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五通孔加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车架坐管的坐管夹紧机构和固定车架车首管的车首管夹紧机构,坐管夹紧机构包括能支撑车架五通孔底部的五通定位模、能限定车架坐管上端的坐管定位模以及固定并驱动坐管定位模夹紧车架坐管上端的第一定位缸;车首管夹紧机构包括能分别限定车架车首管上下端的一对车首管定位模、能分别固定并驱动对车首管定位模夹紧车架车首管上下端的两个第二定位缸,第一定位缸通过滑座滑动固定于直立固定座,并通过第一手轮调整与车架坐管上端的对应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坐管和车首管同时夹紧,在加工前保证车首与五通孔垂直的情况下对五通孔加工台阶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管件加工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对自行车车架五通孔铣成台阶孔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自行车车架五通孔在安装中轴前(如图1所示),需要对该车架五通孔两侧通过铣 刀分别铣成台阶孔,以便两侧分别安装两轴承,然后安装中轴,这样才完成车架与中轴的安 装,目前在碳纤维车架加工五通孔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夹紧坐管的方式加工,但是会存在五 通孔与车首不垂直的情况,结果加工出来的车架会有偏心,导致车架的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五通孔加工固定装置,采用坐管和车首管同时夹紧,在加工前保证车首与五通孔垂直的情况下对五通孔加工台阶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一种车架五通孔加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车架坐管的坐管夹紧机构和固定车架车首管的车首管夹紧机构,其中 1)该坐管夹紧机构包括能支撑该车架五通孔底部的五通定位模、能限定该车架坐管上端的坐管定位模以及固定并驱动该坐管定位模夹紧该车架坐管上端的第一定位缸; 2)该车首管夹紧机构包括能分别限定该车架车首管上下端的一对车首管定位模、能分别固定并驱动该对车首管定位模夹紧该车架车首管上下端的两个第二定位缸。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第一定位缸通过滑座滑动固定于直立固定座,并通过第一手轮调整与该车架坐管上端的对应位置。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两个第二定位缸分别固定于直立板,该直立板通过 调整螺栓固定于横板一端的槽形孔内,并通过调整螺栓调整与该车架坐管间距离,该横板 另一端通过滑座滑动固定于该直立固定座,并通过第二手轮调整与该车架车首管对应位 置。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固定该车架后下叉管的后叉管固定机构, 该后叉管固定机构为支撑于该车架后下叉管底部的后下叉托模,该后下叉托模底部通过调 节螺栓转动固定直立柱。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该坐管夹紧机构中的五通定位模和坐管定位模以及第 一定位缸用于夹紧车架上车架五通孔底部和坐管顶部,该车首管夹紧机构中的一对车首管 定位模分别通过两个第二定位缸驱动夹紧该车架车首管上下端,由此夹紧固定车架。 为了不同车架型号坐管固定的要求,该坐管夹紧机构通过第一手轮调整与该车架 坐管上端的对应位置;同样,该车首管夹紧机构通过调整螺栓调整与该车架坐管间距离,通 过第二手轮调整与该车架车首管对应位置,该调整螺栓另一作用就是可以调整该两个第二 定位缸对准车首管,从而夹紧车首管。 为了使车架夹紧更可靠,还设有用于固定该车架后下叉管的后叉管固定机构,该后叉管固定机构通过后下叉托模支撑于该车架后下叉管底部,并通过调节螺栓将该后下叉 托模底部转动固定于直立柱。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 图5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种车架五通孔加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车架坐管101的坐管夹紧机构1和固定 车架车首管102的车首管夹紧机构2,其中 1)该坐管夹紧机构1包括能支撑该车架五通孔103底部的五通定位模11、能限定 该车架坐管101上端的坐管定位模12以及固定并驱动该坐管定位模12夹紧该车架坐管 101上端的第一定位缸13,该第一定位缸13通过滑座滑动固定于直立固定座8,并通过第一 手轮14调整与该车架坐管101上端的对应位置; 2)该车首管夹紧机构2包括能分别限定该车架车首管102上下端的一对车首管定 位模211、212、能分别固定并驱动该对车首管定位模211、212夹紧该车架车首管102上下 端的两个第二定位缸221、222,该两个第二定位缸221、222分别固定于直立板23,该直立板 23通过调整螺栓25固定于横板24 —端的条形孔内,并通过调整螺栓25调整与该车架坐管 101间距离,该横板24另一端通过滑座滑动固定于该直立固定座8,并通过第二手轮26调 整与该车架车首管102对应位置,该调整螺栓25另一作用就是可以调整该两个第二定位缸 对准车首管,从而夹紧车首管。 为了使车架夹紧更可靠,还包括用于固定该车架后下叉管104的后叉管固定机构 3,该后叉管固定机构3为支撑于该车架后下叉管104底部的后下叉托模31,该后下叉托模 31底部通过调节螺栓转动固定直立柱32。 在此车架五通孔加工固定装置基础上,设有能分别对车架五通孔103两侧铣平台阶孔的第一、第二铣平机构4、5,该第一、第二铣平机构4、5分别包括能对该车架五通孔103两侧铣平台阶孔的两铣刀、分别设于该两铣刀的两刀柄固定座421、521和分别驱动该两铣刀转动的两马达431、531,该第一、第二铣平机构4、5上的两刀柄固定座421、521相对该车架五通孔103两侧分别通过两油压滑座441、541和两油压缸451、551驱动滑动。 本专利技术的操作过程是首先根据加工的车架要求,即车架上的坐管、车首管和后下叉管相互位置,分别调整好坐管夹紧机构1上的五通定位模11、车首管夹紧机构2上的一对车首管定位模211、212以及后叉管固定机构3上的后下叉托模31的位置;然后放置车架,启动坐管夹紧机构1夹紧车架坐管,启动车首管夹紧机构2夹紧车架车首管。 在此车架五通孔加工固定装置基础上分别启动第一、第二铣平机构4、5上铣刀转动,同时启动第一、第二铣平机构4、5上两油压缸451、551,该第一、第二铣平机构4、5上两铣刀(图中未画出)将从车架五通孔两侧同时对该车架五通孔铣平台阶孔,由此完成对车 架五通孔铣平台阶孔。权利要求一种车架五通孔加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车架坐管(101)的坐管夹紧机构(1)和固定车架车首管(102)的车首管夹紧机构(2),其中1)该坐管夹紧机构(1)包括能支撑该车架五通孔(103)底部的五通定位模(11)、能限定该车架坐管(101)上端的坐管定位模(12)以及固定并驱动该坐管定位模(12)夹紧该车架坐管(101)上端的第一定位缸(13);2)该车首管夹紧机构(2)包括能分别限定该车架车首管(102)上下端的一对车首管定位模(211、212)、能分别固定并驱动该对车首管定位模(211、212)夹紧该车架车首管(102)上下端的两个第二定位缸(221、222)。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车架五通孔加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缸 (13)通过滑座滑动固定于直立固定座(8),并通过第一手轮(14)调整与该车架坐管(101) 上端的对应位置。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五通孔加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第二定位 缸(221、222)分别固定于直立板(23),该直立板(23)通过调整螺栓(25)固定于横板(24) 一端的槽形孔内,并通过调整螺栓(25)调整与该车架坐管(101)间距离,该横板(24)另 一端通过滑座滑动固定于该直立固定座(8),并通过第二手轮(26)调整与该车架车首管 (102)对应位置。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五通孔加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 该车架后下叉管(104)的后叉管固定机构(3),该后叉管固定机构(3)为支撑于该车架后下 叉管(104)底部的后下叉托模(31),该后下叉托模(31)底部通过调节螺栓转动固定直立柱 (32)。全文摘要一种车架五通孔加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车架坐管的坐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架五通孔加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车架坐管(101)的坐管夹紧机构(1)和固定车架车首管(102)的车首管夹紧机构(2),其中:1)该坐管夹紧机构(1)包括能支撑该车架五通孔(103)底部的五通定位模(11)、能限定该车架坐管(101)上端的坐管定位模(12)以及固定并驱动该坐管定位模(12)夹紧该车架坐管(101)上端的第一定位缸(13);2)该车首管夹紧机构(2)包括能分别限定该车架车首管(102)上下端的一对车首管定位模(211、212)、能分别固定并驱动该对车首管定位模(211、212)夹紧该车架车首管(102)上下端的两个第二定位缸(221、2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雷敏,邓伟,
申请(专利权)人:庄添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