布杆上缠绕有可遮住汽 车天窗的拉帘,拉帘端部设有挂钩体,内饰框另一端设有可被挂钩体钩住的拉帘挂钩。弹簧 巻布杆上的弹簧可将拉出后的拉帘弹回原位,拉帘被拉出遮住天窗后,挂钩体可以钩住拉 帘挂钩形成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拉帘端部连接有铝板,挂钩体固定在铝板上,铝板上连接有可手拉的拉帘卡手。铝板能够使得拉帘展开,通过拉帘卡手能够方便得将拉帘拉开,再通过铝板 上的挂钩体钩在拉帘挂钩上。铝板也可以替换为其它轻质板材。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饰框上连接的连接件为可钩住汽车天窗滑槽的内饰框卡勾。 安装时,只需通过内饰框卡勾将整个内饰框钩在汽车天窗的滑槽内即可此乃改成固定。 因此,本技术具有电动天窗采用的内饰框分为软质外圈以及硬质内圈,软质 外圈能够紧密地贴合车顶部位,使得汽车内部较为美观,并且内饰框通过内饰框卡勾可直 接与汽车天窗部分卡接在一起,安装较为简单,结构简单、合理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软质外圈1、硬质内圈2、容腔3、弹簧巻布杆4、拉帘5、 挂钩体6、拉帘挂钩7、铝板8、拉帘卡手9、内饰框卡勾10、天窗电机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汽车天窗内饰框机构,如图1、图2,有一个矩形的内饰框,内饰框 由贴合在车顶的软质外圈1以及硬质内圈2组成,软质外圈由橡胶制成,并且软质外圈1上 设有可容纳天窗电机ll的容腔3。硬质内圈由塑胶制成。内饰框上连接有可钩住汽车天窗 滑槽的内饰框卡勾10。内饰框一端连接有弹簧巻布杆4,弹簧巻布杆上缠绕有可遮住汽车 天窗的拉帘5,拉帘端部连接有铝板8,铝板的前端固定有挂钩体6,铝板上连接有可手拉的 拉帘卡手9。内饰框另一端设有可被挂钩体6钩住的拉帘挂钩7 使用时,可通过内饰框卡勾IO将整个内饰框压在汽车天窗上形成固定。再通过拉 帘卡手9可将拉帘5遮住汽车天窗,挂钩体6钩住拉帘挂钩7后形成固定。权利要求一种汽车天窗内饰框机构,包括矩形的内饰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饰框由贴合在车顶的软质外圈(1)以及硬质内圈(2)组成,软质外圈上设有可容纳天窗电机的容腔(3),内饰框上连接有可与汽车天窗连接的连接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天窗内饰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饰框一端连接 有弹簧巻布杆(4),弹簧巻布杆上缠绕有可遮住汽车天窗的拉帘(5),拉帘端部设有挂钩体 (6),内饰框另一端设有可被挂钩体(6)钩住的拉帘挂钩(7)。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天窗内饰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帘(5)端部连接 有铝板(8),挂钩体(6)固定在铝板(8)上,铝板上连接有可手拉的拉帘卡手(9)。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天窗内饰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饰框上 连接的连接件为可钩住汽车天窗滑槽的内饰框卡勾(1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天窗,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天窗内饰框机构。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电动天窗采用的内饰框与车顶部位贴合不够紧密,使得汽车内部较不美观,并且内饰框与汽车天窗部分通过螺栓连接,安装较为繁杂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矩形的内饰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饰框由贴合在车顶的软质外圈(1)以及硬质内圈(2)组成,软质外圈上设有可容纳天窗电机的容腔(3),内饰框上连接有可与汽车天窗连接的连接件。文档编号B60J7/02GK201530292SQ20092031112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3日专利技术者左榕, 朱文勇, 王仲越, 童国良 申请人:浙江布朗汽车天窗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天窗内饰框机构,包括矩形的内饰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饰框由贴合在车顶的软质外圈(1)以及硬质内圈(2)组成,软质外圈上设有可容纳天窗电机的容腔(3),内饰框上连接有可与汽车天窗连接的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国良朱文勇王仲越左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布朗汽车天窗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